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與國家形象得到很大提升,已全面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認同,文明互鑑、合作共贏、互聯互通等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廣泛共識。根據《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對全球22個國家超過一萬人的調查發現,中國整體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一帶一路」倡議贏得普遍點讚,中國經濟、中國發展、中國文化、中國科技成為中國形象的亮點。大數據顯示,2019年,「一帶一路」海外受眾認知度提升到40%以上,中國形象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而不斷得到提升。
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的艱巨性和複雜性
我們應該看到,「一帶一路」「中國好形象」塑造和「中國好聲音」傳播面臨著十分複雜和多元的語言文化環境。「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語言文化互聯互通難度很大。僅65個國家的語言就佔人類語言總數的1/3以上,使用的語言約2488種,其中官方語言(不包括漢語)共54種。筆者帶領的課題組在對這54種官方外語的語言服務難度評級中發現,在1—10難度評級中,「一帶一路」語言服務難度介於9—4級之間,摩爾多瓦語、波赫語的語言難度高達9級,難度為8級的語言就有11種,如斯洛伐克語、馬來語、土庫曼語、迪維希語、塔吉克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等;難度為7級的語言多達22種。總體看,語言服務難度大的多達50種以上,「一帶一路」沿線語言服務障礙已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據《「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7》調查,「一帶一路」建設中首先受到國內媒體和網民關注的是多語種人才,沿線各國媒體和網民對語言人才也高度關注。「一帶一路」語言相通已成為「五通」的關鍵因素之一,實施語言服務戰略已上升為影響「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國家形象提升的國家戰略選擇。
提升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的戰略選擇
語言服務是以促進跨語言和跨文化交流為目標,提供語際信息轉化服務和產品,以及相關研究諮詢、技術研發、工具應用、資產管理、教育培訓等專業化服務的現代服務業。2019年,全球語言服務市場規模近500億美元,其中300億美元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語言服務呈現出需求激增的態勢。我國現有語言服務企業369935家,翻譯企業過萬家,語言服務2019年的產值達372.2億元,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等「一帶一路」區域性通用語言佔比達到80%,語言服務與「一帶一路」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關係密切。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大力實施語言服務戰略對於傳播中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實施以下四項語言服務戰略,提升「一帶一路」中國形象。
1.推進語言服務國際化戰略
從國家、企業、個人三個層面大力推進「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國際合作。一是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框架下,倡議發起建立「絲路」語言服務國際合作聯盟,發起召開全球語言服務大會。二是推動建立「一帶一路」語言服務便利化國際聯盟,降低稅費,消除壁壘,促進語言服務貿易便利化。三是成立「一帶一路」語言服務企業聯合會,加強「一帶一路」各國間的語言服務企業和行業合作,努力實現全球語言服務產業鏈銜接。四是成立「一帶一路」語言服務百人論壇和智庫,加強跨國諮詢與合作研究,加強各國外語學者和師生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互訪互派;籌建「一帶一路」大學,實施非通用語種和區域國別人才專業化培養,為「一帶一路」儲備中外人才。
2.轉變語言服務本地化戰略
本地化是指尊重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和習俗差異所採取的語言服務形式。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綜合發展能力的提升,應積極考慮採取漢語本地化戰略,有效提升「一帶一路」中國形象。一是轉變過去強調外語服務的本地化模式,加緊實施漢語服務本地化戰略,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對漢語日益增長的需求,抓住聯合國確定漢語作為通用語言的契機,加大漢語傳播中國形象的本地化。二是大力完善沿線各國本地化服務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商、共建和共享「一帶一路」漢語語料庫、多語種語料庫、中外術語庫、跨語言大數據、數位化語言資產、多語言智慧機器人、機器翻譯雲平臺、遠程口筆譯視頻系統等。三是加強與各國合作,開發和應用漢語本地化技術,讓中醫、技術、裝備、產品、標準、漢字等「中國製造」落地紮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把「一帶一路」建成友誼之路、合作之路、機遇之路、創新之路、繁榮之路。
3.推動語言服務標準化戰略
標準是維護和提升中國形象的重器,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大力實施「一帶一路」語言服務標準化戰略,推動中國標準成為「一帶一路」通用語言,通過中國標準在「一帶一路」的接受和使用,讓中國形象隨中國標準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是制訂國家「一帶一路」語言服務中長期戰略規劃,明確國家對「一帶一路」語言服務作用和發展方向的規劃和指引;二是啟動國家「一帶一路」標準翻譯工程,為中國標準進入「一帶一路」提供標準化翻譯服務,將更多的中國標準翻譯成外文版,讓國際項目能夠直接採用中國標準,更多的中國標準直接轉化為國際標準,廣泛宣傳推廣中國標準,培育更多國家採用中國標準;三是完善「一帶一路」語言服務質量標準,對行業準入、服務定價、企業認證、從業資格等制訂國家和行業標準,實現語言服務標準化。
4.實施孔子學院立體化發展戰略
根據國家漢辦《2018年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統計,「一帶一路」沿線的孔子學院數量在全球孔子學院的佔比僅為26%左右,「一帶一路」孔子學院語言服務不僅數量不足,而且功能單一,與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規模和效益十分不平衡。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實施孔子學院發展2.0戰略,實現轉型升級,主動對接和服務「一帶一路」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搭建孔子學院「一帶一路」立體化平臺,努力使孔子學院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投資的區域國別風險評估中心和多語言服務提供中心,擴大孔子學院的漢語文化教育和交流平臺的單一功能,積極為我國企業牽線搭橋,尋找商機和投資貿易信息,為中國商品和中國資本進入國際市場提供諮詢和服務,為外商外資來華經商和投資提供服務。
二是完善現有孔子學院管理體制機制,考慮遴選和增派了解中國、喜歡中國的各專業合格留學生擔任孔子學院管理者或教師,改變漢語對外「硬傳播」,實現漢語對內「軟傳播」,從而立體化和融合化提升中國影響力。
三是建立孔子學院應急語言服務機制,提供應對疫情、輿情、災情等重大突發和危機事件急需的語言服務,增強救援和搶險應急語言服務能力。
提升「一帶一路」中國國家形象是一項長期性和系統性工程,離不開語言服務助力。語言服務需要從頂層規劃設計、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專業化人才隊伍等方面不斷加強建設,超前布局、主動出海,重點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鋪路,為中國形象架橋,讓「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成為中國形象的最靚麗的名片。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國際語言服務研究院首席專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立非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