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2020-12-22 WarOH協虎

文/元氣少女QMQ

今天的伊朗坐落於黑海與波斯灣之間,與土耳其、伊拉克、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和亞洲東部肥沃的土地比起來,這裡的農業條件稍顯遜色。但是,憑藉豐富的石油儲藏量,伊朗以及整個中東國家,仍舊牢牢把控著世界的經濟命脈。

歷史上,伊朗和中國的往來就十分頻繁,"伊朗Iran"起源於"雅利安Arayn"一詞,古代中國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個稱謂——波斯。

波斯曾經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大帝國,其疆域面積約為五百萬平方公裡,在世界古代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西方人一直以來也都以"波斯"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地方。然而,我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細節,事實上,今日的伊朗與曾經的波斯並非完全一樣。

正如前文所說,"伊朗Iran"一詞起源於"雅利安Aryan",這是古代帕提亞人對雅利安人的稱呼,後來由於巴列維語的發展,"Aryan"被簡化為"Ir",在表示民族群體是要加上"an",所以最後才形成了"伊朗Iran"這一稱謂。

約公元前3000年末,雅利安人向四面八方遷徙,最遠的一批到達南亞次大陸,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進入伊朗高原的這一支雅利安人,就是伊朗人的祖先。

而"波斯Persia"一詞來源於地名"法爾斯Fars",這是當地的一個行省,位于波斯灣西南部。歷史上的法爾斯省比今天的波斯要大得多,居魯士大帝所創建的古波斯帝國亦是從這裡發跡,這一時期又被稱作阿契美尼德王朝。由於阿契美尼德王朝疆域廣闊,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非常大,故此,古代外國人都將伊朗這一地區稱作"波斯"。

由此可見,"伊朗"和"波斯"並非一個概念。在伊朗的歷史上所出現過的王朝有很多,它們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塞琉古王朝、安息王朝、薩珊王朝、伊爾汗王朝、帖木兒王朝、薩法維王朝、愷加王朝、巴列維王朝,但在這之中沒有一個王朝是叫做"波斯王朝"的。

如果將伊朗、波斯與中國、漢族的概念來做類比,今天的"伊朗人"相當於"中國人",而"波斯人"相當於"漢族人"。準確地說,"波斯帝國"這一稱謂是文化史的概念,它表示的是伊朗地區的古代文化,而"伊朗"則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名稱,也是一個國族的概念。理清這一概念,對我們理解伊朗和波斯的關係將會有所裨益。

輝煌燦爛的波斯文化曾經幾經中斷,阿拉伯人統治這一地區之後,伊斯蘭文化給伊朗做了一次成功的"整容手術",伊朗"面目全非"。今日的伊朗已非曾經的波斯。但是如果是研究伊朗文明的人就會發現,伊朗的身上仍然殘留幾縷波斯的影子,伊朗還是繼承了波斯的不少東西。

波斯給伊朗留下來的遺產裡最重要的當屬語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內現在使用的官方語言就是波斯語,更準確的說法是"達裡波斯語"。"達裡"的意思是"宮廷的",達裡波斯語指的是古代波斯王宮貴族們所用的語言。既然是貴族用語,又是怎麼平民化的呢?

其實,波斯歷史上著名的薩珊王朝根基在西部的法爾斯地區,在王朝早期,達裡波斯語為宮廷所使用。王朝末年,阿拉伯人憑藉伊斯蘭教的勢力迅速擴張,穆斯林進軍的腳步很快就抵達波斯境內。在此之前,波斯人從未把阿拉伯人放在眼裡,末代國王耶茨德卡爾德三世更是昏庸無道,沉迷酒色,當宮相告知他阿拉伯人已經侵入城中,他還以為自己仍在夢中。

帝國零星的隊伍根本不是阿拉伯人的對手,耶茨德卡爾德三世被迫出走,向東逃亡至霍拉桑地區。於是,耶茨德卡爾德三世在此地重建宮廷,繼續薩珊王朝的統治。政權的衰落讓宮廷地位迅速下降,國王更多是依靠平民生活,於是本來屬於貴族用語的達裡波斯語也傳入民間,最終成為通用語言。

也是在這一時期,霍拉桑的波斯語文學日漸興起,最終成為了一種高度發達的東方文學。波斯語文學以詩韻和歌詞的優美見長,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都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認同。

今天的伊朗與波斯最根本的聯繫還在於民族認同感。伊朗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我們從該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列王紀》一書中可見一斑。

《列王紀》是伊朗人廣泛認可的民族英雄史詩,是一名叫菲爾多西的作家於公元十世紀寫成的,雖然它是一部想像色彩濃厚的文學作品,但是也反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

《列王紀》將薩珊王朝視為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聲稱波斯帝國的血脈並沒有隨著王朝的傾覆而斷絕,薩珊王朝的興起就是波斯文化延綿不絕最好的證明。通過與古代波斯帝國建立聯繫來尋求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做法,同樣適用於今天的伊朗,所以伊朗人也一直堅信,伊朗文化是偉大的波斯文化的升級版,而伊朗人也一直以波斯後人而自居於世。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元首大力鼓吹"雅利安人血統優越論",這一言論大大刺激了伊朗人民。既然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那麼就應該把這種優越性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於是在1935年,巴列維王朝的國王禮薩·汗國王正式將國家的名字從"波斯"更名為"伊朗"。從此之後,世界主權國家裡再也沒有"波斯"這一字眼,取而代之的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正式成為一個國家的名稱。

但是,從世界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現今伊朗的疆域中心有很大一部分和古代波斯的版圖是重合的。而且在管理這一地區的手段上,伊朗仍然沿用著波斯的一項制度發明——行省制。

行省制創立於古波斯時期,當時君主大流士一世四處徵伐,在歐亞非三洲都佔據了廣大的領土,為了統治廣闊的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就將帝國劃分為20個省,派總督進行治理,以便更好地實施國家律令、徵稅、司法。這一做法不僅為當代伊朗所繼承,在古代也成為全世界後續各大帝國的治理模板。可以說,行省制是波斯留給全人類的寶貴遺產。

穆斯林來勢洶洶,一下子就席捲了伊朗高原,伊斯蘭教成功排擠掉原來的波斯國教——拜火教,讓幾乎所有的臣民都信奉。所以有些人也說,波斯文化至此畫下句號。

但實際上,波斯依然存在於每一個伊朗人的基因之中:他們用彼此熟悉的語言溝通、對于波斯的文學作品仍能感受到相同的感情,這一種深層次的文化DNA是很難被另一文化取代的。可見,阿拉伯人雖然改變了伊朗的外表穿著,但作為波斯文化的繼承者,伊朗在伊斯蘭文化的外衣之下,仍然保留著不少波斯文化的底色。

參考資料:《論「伊朗」與「波斯」的區別和聯繫》,冀開運

相關焦點

  • 雅利安人的家園「:「波斯「為何改名為「伊朗「?
    至於通行國名為什麼從「波斯」改為「伊朗」,就不得不說伊朗和古代雅利安人的淵源了。這種相似性讓他相信,梵語和拉丁語、希臘語存在著同一祖先。「波斯」最終成為伊朗國家的代稱,是從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魯士二世統一伊朗高原,建立波斯第一帝國開始的。
  • 曾經輝煌的波斯帝國去了哪裡?
    波斯帝國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其實伊朗就是波斯帝國的繼承者,波斯帝國有多麼強大,看我之前的波希戰爭就知道,為什麼繼承者要用伊朗這個國名而不用輝煌的波斯呢?波斯帝國遇到多次滅國,但是總是可以東山再起,波斯人無比堅韌又重新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國家,而波斯帝國的名字一直沒有改,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歐洲列強的入侵波斯,波斯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人民起義風起雲湧,這種背景下,波斯帝國改名為伊朗,將波斯帝國改名為伊朗的是理查·汗。
  • 伊朗知多少之——波斯地毯的前世今生
    早在兩千年前,波斯地毯就是當地達官顯貴最珍貴的財富象徵,全球富商名流也一直視如珍寶,如英國皇室、白宮等地都是波斯地毯的追捧者。現如今,波斯地毯不僅代表著尊貴雅致的生活方式,更象徵著擁有者獨道的投資眼光和藝術品位。
  • 伊朗前世今生:波斯帝國與阿伯帝國,究竟是波斯化還是阿拉伯化?
    在三到七世紀,波斯人再一次崛起,成立了薩珊波斯帝國。當時信奉索羅亞斯德教的波斯帝國擁有強大的中央政府,疆域雖有變化但一直控制著當時的中亞高原,兩河流域。波斯對於很多文化和宗教都持開放態度,繼承並保持了兩河流域和古代波斯文化的傳統,當然也受到拜佔庭文化,羅馬文化和希臘哲學的影響。
  • 波斯帝國的復興與薩菲王朝的建立
    一、 波斯復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開創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王朝。公元224年建立薩珊王朝。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波斯的宗教也由拜火教變為伊斯蘭教,淪為了阿拉伯帝國的行省,末代王子俾路斯逃到中國。
  • 漢語裡這些詞,原來是伊朗來的
    伊朗,古稱波斯,又被稱為安息,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和我國有友好往來,並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伊朗的官方語言被稱為波斯語, 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語支。波斯語是世界上的古老語言之一。
  • 波斯600年世變:苦難與復興
    克服離心 波斯色彩 薩法維王朝建立之前,伊朗屢遭外族入侵。突厥人的遷徙浪潮,蒙古人的西徵,帖木兒帝國的統治,黑羊王朝與白羊王朝的角逐,深刻改變了伊朗社會的人口構成,遊牧部落成為支配伊朗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
  • 探秘伊朗大師製作波斯手工地毯(組圖)
    人民網伊斯法罕9月20日電 (劉然、伊琳娜)在波斯地毯著名出產地之一伊朗伊斯法罕,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大型全媒體報導組通過伊朗著名地毯大師馬哈迪(Mahdiee)來了解世界聞名的手工波斯地毯的製作過程。
  • 梅華龍:「從恩人到死敵」與「反以不反猶」——以色列與伊朗關係溯源
    二、作為「猶太解放者」的波斯阿黑美尼德帝國今天的伊朗在以色列官方和大眾眼中被看作以色列乃至猶太人的敵人,因而也遭到了很多以色列民眾的仇視。據《國土報》報導,近七成以色列國民反對伊朗核協議。而在2018年的一次調查中,60%的受訪者支持內塔尼亞胡對核協議的攻擊立場。
  • 波斯帝國BOSS居魯士
    做夢的人是2500多年前古代西亞的一個國王,他的王國叫米底(在今天的伊朗),他的名字叫阿斯提亞格斯。這名兒實在太繞口,為了方便您記憶,下面我們就簡稱他為「阿國王」。   咱繼續說他的這個夢。 話說阿國王被這個詭異的夢嚇得不輕,他在驚叫中醒來後發現身上竟然真的溼了! 噢,還好,是嚇出來的汗,不是尿。
  • 《波斯筆記》的成書
    通過作者三次訪問的記載,讀者對古波斯帝國的歷史文化,應該說有一個很清晰的了解。回來看《筆記》全書的構成,這部以上下兩篇各十個章節來講述古代波斯(前伊斯蘭時期)歷史文化、考古藝術的著作,有以下特出之處:作者師從中國社科院著名老專家張正烺先生,具有深厚的中外歷史文化功底,因此書中常常以伊朗古代與中外古代相比,用以說明問題。
  • 居魯士大帝:米底血統的波斯帝國締造者,寬厚仁善的徵服者
    那麼,究竟是哪一位古代人物有著這樣的魅力,即便是兩千多年過去,也依舊讓如今的人民對他無比的推崇呢?這個國家就是位於西亞的伊朗,而他們所尊奉的「國父」便是被稱作「居魯士大帝」的波斯君主居魯士二世,他以位於如今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國家起家,逐漸吞併了當時的強國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起了一個西至地中海,東至印度的龐大帝國——波斯帝國。他所開創的王朝,被後世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也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 為何說霍梅尼毀了伊朗呢?
    最典型的就是伊朗,伊朗現在的衰敗和頹勢,其實就是因為誤入歧途。所以很多人說,霍梅尼毀了伊朗,為何這麼說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伊朗在古代那是非常輝煌的,因為波斯帝國那是一個讓世界膽寒的強大帝國,而且波斯文明也是非常燦爛,影響深遠,所以伊朗的古代繁榮而強大。
  • 伊朗境內發現漢字文物,經過翻譯後,專家感慨:波斯曾隸屬於中國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領土面積遠比現在要大得多。如果把時間往上推個七八百年,那時的中國又是怎樣的龐大你知道嗎?之前伊朗在自家的領土上,竟然發現了印有漢字的文物,頓時引起了專家和學者的諸多猜測。有人說是中國出口貿易的原因,也有說曾經波斯是中國的一個省。事實是這樣嗎?
  • 伊朗在蒙古帝國時期,為何颳起中國風?
    蒙古帝國向西擴張,由此形成了歐亞大陸開闊的邊界,商品流通更加暢達,貿易往來也更加頻繁,極大促進了中國與西亞、中亞地區的文化交流,也讓中國同伊朗的紡織品文化交流達到歷史的巔峰時期。,他們依然按照波斯文化進行統治。
  • 變「受制於人」為「徵伐四方」,波斯帝國「東徵西討」中夯實基礎
    前言波斯人同米底人一樣都是很早就已經在伊朗高原地區生活、定居的古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左右,波斯人集體來到了伊朗高原的西南地區生活,而米底人則選擇高原的西北部地區定居。雖然兩個民族在定居開始之時,沒有過多的交集,當然這也是受制於當時社會生產力的不發展以及地理地形。
  • 波斯最美公主:體型健壯,鬍子濃密,貴族王子為博她一笑大打出手
    波斯人是眾多古代文明發展程度較高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埃蘭是波斯最古老的文化,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他們就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建國,埃蘭之後的米底王國曾強盛一時,直到居魯士大帝起兵叛亂,居魯士也成了波斯最著名的皇帝,被伊朗譽為「國父」。
  • 唐朝與波斯的交流往事:波斯帝國被大食國所滅,末代王子客居長安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的副使曾訪問安息(今伊朗),這是漢王朝與安息兩國正式交往的開始。後來,漢武帝又遣使專程訪問安息國,安息派一位大將率領二萬騎兵,驅馳千裡,趕到東部的國界隆重迎接漢使。當漢使返國時,安息使者隨同而來,第一次訪問了中原的漢王朝,安息使者帶來了鴕鳥蛋、幻術師作為獻禮。
  • 唯一不該改名的強國,改名前尊貴大氣,改名後默默無聞,名字很耳熟
    古詩中提到:當陽拈出還收拾,瞎眼波斯自著忙。自古以來我國就和波斯有著很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波斯歷年來會從我國進口一些名貴的絲綢,然後再轉賣給羅馬等國家。我國人也非常喜歡來自于波斯的地毯,像王公貴族家裡所鋪設的地毯,大多數都是來自于波斯。
  • 追尋《新月與薔薇》,探知波斯五千年
    圖:新書實拍「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的景象給古代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近代以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作為波斯文明的繼承者,伊朗愈益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這是一片歷史悠久的土地,對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相信你和我們一樣,一定充滿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