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
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楷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筆畫相互獨立,沒有牽絲意連,而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時候,筆畫之間會有較為自然順暢的流轉,筆勢靈動自然,渲染於紙上,映入眼帘會有一種跳動的美感,一氣呵成又不失結構上的嚴謹。
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時候,一般會建議大家加入一個行楷的過渡步驟來加深對於字的結構理解,避免因為倉促轉換而導致行書字體失去其本身應該具有的美感。
而在這個過程中,第一點值得重視的,就是學會「簡化」。
何謂簡化,在行書字體裡,不是所有的字都需要數著筆畫去寫的,有些時候為了保持筆鋒的流暢性,要學會省略一些不影響字整體結構感官認知的筆畫,或用一些連帶的線條或點畫來代替。
要把字寫好,筆順是否重要?
在練習楷書的時候,儘量保持正確的筆順去書寫,是理解字框架結構的基礎,而在書寫行書的時候,則可以稍微調整一下筆順,一些適當的變化可以加強行書的美觀度。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千萬不要自作聰明的強行改變筆順,會造成結構生硬,導致字體失去了原有的辨識度。
很多人喜歡寫行書,可能不單單是因為喜愛行書字體的視覺感受,更加喜歡書寫時那行雲流水般的節奏。其可謂韻律之中孕育龍蛇之力,連動之間飛出龍吟鳳鳴。
書寫過程中的技巧和一些練習的方法,還包括諸如長短變化、點畫代替、方圓過渡、繁簡省略之類。
在這裡要勸誡大家,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打好基礎最重要,千萬不要好高騖遠導致字體漂浮無力,練字多年原地踏步。筆畫、偏旁、結構都不要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