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企業形象跌落後若再要恢復、提高,其速度都比較緩慢。反之,當企業形象上升時,縱使沒有其它相關因素,也能憑藉實施企業形象整體策劃的系統方案所發布、搜集的情報、信息來迅速達到目的。
在轟動一時的路庫伊德事件中,丸紅公司被懷疑有行賄行為,公司形象隨之一落千丈。公司如果想恢復以前的良好形象,便不能不等待事件影響逐漸消散,然後才有可能緩慢提升。
松下電器產業公司長期致力於塑造企業形象,並使之成功地得以上升。松下電器現在的形象若和1968年時相比,最明顯的是公司重點突出了技術上的優勢,予人以強烈、突出的印象。因為在當時,從整體上看,松下電器的形象落在日立公司和東芝公司的後面,但現在,松下電器已越過他們而居第一位,其主要原因,在於松下公司制定、實施了長期的、極有計劃性的企業形象戰略。
我們可以從對企業形象所做的調查統計結果來考慮如何選好提高企業形象的側重點,從而正確制定企業形象戰略。首先,我們知道,人們對企業的評價會有一流、二流、三流的區別,需要深入探討的是: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區別?在企業形象的諸多構成因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什麼?對於不同行業的企業而言,塑造企業形象的側重點又是什麼?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妨把企業形象構成的23個因素與一流企業的評價參照著考察一下。
首先,我們以電機行業為例,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相關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技術優良」一項。因此,企業形象是否屬於一流,關鍵在於其技術科研實力是否屬於一流。其次,企業的「可信賴度」、「穩定性」等外觀形象受到重視。再一個便是與「技術形象」及其有關的「善於開發新產品」的因素了。
電機行業
技術 | 0.962 |
信賴度 | 0.958 |
穩定性 | 0.935 |
新產品開發 | 0.935 |
科研能力 | 0.927 |
未來性 | 0.923 |
規模 | 0.915 |
銷售網絡 | 0.888 |
服務能力 | 0.887 |
國際競爭力 | 0.884 |
至於食品行業,「穩定性」、「規模大」、「值得信賴」等因素對於一流企業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均屬於外觀形象的範疇。
食品行業
穩定性 | 0.943 |
規模 | 0.908 |
信賴度 | 0.901 |
技術 | 0.896 |
未來性 | 0.873 |
銷售網絡 | 0.821 |
經營者 | 0.820 |
傳統 | 0.814 |
消費者 | 0.810 |
公司風氣 | 0.801 |
化工、醫藥行業的情況與食品行業相同,依次排列的順序為外觀形象、技術形象、市場形象。而化纖行業則是以技術形象、外觀形象、市場形象為順序這與電機行業類似。但對於商業批發企業來說,外觀形象和市場形象顯得重要,技術形象反被排在最後。而金融機構的企業形象中,外觀形象特別重要。
化工醫藥行業
規模 | 0.975 |
未來性 | 0.940 |
信賴度 | 0.943 |
經營者 | 0.929 |
穩定性 | 0.920 |
傳統 | 0.881 |
技術 | 0.875 |
銷售網絡 | 0.834 |
公司風氣 | 0.828 |
積極性 | 0.828 |
由此可知,各行業的企業之間,塑造企業形象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總起來說,製造業是以技術、外觀、市場為順序,批發、零售企業以市場、外觀、技術為順序,而金融機構則是以外觀、市場、技術為順序塑造形象以求獲得一流評價。所以,每個企業都應在了解自身的情況下,明確自己應該致力的方向和重點,從而制訂出正確的塑造企業形象的整體戰略。簡言之,工業企業若欲躋身一流企業形象,應致力於突出科研技術形象,商業企業則應致力於塑造市場形象,而金融業的側重點是外觀形象。
但是對於企業來說,社會對其外觀形象也有普遍的、具共性的評價。比如日本人,對企業的觀念大多持保守態度,也就是說,企業最好給民眾留下規模大、穩定堅實的印象。日本有關機構曾以城市居民為對象,進行了企業形象調查,除了個別企業因汙染環境造成公害以外,人們對企業形象均沒有過分的惡評。
現在,我們來考察一下塑造企業形象時選擇媒體的手段和方法,及其可能產生的實際效果。
倘若長期使用印刷媒體(如報紙、刊物等),對企業提高技術形象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反之,如果選擇電視、廣播媒體的話,將會有助於企業塑造市場形象。久保田鐵工公司和井關農機公司在選擇媒體時,前者選用了印刷媒體,後者選用了電視媒體,其結果是,久保田鐵工公司的企業形象以明顯的技術形象取得了成功,而井關農機公司則成功地塑造了市場形象。新力公司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選用了印刷媒體,雖說十年前也開始使用電視媒體,但重點仍是以報刊為主,所以公司的企業形象仍以技術形象為主。
松下電器公司起初著重塑造市場形象,但產業製造商應該把握的是技術形象。有鑑於此,這家公司便委交松下國際宣傳研究所全面負責企業的廣告策劃,一旦有了好的創意,幾乎是無所限制地在報刊上大量刊登。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松下電器雖說在一定時期內傾向於使用電視媒體,但現在他們更重視報刊媒體。
在企業的外觀形象中,象「規模大」、「傳統性」、「可信賴度」、「穩定性」等幾個主要因素,從詞語上理解,容易使人產生古板的印象,但從日本人保守的性格看,這些詞語所包含的真實意義對於企業來說反而具有現實性了。
社會公認為一流的企業,其外觀形象一般也都很強。例如,生產基礎材料的新日鐵公司,機械製造業的三菱重工,金融業的日本銀行,電器業的日立公司,食品行業的味之素,化纖業的帝人公司等,可以說這些公司已經成了日本各行業的代表形象,公司的名稱已經成了各行業的代名詞。換句話說,這些公司完全有資格、能力成立基礎材料博物館、機械博物館、食品博物館。因為,企業成立的博物館肯定要冠以行業的名稱,只有這樣企業塑造的形象才有資格代表行業,也才能佔有支配市場的地位。所以,極其活躍的華歌爾公司想籌建服裝博物館的理由也就有了根據。如果我們把這一舉動理解為公司的企業戰略,那就更容易了解華歌爾公司的真正用意了。
那麼,人們會問,企業的市場形象能不能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來形成呢?前文已經提到過,電視媒體是塑造企業市場形象的有力手段,企業可以通過電視贊助文化娛樂及體育運動來塑造形象。最近,企業相當熱衷於贊助各類活動,從整體上看,這些贊助活動大都符合企業的形象戰略需要。但也有盲目的、不恰當的作法,比如說,幾家企業共同贊助馬拉松比賽,事實上,消費者是不可能有意識地去記住幾家贊助企業的名稱的。還有一點需要明白的是,在決定贊助某項活動時,一定要有長期的準備和計劃,只憑著心血來潮贊助個一年、兩年便半途而廢,這對企業形象不會有多大的益處。
最後,我們談一談如何塑造企業形象。首先,要確立企業形象的目標,並根據社會接受的要求把企業所要表述的內容傳播出去,而不是有什麼就表述什麼。假如一家企業是生產鋼鐵的,就不應該以直接的形式表現這一點,而應該從「社會建設」、「奠基文明基礎」等語言形式上入手表達。像電話公司可以改稱為通訊公司,電影公司改稱為音像藝術品公司,因為未來的消費者對於通訊和文化娛樂的需要,只會比以往多,不會比以往少。倘若鋼鐵公司和電影公司採用商業色彩很濃的方式塑造企業形象,其前景不會樂觀。
本照這一點來制定、策劃企業形象,就稱為 CI。而欲使公司全體員工了解 CI並積極參與其中,便需要製作 CI手冊;同時還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經常檢查CI計劃是否按照手冊所規定的那樣實施之。這項工作也可以由宣傳部或廣告部負責,但絕對不可缺少。若不然,違犯手冊規定的情況將會隨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