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養羊餵些淨腸草,吃了羊只能長膘」,是啥意思?

2020-12-06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養羊要餵淨腸草,吃上一頓三頓飽」。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諮詢,通過諮詢,我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淨腸草」,其學名叫薺菜,又名護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閘菜等,為十字花科、薺菜屬的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

淨腸草最早由歐洲人發現其營養價值,並最先由歐洲人所食用。儘管淨腸草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有生長,然而,在歐洲人沒有食用淨腸草之前,其他地區(包括我國)的人們都不知道淨腸草是能夠食用的,而且,也因害怕其有毒,也不讓牲畜所食用。

淨腸草一般株高30~40釐米,主根比較瘦長,呈白色,獨根上有分枝。其莖呈直立狀,單一或基部有分枝。基生葉叢生,挨地生長。

淨腸草的蒴果形狀像牧人的錢包,因此,歐洲人稱淨腸草為「牧人的錢包」,在歐洲是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蔬菜。

淨腸草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淨腸草中含有蛋白質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鈣420毫克,磷73毫克,鐵6.3毫克,核黃素0.19毫克,維生素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是一種具有較高食用或牧用價值的野菜或牧草,被歐洲人稱為「草中的糧食」。

據一些老羊倌介紹,羊只非常喜歡食用淨腸草,而且,食用淨腸草後容易「飽腹」。如果對羊只飼餵了一頓淨腸草,接下來的兩頓就不用再飼餵草料了,羊只就能夠「飽腹」一天,因此,便有了「養羊要餵淨腸草,吃上一頓三頓飽」的說法。

當然,農村羊倌的這種說法僅僅是羊倌自己的說法,在科學理論上還沒有得到過證實,因此,僅僅具有參考意義,養羊人不能過於相信。

不過,淨腸草確實是一種「功效卓著」的野草或野菜。《本草綱目》中稱:淨腸草具有「明目,益胃。」的作用。中醫實踐證明:

淨腸草對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有一定療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

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南方地區的一些人們特別喜歡利用淨腸草煮雞蛋。據稱,用淨腸草煮雞蛋食用,可補益脾胃,對於肝虛有熱,眩暈頭痛或目昏眼乾等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淨腸草也是南方部分地區人們的最愛。

如果淨腸草真的是一味中藥材,想必羊只吃了以後是會有好處的。因此,即便是「養羊要餵淨腸草,吃上一頓三頓飽」的說法有些誇張,多給羊只飼餵一些淨腸草也不會存在什麼壞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有人說「淨腸草是養羊人的最愛」的說法似乎也不過分。所以,養羊人就能夠放心地給羊只飼餵淨腸草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食醋餵瘦羊,羊倌不用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食醋餵瘦羊,羊倌不用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感到很好奇,因為我沒有聽說過食醋可以餵羊,所以,就由不得我不好奇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查閱,我才知道食醋是可以用來餵羊的。
  • 農村人常說的:「養豬少餵紅薯片,養羊多餵紅薯稈」,是啥意思?
    有一天,在和一個老農民聊天時,聽到老農民這樣說:「養豬要少餵紅薯,羊要多餵紅薯。」對老農的這種說法我很是不解,於是,便向老農請教,可是,老農竟說這不過是農村的一種養殖經驗,具體這種說法裡有什麼道理,其實他並沒有說清楚。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葷素搭配,我們的身體營養才能均衡。說道一些肉菜類,想必大家都應該聽過農村這句俗語吧!「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呢?這樣做菜真的有道理嗎?好了,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聽大廚是怎樣給大家聊的吧?
  • 老祖宗說:「豬七,狗八,羊對中」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中,寫作中,交談中無不應用到俗語,而恰當地運用俗語,還能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真是「行行有狀元,處處有能人」吖,咱村的小李沒啥文化,但是種菜卻能吃得了那苦,受得了那累,現在承包一百多個大棚,年收入估摸著有個幾十萬」。
  • 這個羊倌從不買精料 羊餵得還挺肥,絕招是啥?
    老楊養羊從來不去飼料店裡買什麼預混料或者精飼料來喂,不過他的羊養的也不錯。春夏兩季綠草茂盛的時候,老楊就把羊群趕到草多的地方讓羊自己吃個飽。老楊和老伴還會打草、曬草,然後把曬乾的青草堆起來,等著冬天餵羊。夏季,老楊的老伴愛種一些蔬菜,比如南瓜,非常容易長。家裡根本吃不了,就拿出一部分剁碎了餵羊,南瓜是個好東西,比青草受歡迎多了。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說的是村民放牧得出的經驗,放養牛羊的時候出現的情況,那就是放牛的地方,只要有牛啃食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就像被油澆過了一樣,土壤黑黝黝的很有勁,青草也生長的愈來愈茂盛,被叫做牛食如澆,而不同的是同樣是放牧,但羊吃過草的地方,經常出現猶如火燒了一般,青草越來越稀疏,被稱之為羊食如燒。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有道理嗎? 十二生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人從一出生就註定了自己的生肖,無論好壞,命中注定。比如說今年是庚子鼠年,今年生的小朋友生肖就是老鼠,這是更改不了的,這是傳統文化的一種約定俗成。
  •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農村俗語是經過農民朋友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成,通過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用樸素的語言講述深刻的科學道理,便於老百姓理解和記憶,大多數的俗語跟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像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前半句用柿子和犁來形象說明男人和女人為人處事的觀點,後半句跟農村的養殖有關。
  • 農村俗語:「母羊胎兒難著床,快請野葛來幫忙」是啥意思?
    當老李傾訴完後孫大伯倒是樂了,孫大伯說:「看起來你是第一次養羊,沒有養殖經驗啊!如果你有一星半點的養殖經驗,就不會為這種事情發愁了呢!」老李聽孫大伯這麼一說,便連連稱是,因為自己的確是第一次養羊,沒有任何經驗呢!但是,難道利用什麼經驗就能夠解決母羊懷孕難的問題了嗎?老李心裡這麼想。
  • 在農村搞養殖,養羊和養牛哪個好養又賺錢?對比之後的結果是這樣
    由於我本人從事養殖行業多年,以前家裡養牛,現在主要養殖多胎綿羊小尾寒羊,養羊和養牛這兩方面都懂點皮毛,接下來我就用我學到的養殖技術經驗和大家聊聊農村養羊和養牛的相關具體事項。養羊和養牛哪個好養?個人經驗:養牛比養羊好養。
  •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啥意思?
    有句農村的俗語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就是說如果喝酒的同時搭配著豆腐吃,那麼這樣的餐飲組合還不如拿去餵了狗,不值得人吃。所以喝酒吃豆腐等於是一邊喝酒一邊在解酒,當然不太容易喝得盡興,很難喝得起勁。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啥意思?什麼是「吃黑」?
    其實對於我們東北的農村,冬季基本都零下20多度了,對於我們來說,做好取暖工作就可以了,但如果偏南一些的地區,這如果冬季來寒潮,還是要認真對待的,畢竟這寒潮的形成可不是簡單的冷空氣來襲,氣溫會驟降10多度,一般農作物都或多或少會出現損傷的,所以這次寒潮大家一定要做好準備。
  • 油菜的秸稈和角皮能不能餵羊這個話題,揪出了一大批偽養羊人!
    晚上不止一個網友給我打電話,追問我油菜秸稈能不能餵羊的問題,評論區下方清一色的留言,大平,有人說油菜秸稈有毒啊,餵羊的話,能吃死羊,是不是真的(因為我前幾天才拍了一個關於油菜秸稈餵羊的視頻,現在是一刻不停的往家裡面囤積油菜秸稈,粉碎了存儲起來當粗飼料餵羊,因為現在正是收集油菜秸稈的季節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羊對中」,這話估計你都不太清楚是啥意思?這句俗語也是在春節或者其他的節日的時候,很多的老人經常說的俗語,畢竟這時間距離春節也是不遠了,農村裡就開始流行起了走親戚,你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去吧?其次說的說的這個狗8,也是說的肉狗的出肉率,一般老人認為肉狗的豬肉率在8成左右,根據老人的說法是狗在生長的時候,身上的肉比較緊實,所以出肉率就高一點,不過這些數據來看呢,主要還是農村裡的一些土狗,要是養殖的肉狗那麼出肉率還要高一點,另外就是羊肉了,說的這個羊對中啥意思呢?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豬草包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
  •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在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其中還有一些是關於農村生活的俗語,雖然是一言半語卻飽含了很多人生活的無奈,活靈活現地展現了這些人的困窘狀態。
  • 羊不同的叫聲,代表了什麼樣的意思,今天試著解讀一下
    今天要灌水了,閒扯一下羊的叫聲代表了什麼樣的意思,估計養羊時間長的養殖同仁,差不多都能從不同的羊叫聲中,讀懂它們各自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沒啥神奇的,跟羊打交道的時間長了,你就知道它們叫,是要表達什麼意思了。
  • 今年羊價高,新手可以投資養羊嗎?30年養羊人給出如下忠告
    建議新手養羊的數量控制在10~30隻之間,一次養太多,很容易出問題。再次,在養羊成本方面能省則省。有些新手朋友養羊,滿心歡喜,總想著啥事都要做最好,其實壓根就沒必要,在養羊成本方面,一定要遵循「能省則省」的原則。
  •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是啥意思,為啥豆腐不能下酒
    之前我們說過,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一些農村老人確實是停不下來,不讓他們忙他們就渾身難受。但是也有一些農村老人比較看得開,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反而讓人覺得活得透徹、灑脫。這天傍晚,院子裡,鄰居大爺正要咪上他的小酒,另一位大爺走來,一看著下酒菜,就打趣道「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原來鄰居大爺的下酒菜正是青菜豆腐,為啥豆腐不能下酒,難道豆腐與酒相剋嗎?還真沒過這樣的說法,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