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盛行
在希波戰爭之後,古希臘城邦文明得到了空前發展,但是個別城邦實力的強大以及勢力的擴張,這在戰後形成的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當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儘管在此之前,我們一直認為雅典是古希臘民主政治文明的傑出代表,但是戰後的強大,依然令其暴露出了稱霸半島的野心。
而斯巴達雖然在萊庫古改革之後建立了公民大會、雙王制以及監察機構,但是這種名義上的民主實際上在以軍事立國的斯巴達城邦根本無法得到貫徹實施。從根本上來說,當時的斯巴達依舊是貴族政治,平民的權力始終未能夠得到充分發揚,這就使得斯巴達具有了在強大軍事力量加持之下的對外擴張的野心。
在成功地擊退了波斯大軍之後,波斯帝國雖然戰敗而歸,但是由於擁有大流士一世改革之後遺留的強大家底,並且在東方地區佔有廣闊的統治範圍和人口,這使得薛西斯一世時代的波斯帝國儘管遭遇對外戰爭上的軍事重創,但是卻並沒有對其今後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古希臘諸城邦在完成了保家衛國護民族的軍事戰爭之後,也迅速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城邦繁榮與強大局面。
兩大城邦為核心:兩大軍政聯盟開始對抗
由此,在希波戰爭結束之後不久,得益於外族勢力威脅的成功結束,同時也獲得了波斯帝國大量的戰爭賠款,這使得古希臘城邦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在這個階段中,以雅典為核心的民主政治城邦文明得到進一步發展,以斯巴達為核心的軍事城邦在實力上也得到加強。
就這樣,戰後不斷走向強大的雅典和斯巴達同時矗立在古希臘半島,這就形成了一山出現兩頭猛虎的局面,在這種軍政矛盾不斷突出的情況之下,雅典與斯巴達必然要爭出最強者,勝者為王敗者寇。而這不僅僅是兩個城邦之間的事情,更是以兩大城邦為核心的兩大軍政聯盟之間的對抗。
一時間爭霸戰爭迅速從兩個小的半島,擴展到了整個古希臘半島,涵蓋了幾乎所有城邦。這樣一來,在希波戰爭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社會經濟和軍事力量,在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的爭霸戰爭中,逐漸消耗殆盡,而兩大城邦在經過激烈的軍事角逐之後,也紛紛走向衰落。
帝國走向分裂,迎來希臘化時代
希臘城邦危機時代的來臨,給了北方馬其頓人趁虛而入的時機,隨著馬其頓王國的建立,在亞歷山大一世的發展之下形成了空前龐大的帝國。不過好景不長,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塞琉古王朝、託勒密王朝以及馬其頓王國,成為帝國分裂後的三大政權,由此地中海地區進入到了希臘化時代。
其中作為實力最強的塞琉古王朝在首任國王安條克三世的擴張下,逐漸侵吞了託勒密王朝在小亞細亞以及埃及地區的大面積領土,一躍成為地中海的新霸主。可是當安條克三世想要插手希臘半島和羅馬人的事務之時,卻遭到了強烈反抗,塞琉古王朝也逐漸走向了衰落,其中原因請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希臘城邦時代的強大使其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面對東方古老而又強大的波斯帝國軍事力量的入侵,身處兩個小半島上的分別以雅典為首的城邦聯合,與以斯巴達為首的城邦聯盟,能夠在民族危機時刻團結起來,摒棄前嫌,共同抗敵,結成了堅固而又紮實的古希臘軍隊。與此同時,在與波斯大軍的多次軍事角逐中,古希臘人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韌品質。
結束語
希波戰爭後,古希臘城邦時代的奴隸制經濟已經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大量的奴隸被古希臘人統治,在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增加勞動力的同時,也讓古希臘人有了更多的精力從事生產生活意外的哲學、數學、醫學以及文學等方面的研究。這對於日後輝煌而又燦爛的古希臘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和經濟基礎,為一個全新的希臘化時代的到來吹響了號角。
塞琉古王朝雖然在文化上沒有太多的代表性,因為如果說希臘文明的話,它不如馬其頓王朝來得正統,繼承的全面,而東方文明的話,它又比不上託勒密王朝頗具東西方文化相結合的優勢。因此塞琉古王朝只得在地中海地區不斷發展軍事力量,以求獲得長期生存。
這樣的任務最終落在了年紀輕輕的安條克三世身上,他高瞻遠矚,擁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同時他也渴望人才,當時被擊敗的腓尼基名將漢尼拔就是投靠他才又獲得了重生。不過也正是因為安條克三世本人的高傲,才會使得塞琉古王朝不斷走向衰落,最終滅亡於羅馬人之手。
參考文獻:《希臘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