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由佛教供花到花道盛行,日本室町時代花道變遷之路

2020-12-21 舒窈文史

引言

隨著古代中日間的文化交流發展,中國的花卉和賞花習俗傳入日本,大大推動了日本賞花文化的發展。在隋唐時期,佛教及花器經中國傳向日本,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日本插花的興起,並促進了日本花道的產生。花道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之一,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上發揮著重大作用。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日本花道在室町時代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花道已從敬畏走向鑑賞,從神壇走向人間,最終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一、飛鳥時代,日本從中國引進佛教,並出現佛前供花

日本花道,是截取植物的枝葉、花朵插入花器中的方法和藝術。花道作為日本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如今的日本社會中依舊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日本花道源於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風俗之一「佛前供花」,並在室町時代正式成立。

飛鳥時代,聖德太子掌權,他崇尚佛教,並多次向中國派遣使者,學習中國文化,並在日本國內積極推廣佛教,廣建寺廟,使得佛教迅速在上層社會擴散開來。在聖德太子派遣的使者中,最有名的便是出使隋朝的小野妹子。小野妹子曾先後三次出使中國,潛心研究佛學,並將一些佛教風俗引入日本,其中之一便是佛前供花。由於當時大批中國僧人、工匠東渡日本,聖德太子網羅了大批中國工匠人才,以此帶領日本工匠大興土木,修建了許多寺廟,並聚集眾多的僧侶宣傳佛法,極大地促進了祭壇插花的興起。

完成使節任務的小野妹子,回國之後皈依佛門,居住在太子創建的六角堂,並取池邊僧侶之意稱「池坊」。他在此結合中國佛前供花的精髓,創立了日本祭壇供花的規則。日本花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流派「池坊流」便源自於此。也正因此,小野妹子被奉為池坊之祖。同時,也可以看出,日本花道的產生,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早期的佛前供花的形式相對簡單,因主要效仿中國插花,所以常用於寺廟、佛堂及佛壇的祭禮中,而花材則用能體現過去、現在、未來的蓮花為主。而這種方式主要是用蓮花的三種狀態來體現的,即用結果表示過去,開花表示現在,蓓蕾表示未來。而之後用於因聖武天皇發願所建的東大寺中的蓮池,不僅表現了蓮花常被用於日本的佛前供花,同時這種形式也體現出了中國佛前供花的翻版。

但是,對於日本花道的發展而言,佛前供花是其成長的基石,也可以說,佛前供花孕育了日本花道。同時,古代日本人認為萬物皆有靈,自然的花草樹木是其「依代」,這也決定了當時日本人無論是賞花還是祭祀都不許在室外進行。但是,佛前供花是供與佛祖,因供奉的佛像立於廟宇,供花也將在室內進行。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固有意識,為插花成為室內裝飾奠定了基礎。

二、室町時代,插花脫離宗教,成為具有藝術性的花道,並出現眾多插花活動和形式

自9世紀開始,供花開始走出佛堂,從廟宇傳入宮廷與貴族官邸。平安時代,貴族們通過將佛畫掛於牆上代替佛像,再在其面前供上鮮花。而此時,花材的使用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到達室町時代,池坊專慶的出現,使插花作品超越了早期神之依代和佛前供花的界限,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也使他成為了花道的集大成者。從這開始,日本花道真正地剝離了宗教色彩,將花道從宗教性活動轉變為獨立的藝術形式,並在插花藝術上加上「道」的精神,成為了真正的日本花道。

室町時代,也出現了新的住宅形式——「書院造」。書院造的基本特點是一棟房子中有一間稱為「一之間」的主要房間,並將該房間的正面牆壁劃分為兩個龕,左側稍寬,稱床,右側為古架,稱棚。稱為床的龕,在正面掛上中國式的捲軸畫或書法,並且在上陳設「三具足飾」。這樣的規定,使得書院早中拜訪插花作品稱為定式,也使得花道成為日本室內裝飾藝術之一,走進凡俗生活。

同時期盛行的還有「七夕花合」的活動,即在七夕節時,陳列插花供奉織女、牽牛二星,同時以吟詩、和歌、蹴鞠等七種遊戲為娛樂方式,而其舉行的場所被稱為「花座敷」。而這個活動看似是全民活動,但其實質為貴族武士之間的插花競賽與展覽。

在書院造和帶有競爭性質的七夕花合的影響之下,插花時,人們必須考慮押板的長寬高等因素,且時刻注意書畫與插花之間的和諧搭配,並關注花的顏色與形狀甚至其文化涵義,同時還需隨著季節變化而變換花材。這種規定的出現,激發了人們對花材搭配、插花技巧等問題的興趣,使人們有意於營造美感氛圍,以博取眾人讚賞。這一過程體現出強烈的藝術創作和審美鑑賞意識,人們將花道看做自己藝術構思、創作和審美欣賞的對象。同時,人們將自己的生活追求和審美理想投射在花道身上,使得日本花道真正轉向室內裝飾性的藝術。

而在室町時代,池坊專慶還創造了「立花」這種新的插花形式,即書院造壁龕的裝飾花。因為草木向上生長的姿態而採取豎立的形式,故稱為立花。為了調整草木的形態,使其呈現挺拔豎立之姿,會以鐵絲等輔助。以枝為山,花葉為水,旨在花器之上再現自然風貌,在一瓶之中,創造出大自然的美景。同時,各種花材使得其所,並以其獨特之美互相映襯,表現出整體的和諧,以瞬間印證永恆。

而這種改變,不難看出,立花與插花形式截然不同。但最主要的,還是立花在意象內涵上注入了獨立的藝術理念,使花道的風尚、意趣盡在其中彰顯。花道也不再是簡單的把花枝安放在器皿中,而是充分發揮了人道想像力與創造力,也體現了花道藝術的精髓所在。因此,「立花」在日本花道的發展中,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

三、日本花道極具藝術性,並展現中華文化與日本傳統文化

隨著插花的流行與發展,專業鑑賞家應運而生,插花也隨之進入了理論化和法則化的時期,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插花專著。這些插花專著,通過描繪插花藝術的美感等,表現花道作品的魅力和鑑賞花道作品的方式,並通過書籍,傳播花道文化。同時,室町時代花道的集大成之作《池坊專應口傳》,不僅提及了立花的理論和技術化系統,還將大自然的山嶽景觀理想化。這本書不僅將花作為美的觀賞對象,還探索了將草木作為源泉的插花,並強調要看透花卉的本質,並藉助修習花道感悟人生。

這時期的插花著作,使得日本花道真正呈現出藝術性特徵,並確立了花道的精神,使其在觀賞性藝術的層面上增加了更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及文化屬性。同時,立花花形的出現及花道理論的確立,也使日本花道在室町時代由宗教性的供花向獨立欣賞的藝術轉變。但究其原因,勢必與室町的變革有著種種淵源。

室町時代結束了南北朝的對峙,武士階級確立了統治地位,室町文化由貴族和武士雙重文化轉向武士的一元文化。貴族沉浸在往日的輝煌之中,固守傳統,已經失去了創造的欲望。但武士作為新的階級,必然帶來新的文化興起。武士們擁有權利與財富,融合了貴族與禪宗文化,產生了諸多新文化,進而促進了日本花道的發展。

在室町時代,日本與明朝建交並往來通商,促使僧侶和商人往來頻繁。正是這種往來頻繁,促使日本受到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及禪宗思想的影響巨大。這個時期的一些插花相關的專著,也因此受到了中國的影響,與中國的一些著作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立花各枝葉位置的的嚴格規定,也受到當時中國盛行的朱子學的登基思想的影響,也能從一定程度上窺視出日本社會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尊重禮法的思潮。同時,從花道的變革中,也能看出日本傳統文化中恪守規則的性格。

而在日本傳統文化,尤其是這時期的文化中,有著「下克上」的觀念。這時期,貴族公家勢力開始沒落,農民等庶民階級不斷發展。這種社會勢力上的交替,使得文化上也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新陳代謝」。不僅在階層上擴大了範圍,在地方上也普及到了全國各地。正是由於這種文化的興起,使得這時期的庶民階級不斷走上歷史舞臺,成為新的引領者。同時,在這一進程中,花道無法避免其影響,被迫發生改變。

結語

日本插花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從中國吸取了「新鮮血液」,並與本土文化相融合。從佛前供花到花道藝術,是宗教性到藝術性的轉變,也是神性到人性的轉變。飛鳥時代到室町時代,花道的發展都走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將人道情趣和巧思注入花道當中。

無論是立花的創新,理論的發展,還是花合的神性,都是插花入瓶,執瓶入室。這種自然美與人的創造力的融合,營造出了真實、雅致的藝術空間。在這一氛圍中,又能體悟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體悟到花道中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日本文化史》

《日本插花文化史》

《花與日本人》

相關焦點

  • 一花一世界:探尋日本花道的和諧之美
    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複雜的供花造型「立花」。「茶花」則與「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於十六世紀茶道的一部分。
  • 從中國插花到日本花道之盛花
    中國在2000年前就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佛教供花傳來後,雛形的插花得以有了一次成功的借鑑和升華,這從歷代流傳下來的關於插花的詩詞中可以一窺端倪
  • 花道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太經典了!
    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幹以一種簡單,對稱的方式排列。 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複雜的供花造型「立花」。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花道日本花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飛鳥時代,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小野妹子潛心研究佛學,將一些佛教風俗引入日本,其中之一便是佛前供花。不管怎樣,日本花道都與中國傳統花藝淵源頗深,「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日本花道之所以如一股清流般的存在於世界插花藝術界,原因在於其源源不斷地從東方插花的發源地——中國汲取「活水」,再與本土文化相融合。
  • 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與茶道舞道一樣,日本的花道也是源自古中國,並在千百年間融合了本土文化發展至今。傳承到今天,中國的花道藝術簡化成了插瓶花,而日本花道卻發揚成超越自然的美好藝術。
  • 日本花道
    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日本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古老的農業生活方式為日本花道的發展提供了背景舞臺。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 花藝學堂||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1、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種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 日本花道,花人花語正當時
    在上海植物園裡,櫻花、鬱金香等花競相盛放,人們在花海裡徜徉,在草坪上沐浴陽光,野餐,吹泡泡、聊聊天,享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溫柔愜意。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上海植物園大樓裡,由國際花道協會上海支部主辦的日本花道藝術講座正在進行,講座主要涉及了日本花道的簡史和流派。從大框架而言,日本花道分為現代花道和傳統花道。
  • 生け花|人與自然的日式花道
    日本花道以池坊派歷史悠久,具有五百餘年歷史。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日本推古天皇的攝政指導政治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國(隋)建交,努力將大陸文化傳入日本,小野妹子為盡力將日本佛教興盛起來,而致力研究佛教時,兼學佛教用花。
  • 池坊花道 | 你來看此花時
    ,至今已有557年歷史,「池坊」一詞後來成為日本傳統花道(英文稱為ikebana)各個流派的本源。此外,隨著時代的變遷,池坊還出現了「生花」和「自由花」。第四十五代家元池坊專永宗匠還創立了「生花新風體」和「立花新風體」,使池坊的表現力更加豐富並符合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要求。
  • 池坊花道 | 就讓時光開成花
    頂法寺本堂(六角堂)【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至今已有557年歷史,「池坊」一詞後來成為日本傳統花道(英文稱為ikebana)各個流派的本源此外,隨著時代的變遷,池坊還出現了「生花」和「自由花」。第四十五代家元池坊專永宗匠還創立了「生花新風體」和「立花新風體」,使池坊的表現力更加豐富並符合現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要求。
  • 日本的花道其實是來源於中國的禪宗
    說起插花藝術,必然會聯想到日本的花道。事實上,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後,由於日本花道的繁榮昌盛以及從創作到理論系統化的成熟,引起了世界性的矚目,並成為日本的國粹藝術之一。然而從歷史上看,日本的花道同其書法一樣來源於中國,受禪宗的影響最為深厚。插花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中國文明萌芽時期,花就與生活息息相關。
  • 八雅文化|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這裡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作一簡介,以供參考。目前,關於插花藝術起源的論述有兩個方面,一是從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來說,另一方面是從插花藝術的起源地來說。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源自民間風俗。日本插花界認為,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庭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
  • 草月花藝|日本花道,這些流派你了解多少?
    對日本人來說,對自然的熱愛可謂一種自發的本能。源於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極度崇尚自然,推崇萬物皆有靈。佛教於公元6世紀傳入日本,兩者都認為天地萬物稍縱即逝;兩種宗教長期共存、互相滲透……世間萬物,生死輪迴。有兩句話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一,有生必有死;二,塵歸塵,土歸土。
  • 中國花道,有別於日本花道
    雖然在插花的圈子裡,能聽說到很多流派,但這些流派都是基於日本花道的基礎而來的。很多打著中國花道的旗號,但整體學習的系統也是日本花道。當然,臺灣省還有一部分非常熱愛中華花藝的人在默默做著中國傳統花藝,但是想要學習傳統花藝又過於晦澀難懂,以至於插花變得越來越小眾。
  • 日本文化: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 哈嘍大家好我依舊是那個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人見人愛的「領我留學」小編——程小超 )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 跟著十元的新劇,了解下日本的花道
    演員石原裡美本劇第一集已展現多款花藝作品以及插花技藝▼本劇從整體畫面質感,到花藝的專業度來說都算得上是同類型作品的典範,這底氣來自於本劇的花道場外指導:日本草月流理事 大谷美香老師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唐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先後生成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日式花道根據樣式、技法的不同派生出各種流派。各流派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即注重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具體代表性的是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三大流派。其中,日式花道在不同時代還產生了不同的插花類型,包括生花、立花和自由花。
  • 日本花道叛逆者中村幸夫——直面花之生死,感悟生命本質|日本·文化
    人們無法挽留花之芳華流逝,卻能通過插花將花的生命力延續。插花毋寧是表現人之心與花之間的交流感悟的一種藝術形式,凸顯花的生命本質。今天我們通過日本花道Misasagi流家元片桐功敦的視角,給大家介紹日本花道的叛逆者——中川幸夫,了解他對於插花的一往深情和追求自由的插花藝術的反叛精神。
  • 日本花道體驗活動小結
    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我們可以通過花道的練習來磨練心性、品味四季。日本花道流派日本花道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流派。
  • 花道美學:插花書籍推薦
    ,從年輕時代華麗的形式美精煉到後期侘寂美學的質樸。在作品中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缺、拙、澀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歸人的內在,呈現完整的生命之美。山茶花、紫羅蘭、水仙、芭蕉、朝顏……川瀨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時間,從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的角度闡述他的花藝。同時從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選擇,細緻入微地介紹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