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法典解讀國際貿易糾紛中合同性質的認定及交易習慣的靈活運用

2021-01-10 商訟

作者:鄔錦梅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律師

本文結合我們代理的2020年6月結案的一起國際貿易仲裁糾紛案件,以及即將於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探討國際貿易糾紛中合同性質的認定及以商事思維處理國際貿易糾紛中交易習慣的靈活運用問題。

【案情介紹】香港A公司(下簡稱「申請人」)與廣州B公司(下簡稱「被申請人」)自2016年9月開始業務合作,從事進口、銷售ABS等塑料粒子貿易。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指定的境外供貨商籤訂採購合同,採購的貨物品名、數量、交貨地點、交貨方式均按照被申請人提供的模板籤訂,且該模板與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籤署的合同除價格不一致之外,其餘內容均一致(即背靠背協議)。後因倉庫被盜,不能提貨,導致雙方發生糾紛。2019年申請人以買賣合同約定為由向被申請人主張貨款。

合同性質的認定雙方的法律關係是什麼?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被申請人主張雙方不是真實的買賣合同關係,而是委託代開信用證的委託合同關係,並提供證明雙方之間以開具信用證金額按照一定的比例作為計算合同差價的依據的電子郵件往來佐證其陳述,申請人對上述郵件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被申請人在答辯意見中引用了《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該規定與即將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內容相同)。據此,被申請人主張雙方籤訂的買賣合同無效,申請人不能依據買賣合同的約定向被申請人主張貨款,請求仲裁庭駁回申請人的訴求。

針對本焦點問題,我們通過剖析雙方的交易意圖發表意見如下: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僅存在買賣合同,且雙方在多次交易合作過程中均按照買賣合同約定的方式履行。雖然不排除雙方之間可能存在委託代開信用證的情形,但結合被申請人陳述的交易鏈條,被申請人不具備進口資質,需要藉助申請人資質(此處藉助不等同於借用),話說這也是申請人利用自身資質和特有的商業信用予以開展業務的優勢。合作就是取長補短,基於被申請人的自身缺陷,需要委託申請人進口貨物,才能順利完成被申請人與上一家約定進口的交易。雖然不排除以開具信用證金額按照一定的比例作為計算合同差價的依據,但這僅僅是買賣合同中約定酬勞的計算方式而已。同時,開具信用證也是申請人作為買方向外商支付購貨款最便捷、資金成本最低的一種付款方式。國際貿易都會涉及利用銀行信用完成整個交易,以委託代開信用證為由主張買賣合同無效,顯然不公平。且針對沒有證據證明雙方是無貨交易的情形下,認定買賣行為是虛假意思表示,顯失合理。

雙方自2018年1月共實際履行了21筆業務,均按照買賣合同約定的條款履行,且前14筆已經順利履行完畢。每一筆業務都是真實買賣交易,並非無貨交易。因此,本案買賣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買賣合同有效。同時,雙方之間不排除存在代開信用證的委託關係。但無論是根據買賣合同法律關係還是根據委託代開信用證法律關係,根據公平原則,被申請人均應該支付貨款。

在本案中,我們通過商事思維再現當時的交易情形,闡述雙方交易的真實意圖,並靈活運用交易習慣,為仲裁委認定本案雙方法律關係的性質起到很大作用。最終仲裁庭採納了我們的代理意見,認為本案合同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確認合同合法有效。

感悟:處理國際貿易糾紛需要以商業思維靈活運用交易習慣

國際貿易糾紛相比國內普通買賣糾紛有其特殊性,需要遵循國際慣例,以及國際貿易中一些特有的商事規則,我們在承辦本案中,通過梳理過往交易習慣,起到了很好的參照效果。

參照交易習慣也寫入了本次頒布的《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此外,民法典繼續沿用了《民法總則》的公平原則規定。《民法典》(民法總則)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總之,在處理國際貿易糾紛案件中,以商事思維剖析交易模式、靈活運用商業慣例,擅用公平原則將更有利於公平、合理解決國際貿易糾紛,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鄔錦梅 盈科全國公司法專委會主任

本案還涉及多個爭議焦點,其他焦點問題將通過小文逐步分享,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合同解除權行使「合理期限」之司法認定
    2009 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 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7條明確了「交易習慣」在不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前提下,包括兩種情形: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採用並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和當事人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這有助於實務中交易習慣的認定和運用。而在商事交易中,交易習慣對於商人之間的交易來說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 ...民法典暨九民會議紀要新規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九民會議紀要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和「民法典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兩個主要議題。與會嘉賓先就「九民會議紀要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圍繞「建設工程黑白合同法律效力認定的具體問題」、「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信賴利益保護問題」以及「施工企業放貸給『內部承包人』的法律效力」等七個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
  • 聊民法典90:公交車停車開門上下客,乘客登上車,運輸合同成立
    託運人與承運人可以約定運費由收貨人支付;但是,此項約定應當在運輸單證中載明。」第二節 客運合同第八百一十四條 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出具客票時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民法典》將《合同法》中的「交付客票」改成了「出具客票」。這個修改是要與《民法典》中關於交付的法律規定保持一致。《民法典》中的交付,是物的意義上的轉移佔有。而客票是合同憑證和證明,並不強調其物的性質,用「出具」是準確的。本條是關於在沒有雙方約定、也沒有交易習慣的前提下客運合同成立的規定。
  • 以物抵債的性質認定和實務處理
    但在實踐中對以物抵債的性質如何認定卻多有爭議,也導致風險頻發。 一、案情簡介 新安城項目是位於市中區核心地段的大型城中村改造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因周期較長,投資人資金壓力巨大。2016年下半年開始對外以民間借貸方式引入資金。
  • 民法典合同編明文禁止「霸座」「買短乘長」「高利放貸」等行為
    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土地房屋徵收審判庭審判員王延紅曾經手過一個案子:嶽陽某物業公司稱,他們與開發商籤訂的前期物業合同中約定:開發商將小區移交給物業公司開始,業主就應當繳納物業費,當業主不繳納時,物業公司有權斷水斷電。 解讀   業主與物業之間的故事,總能吸引人的關注。此次民法典合同編中,將物業服務合同作為典型合同加入。
  • 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相關內容深入解讀
    3、如何理解《民法典》第388條中的「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  4、可以抵押的財產的新變化  5、禁止抵押的財產的新變化?  6、營利性的民辦學校或醫院名下的教學設施或醫療設施可以抵押嗎?——《民法典》第399條解讀  7、四荒土地經營權能抵押嗎?——民法典關於可抵押財產為什麼去掉了四荒土地。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二審稿」民商事規範的區分設置檢討
    下一步的立法完善應進一步明確民商事借款合同之區分,本章以商事借貸為合同預設狀態,民事借貸為例外。如關於借款利息條款的表述,「借款合同雙方可就借款合同利息自行約定,雙方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或者約定不明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但以生活所須為目的民事借款合同視為沒有利息。」
  • 21說案丨權威解讀:新鮮出爐的7大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亮點都在這兒
    本次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賀榮、副院長楊萬明、副院長賀小榮、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出席並對新的司法解釋進行了權威解讀。賀小榮:婚姻法、繼承法的價值導向1、在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家庭暴力的基礎上,將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認定為虐待,體現了對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鮮明價值導向。
  • 預防外貿糾紛 四招減少合同風險
    「外貿企業預防糾紛,訂立合同非常關鍵。」王芳向企業介紹了以下四點合同籤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首先,企業要爭取合同文本的起草。當買賣雙方就交易的條款經過頻繁的磋商與函電、電郵往來,達成一致意見後,就進入合同籤約階段,有了合同由誰起草的問題。一般來說,合同文本由誰起草,誰就容易掌握主動。
  • 商品房買賣雙合同的糾紛處理!
    摘要 法院實踐對商品房買賣「雙合同」中「裝修合同」效力認定不一,並呈現對當事人交易安排加以更多規制的傾向。在合同有效語境之下,裝修造價差額返還糾紛較為常見且所涉複雜。合同程序正義應是差價返還裁判考量的重要因素。對於違約金基數及承擔主體的司法認定,則以遵循合同真意為原則。
  • 商品房買賣合同「補充協議」的效力認定
    二審另查明,造成聚源廣場6號樓迄今未能竣工驗收的原因是聚宏公司2015年與銀行發生糾紛導致銀行斷貸(斷貸時間在發生糾紛之前),因資金原因造成掃尾工程無法繼續施工。在資金到位前,完成掃尾工程並通過竣工驗收的時間尚無法確定。
  • 九民會議紀要系列解讀四---合同篇(二)
    一、關於合同效力方面的解讀【概要】九民會議紀要在關於合同糾紛案件審理方面,要依職權審查合同是否存在無效的情形,以準確認定合同效力,並根據效力的不同情形,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確定相應的民事責任,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和誠實信用原則。九民會議紀要系列解讀四合同篇(一)已經解讀,不再贅述....
  • 徐堅 崔光鎬等:COVID-19疫情下國際貿易合同(進口)律師實務(2020)
    銀行在擔保書中承諾日後補交正本提單,換回有關擔保書。4.2 Letters of indemnity(LOI),LOI在諸如油品的大宗商品貿易中常見,這些貨物通常在運輸途中轉手多次。中間買方和賣方通常為經紀人,他們不像最終用戶那樣對油品本身感興趣,他們僅僅在每次交易中賺取利差,而交付正本租船提單會耗費時間,故為了快速完成交易,往往會適用LOI。
  • 案例:商品房買賣合同「補充協議」的效力認定
    二審另查明,造成聚源廣場6號樓迄今未能竣工驗收的原因是聚宏公司2015年與銀行發生糾紛導致銀行斷貸(斷貸時間在發生糾紛之前),因資金原因造成掃尾工程無法繼續施工。在資金到位前,完成掃尾工程並通過竣工驗收的時間尚無法確定。
  • 上海高院發布上海法院涉外金融糾紛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原油掉期交易中違約事件及違約責任應依約適用國際慣例予以認定――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訴張家口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金融衍生品種交易糾紛裁判要旨衍生品交易是合同當事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博弈故涉案交易條款均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也不存在其他導致合同無效的事由,故上述合同合法有效,當事人理應恪守。關於違約責任及違約的後果問題,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應當按照所使用的詞句,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意思表示的含義。
  • ​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解讀)
    推薦案例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條款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數源華石化工能源有限公司企業租賃經營合同糾紛上訴案案例要旨:合同中的違約金或約定損失賠償條款,不因雙方當事人均構成違約而不能適用;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在違約金和約定損失賠償之外
  • 王鉞翰:演藝經紀合同性質二元論
    演藝經紀合同並非我國《合同法》體系中的有名合同,但誠如一些研究者在其論著中所述,演藝經紀合同從其法律特徵上看,屬於雙務合同、非要式合同、有償合同、諾成合同。然而,對於演藝經紀合同的性質認定,雖然近幾年裡人民法院在判決書中多傾向於認定其屬於混合有多種有名合同性質的合同,但有關其性質的理論研究仍然不足,其應然性質在理論界和實務界也尚有諸多不同見解。
  • 籤訂合同有風險!聽律師解讀《民法典》合同編的亮點與風險提示
    為此,上清寺網際網路產業園於18日面向園區企業舉辦了一場《民法典》解讀會。現場,「袁來有說法」商業律師團隊創始合伙人袁樹國說, 《民法典》第二編共計十九章規定了十九類典型合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分則中的十五類有名合同對照,增加了四類合同,分別為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和合夥合同。
  • 物業管理合同的性質 物業管理合同期限是多久
    二、物業管理合同的內容一般而言,物業管理合同的主要條款由以下方面構成:1、當事人和物業的基本情況,主要是對雙方當事人的資格認定以及對物業管理活動的標的物的基本情況作出確認和記載。物業管理服務的終止與一般合同的終止存在差異,物業管理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一般不允許隨時隨意解除合同,如果一方提出要在合同期限內解除合同,就必須依據合同的具體條款進行協商,協商一致或由法院、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8、違約責任、解決糾紛的途徑。
  • 【微資訊】餘曉漢:運輸合同的理解與適用
    ,第二巡迴法庭官方微信公眾號在本欄目中邀請二巡相關法官對民法典適用與實務方面進行專題解讀,現予編輯整理,分期推送,以供讀者交流探討。運輸合同糾紛是當前司法實務中極為常見且種類較多的民事案件類型,即將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專章對其予以規定,條文多達33條。本期我們選推的是餘曉漢法官對運輸合同第一節 一般規定的解讀。該內容部分刊登於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理解與適用(合同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