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前世今生:波斯帝國與阿伯帝國,究竟是波斯化還是阿拉伯化?

2020-12-14 世界史圖鑑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在7世紀創立的宗教國家,在帝國內部,阿拉伯人無疑起到了主導地位,是主體統治民族,但是波斯人本身和波斯人創造的文化宗教也對阿拉伯帝國造成了深遠影響。並且在過去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很難簡單劃定究竟這一個地區是阿拉伯化了還是波斯化了。

相比與阿拉伯,波斯人的歷史更為久遠,甚至在阿拉伯成立的2000年前,波斯人就已經在這一地區生存,擁有自己的文明和宗教。在三到七世紀,波斯人再一次崛起,成立了薩珊波斯帝國。當時信奉索羅亞斯德教的波斯帝國擁有強大的中央政府,疆域雖有變化但一直控制著當時的中亞高原,兩河流域。波斯對於很多文化和宗教都持開放態度,繼承並保持了兩河流域和古代波斯文化的傳統,當然也受到拜佔庭文化,羅馬文化和希臘哲學的影響。

由於採取兼容並包的政策波斯的文明成就達到了一定高峰,在當時阿拉伯半島還沒有統一的組織,是由血緣關係聯合的諸多部落。他們要麼各自為政,要麼相互攻伐,水草而居,放牧,狩獵,貿易甚至搶劫。相比於文化經濟繁榮的薩珊波斯,當時的阿拉伯還是野蠻階段。當然,此時的阿拉伯半島雖然落後,但也並非與世隔絕,他們處於文明的邊緣地帶,不論是拜佔庭也好,還是當時的波斯也好都在阿拉伯半島附近有力量存在,並且也都希望通過掌握阿拉伯半島這一個地區實現自己的地區霸權。

然而到了7世紀中期,伊斯蘭教在麥加和麥地那形成並擴展到了整個阿拉伯半島,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宗教,並以此為基礎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組織團體,建立了未來的橫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在伊斯蘭宗教的指引下迅速徵服了拜佔庭帝國的部分地區和薩珊波斯帝國,可以說在伊斯蘭教興起的前夕,薩珊波斯帝國就已經衰落。

表面上,當時的波斯帝國已經佔領了耶路撒冷和亞力山大城,控制了整個中東地區,但實際上,過度的消耗和對各地管理治理成本的高昂,使得帝國不堪重負,財政經濟瀕於崩潰。行政效率逐漸降低,在農業灌溉系統方面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的資源生產。此時的阿拉伯遊牧民族則受到伊斯蘭教宗教狂熱的鼓舞,開始進攻薩珊波斯帝國,當時的哈利發勸說衰弱的波斯帝國尊重伊教,但是波斯嘲諷。

隨後的一場戰爭大家都知道結果,阿拉伯人佔據了整個波斯的領土。倭馬亞王朝時期全境於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並對波斯人進行了較為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當時的矛盾也十分尖銳,鬥爭和衝突成為兩大民族的主要接觸形式。波斯帝國雖然滅亡,但是波斯民族和組織力量依然存在,阿拉伯帝國大為頭疼。為了能夠治理這一些地區,王朝進行了行政和語言方面的改革,停止一切語言的使用,推阿拉伯文。在行政制度,經濟政策,貨幣上全部推行阿拉伯化。

這更激起了部分地區的激烈反對,甚至爆發了武裝衝突和革命。但是,長遠來看,阿拉伯話是成功的。相當多的波斯帝國的統治區域都遵從了阿拉伯,同時王朝還力圖藉助宗教的力量,推行阿拉伯化,大量的阿拉伯人遷往波斯人居住的地區,傳播伊斯蘭教。隨著帝國的徵服以及內部的矛盾激烈,王朝最終滅亡,但是阿巴斯王朝崛起並且繼續推行阿拉伯化,針對一系列國內的新形勢,阿巴斯王朝也進行了卓有成效而富有彈性的政治變革。

尊重波斯人的風俗習慣的同時契合伊斯蘭教宗教法,保證兩種文明和平共處的基礎之上,軟性阿拉伯化,阿巴斯王朝摒棄了之前阿拉伯人的統治政策,不在以種族歧視為政策基礎,提拔非阿拉伯人尤其是波斯全部進入國家政治體系,對於那些皈依伊斯蘭教的波斯貴族以極為隆重的歡迎和舉足輕重的地位,活躍於阿拔斯王朝的政治舞臺。甚至來自波斯的巴爾麥克家族一直是哈裡發的顧問,並且也成為長時期以來哈裡發國家的財政稅收總督。

同時在文化層面掀起了持續百年的翻譯運動,大量的波斯文化典籍被譯為阿拉伯語,這既完成了阿拉伯的宗教和文化融合,也保證了波斯人對波斯文化的眷戀。波斯文化的阿拉伯化由此大規模展開。當時阿拉伯人以能夠朗讀波斯文學作為高貴優雅的特徵。波斯人也感到了自己的文明和民族自豪感,文化開始進行深層次的互動。 由此,波斯人的地位開始上升和帝國政權合作,不僅促進了波斯文化的復興,也推動了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交流融合。並且波斯文化也隨著阿拉伯人的徵服運動擴展到更為遙遠的邊界地區。

阿拉伯文化最為輝煌的這幾個世紀裡也是波斯文化的鼎盛時期,直到九世紀,阿拉伯人的力量下降,到11世紀突厥人的力量大為增強,期間的波斯文化也再一次迎來自己的變革。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已經名存實亡,而哈裡發手下的波斯將領海珊也在東部取得獨立,建立一個世俗家族王朝,這是波斯人建立的第一個阿拉伯波斯政權。

隨後在945年,波斯西部新建立起來的白益王朝進入巴格達,並且贏得了哈利發的嘉獎。波斯貴族的阿拉伯化由此完成,並且也推動了波斯人地位和波斯文化的復興。但是自波斯滅亡以後,波斯文化和波斯文明的發展繁榮都是在阿拉伯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兩者相互納入,並且借鑑了有益的文化因素,也釋放出了新的光彩。但並沒有,並且也不會存在獨立發展的可能。

波斯一直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區域之一。只要能夠掌握故波斯地區就能夠掌握整個阿拉伯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核心。兩大文化並非並駕齊驅,相互融合,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波斯文化成為阿拉伯文化當中的主幹之一。逐漸成為了一種附屬文明。而阿拉伯文化則對波斯文化進行有益吸收,採用波斯帝國的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大帝國,採用了波斯帝國時期的行政手段和地區治理方式,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相關焦點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今日的伊朗已非曾經的波斯。但是如果是研究伊朗文明的人就會發現,伊朗的身上仍然殘留幾縷波斯的影子,伊朗還是繼承了波斯的不少東西。波斯給伊朗留下來的遺產裡最重要的當屬語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內現在使用的官方語言就是波斯語,更準確的說法是"達裡波斯語"。"達裡"的意思是"宮廷的",達裡波斯語指的是古代波斯王宮貴族們所用的語言。
  • 曾經輝煌的波斯帝國去了哪裡?
    波斯帝國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其實伊朗就是波斯帝國的繼承者,波斯帝國有多麼強大,看我之前的波希戰爭就知道,為什麼繼承者要用伊朗這個國名而不用輝煌的波斯呢?據記載居魯士大帝是伊朗的一個地區的小頭領,在不斷的擴展中對古中東進行統一,建立了波斯帝國,最後波斯帝國滅掉了古巴比倫王國,國土超過了700萬平方公裡,橫跨亞非歐。
  • 波斯帝國的復興與薩菲王朝的建立
    一、 波斯復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開創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王朝。公元224年建立薩珊王朝。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波斯的宗教也由拜火教變為伊斯蘭教,淪為了阿拉伯帝國的行省,末代王子俾路斯逃到中國。
  • 伊朗知多少之——波斯地毯的前世今生
    早在兩千年前,波斯地毯就是當地達官顯貴最珍貴的財富象徵,全球富商名流也一直視如珍寶,如英國皇室、白宮等地都是波斯地毯的追捧者。現如今,波斯地毯不僅代表著尊貴雅致的生活方式,更象徵著擁有者獨道的投資眼光和藝術品位。
  • 伊朗在蒙古帝國時期,為何颳起中國風?
    蒙古帝國向西擴張,由此形成了歐亞大陸開闊的邊界,商品流通更加暢達,貿易往來也更加頻繁,極大促進了中國與西亞、中亞地區的文化交流,也讓中國同伊朗的紡織品文化交流達到歷史的巔峰時期。,他們依然按照波斯文化進行統治。
  • 變「受制於人」為「徵伐四方」,波斯帝國「東徵西討」中夯實基礎
    前言波斯人同米底人一樣都是很早就已經在伊朗高原地區生活、定居的古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左右,波斯人集體來到了伊朗高原的西南地區生活,而米底人則選擇高原的西北部地區定居。雖然兩個民族在定居開始之時,沒有過多的交集,當然這也是受制於當時社會生產力的不發展以及地理地形。
  • 居魯士大帝:米底血統的波斯帝國締造者,寬厚仁善的徵服者
    那麼,究竟是哪一位古代人物有著這樣的魅力,即便是兩千多年過去,也依舊讓如今的人民對他無比的推崇呢?這個國家就是位於西亞的伊朗,而他們所尊奉的「國父」便是被稱作「居魯士大帝」的波斯君主居魯士二世,他以位於如今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國家起家,逐漸吞併了當時的強國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起了一個西至地中海,東至印度的龐大帝國——波斯帝國。他所開創的王朝,被後世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也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 波斯帝國BOSS居魯士
    做夢的人是2500多年前古代西亞的一個國王,他的王國叫米底(在今天的伊朗),他的名字叫阿斯提亞格斯。這名兒實在太繞口,為了方便您記憶,下面我們就簡稱他為「阿國王」。   咱繼續說他的這個夢。 話說阿國王被這個詭異的夢嚇得不輕,他在驚叫中醒來後發現身上竟然真的溼了! 噢,還好,是嚇出來的汗,不是尿。
  • 帝國墳場:阿富汗與伊朗土耳其的區別(2)
    ,等於基本上影響了中國與伊朗陸地上的聯繫,伊朗陷入美國的中東地區與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腹背受敵情況,影響中國西部出來的通道以阿富汗為據點可以朝著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中亞五國進行滲透。二:帝國墳場的原因阿富汗對於大國而言自然是好地方,無論像英國的直接殖民,還是美蘇的扶植戰略,控制了這個地區,錨住了這個點,地緣價值無可估量,美國在阿富汗埋了蘇聯幾年之後自己不也忍俊不禁的跳了進去嗎?但是從三國六次阿富汗戰爭來看,英美蘇三國佔領阿富汗並不難,難的是控制該地區之後的維持成本。
  • 雅利安人的家園「:「波斯「為何改名為「伊朗「?
    文|環球情報員來源|國家人文歷史伊朗歷史源遠流長,其境內也存在著不少知名的歷史古蹟,是世界上知名的文明古國。不過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古代歐洲,都稱這裡為「波斯」。事實上,伊朗人從古至今就沒自稱過「波斯」,只有外國人會這麼叫。
  • 唐朝與波斯的交流往事:波斯帝國被大食國所滅,末代王子客居長安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的副使曾訪問安息(今伊朗),這是漢王朝與安息兩國正式交往的開始。後來,漢武帝又遣使專程訪問安息國,安息派一位大將率領二萬騎兵,驅馳千裡,趕到東部的國界隆重迎接漢使。當漢使返國時,安息使者隨同而來,第一次訪問了中原的漢王朝,安息使者帶來了鴕鳥蛋、幻術師作為獻禮。
  • 三色大食的格局定型後,整個閃含民族都被阿拉伯化了
    三色大食的格局定型後,整個閃含民族都被阿拉伯化了。阿拉伯人也好、柏柏爾人也罷,包括巴比倫人、埃及人,都是「原始閃含人」(說閃含語的族群)的後裔,熱帶沙漠氣候是這個族群形成的環境基礎。在阿拉伯人憑藉伊斯蘭教崛起之後,原本在地緣結構上處於分裂狀態的閃含諸板塊被奇蹟般地融合在了一起。很多阿拉伯人相信,如果不是以色列橫插一腳的話,他們本來是有機會重現帝國輝煌的。
  • 蒙古皇帝巴布爾,因迎娶一位波斯妃子,導致子孫失去蒙古人的相貌
    而巴布爾建立的這個帝國,除了王族擁有蒙古人的血統,以及帝國名稱被外人稱呼為莫臥兒(蒙古)之外,很難再看到其他和蒙古人有關的東西,就連莫臥兒帝國中後期王室成員的相貌,也已經沒有了蒙古人的特徵。從巴布爾的相貌我們也能看出,他的臉上還是能找出一些蒙古人的特徵,比如他的鬍鬚稀少,臉色也有些泛黃。
  • 中東地區的帝國因波斯人開啟,阿拉伯人完善,突厥人使之達到巔峰
    公元前550年,原來是米底王國附屬的波斯人迅速崛起,在其首領居魯士的帶領下,統一了伊朗、兩河流域、古埃及、小亞細亞上的所有古老文明,建立了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這是中東地區的多個文明第一次處在一個文明的統治之下。
  •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為何是奧斯曼帝國徵服了阿拉伯地區?
    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是中東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亡於公元1258年,奧斯曼帝國建立於公元1299年。也就是說,阿拉伯帝國的滅亡與奧斯曼帝國的建立相差了41年。但同時我們也很清楚,阿拉伯帝國並非亡於奧斯曼帝國之手,而是被蒙古人所滅,那麼為何統治中東的最終不是蒙古人呢?奧斯曼帝國又來自何方?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貴霜帝國在整體上,繼承了過去波斯帝國與希臘化時代留下的寬鬆統治模式。最高君主之下,往往會有不同民族的自治區域,以及數個實力不等的總督。 要把祖輩留給自己的龐大遺產維持住,並繼續發揚光大,來均非易事。然而歷史證明,迦膩色伽做到了這一點。
  • 「摒棄前嫌,共同抗敵」,波斯帝國走向分裂,迎來希臘化時代
    託勒密公民在成功地擊退了波斯大軍之後,波斯帝國雖然戰敗而歸,但是由於擁有大流士一世改革之後遺留的強大家底,並且在東方地區佔有廣闊的統治範圍和人口,這使得薛西斯一世時代的波斯帝國儘管遭遇對外戰爭上的軍事重創
  • 白沙瓦之戰:突厥加茲尼帝國的北印度史詩大捷
    這些人也立刻替代衰落的阿拉伯和波斯勢力,對近在咫尺的北印度發起連續襲擊。  突厥對東西方世界的擴散路線  儘管期間的波折從未間斷,卻還是逐步將徵服成果不斷南移。  連接興都庫什山南北的 開伯爾山口  所以,當代表波斯文化復興的阿巴斯王朝掌控帝國,對印度邊區的擴張行動就趨於遲緩。
  • 伊朗境內發現漢字文物,經過翻譯後,專家感慨:波斯曾隸屬於中國
    之前伊朗在自家的領土上,竟然發現了印有漢字的文物,頓時引起了專家和學者的諸多猜測。有人說是中國出口貿易的原因,也有說曾經波斯是中國的一個省。事實是這樣嗎?第一、四大汗國在弄清楚波斯是不是中國的一個省之前,我們需要回到那段蒙古帝國稱霸世界的時代;時間來到十三世紀初期,大蒙古帝國的建立者成吉思汗大兒子開始內鬥,阿里布哥與忽必烈進行了汗位之爭。在這之後帝國走向分裂。
  • 巴克特裡亞、大夏國、大月氏、貴霜帝國、安息帝國之間是什麼關係?
    大月氏在徵服大夏後,有一個叫「貴霜」的部落進入今印度西北和阿富汗地區,建立了貴霜帝國。其在迦膩色伽時期達到鼎盛,其最具代表的就是犍陀羅藝術,這種藝術形式融合了希臘化和東方佛教,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點。最後是中亞大國安息,安息也稱帕提亞。其之前是波斯帝國一部,亞歷山大東徵後跟大夏一樣為塞疏西王國之一部。公元前2世紀左右開始對外擴張。此時西方的羅馬和東方的貴霜帝國也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