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禍從口出」,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2020-12-21 明月天心

有句話叫「口是傷人斧,言是割心刀,出言要有尺,戲謔要有度」,其實就是在告誡我們要善護口業、莫失口德。生活中很多人不在乎口業,隨隨便便就出口傷人,肆意妄言,不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包括現在很多人在網絡上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說些刻薄惡毒的話,這都是非常大的口業。看不見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比如因果。自己不覺得,其實很多福氣已經從嘴上漏掉了。

造口業壞別人,其實最終都壞了自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不是危言聳聽,在佛家裡,口業重者是要墮「拔舌地獄」的。人的嘴巴,長在臉部的最下方,但人總是拼命地喋喋不休地講話,所以顯得最卑賤。人的眉毛長在臉部的最上方,靜而不語,卻最高貴。人的嘴巴是「風水」,言多必有失,言多必有禍,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守不住人生的福。「禍從口出」,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一、惡毒難聽的髒話

如果你罵人,嘴巴不乾淨,越如倒垃圾,那你的心就是垃圾桶,專門回收垃圾。一個人的談吐就是他的修養,也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德行和福報。德行不好的人,必定沒有什麼福氣。即使是因為別人罵了你,你也不應該以惡語還擊,沒有忍辱的德行,你的人生也必承載不了什麼福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出去的話就是一種布施,你布施給人善語、給人溫暖,那麼命運反饋給你的便是福氣、好運。你給人傷害、惡語,那麼你的人生也會是充滿痛苦的。折磨了別人,痛苦的亦是自己。你如何對待這個世界,世界便會如何對待你,因果循環。

二、是非兩舌之話

舌頭若碰在牙齒中間,便是「兩舌」,喋喋不休。世上最大的愚蠢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而整天挑別人的是非。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有是非,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又不被人說,這就是人性。

我們可以允許不認識的人過得好,卻看不夠自己認識的人過得風生水起。人優秀時,有人故意抹黑你;人落魄時,有人故意踩踏你。這就是小人之相。

總有人喜歡在背後嚼舌根、惹是生非,總有人喜歡在背後編排你、造謠生事,對於內心強大的人來說,倒也無可厚非。但對於心理素質差的人來說,任何一種言語的傷害都能摧毀一個人,給人帶來滅頂之災。

做人要善良,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別人好與壞與自己無關,如果不能成為別人生命裡的驚喜,那最好也不要成為別人生命裡的麻煩,給人帶來災難。

我們不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嘴裡的談資,那麼自己也不要去議論別人的是非。修行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理別人,不要活在任何人的眼中,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學會閉上嘴,靜思己過、莫論人非。

三、欺騙人的假話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做人要誠實,但是很多人在做事上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違背了做人的底線。任何時候,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欺瞞得了他人,瞞不了自己的心,更瞞不過因果。

今日不該得到的,來日必定還會失去。「戲謔要有度」,即便是開玩笑,也要有限度;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要量形而為,要考慮後果,要以「善」為出發點,利益他人,而不是為自己謀私利。

四、汙言穢語

說出去的話若能利益到他人,能幫助他人增長福報智慧,那於我們自身而言也是在修福。但若說些汙濁不堪的汙言穢語,引人生邪念、造惡業,那罪業果報就大了。導人向惡,自身福報損毀更大。若不能利人,也不要缺德,不要給他人帶來障礙。

口業清淨,人生吉祥,「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守好自己的嘴,守好自己人生的「風水」,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多必有失。一個人若守不住自己的嘴,也必然守不住人生的福氣。佛教說人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意業和口業。要想人生吉祥,就要懂得做好事、存好心、說好話。一個人業力不清淨,人生就難以順遂。
  • 佛教:因果不空,這4種話要儘量少說,小心禍從口出!
    佛教將影響人命運、福禍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口業、意業,指人的行為、口德、心念。業力清淨的人,懂得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一切唯心造」,人的心要正,念頭要清淨,才能感召來好運;人的行為要有德,不做損人不利己的惡事惡行。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 佛教:禍從口出,這3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如果一個人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說人是非,以及一些詛咒的話,在佛教中成這樣的行為為「口業」。這樣子非常折損福報,而且因果嚴重。容易犯口業的人,命運都不怎麼好。所以說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為什麼嘴巴能損福報呢!福報是因緣和合的,是一種能量場的體現。比如,你去做義工,是掃地能給自己帶來福報,還是做飯能給自己帶來福報,其實都不是,是心念帶給自己的福報。
  • 生活中這2種話,不要亂說,小心因果報應
    會說話是修養,少說話是教養。在佛門中亦有「止語」二字,佛門修行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止語。所謂,口為禍福之門,懂得謹言慎行,才是智慧之舉。中華傳統文化講:「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的品性,說話看似簡單,實則意味非凡,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影響一個人的吉兇禍福。
  • 經常說這四種話,因果報應很重,最好不要說了
    廣種善因,廣結善緣,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佛偈: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佛法認為,世間的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我們此時的遭遇,是我們過去行為來帶的結果,如果你過去經常說這四種話,此時就會諸事不順。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一個善惡之因。如果經常說這四種話,很容易招來災禍,要想自己越活福報越大,一定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要說造下惡業嚴重的話,就可以減少災禍的發生。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佛教認為,口是患苦之門。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為一句話而引發的悲劇實在太多,原因就是只要你一句話說出去,就會種下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時,一定會得到一個果報。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會問:那我有口無心啊。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  也許你一年不會殺害一個生命,但你一定每天都在造口業,在佛教當中,最難守的戒律不是殺生、偷盜,而是妄語、兩舌、惡口。我們要先守住福氣,這10種話今後最好別再說了。  ?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不饒人!
    佛教裡常提到「業力」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行為的因果。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皆是在造業,只不過業力有大小,業報有善惡好壞之分。種下什麼樣的因,感召什麼樣的果,業力其實就是「因果」。佛門裡將人的業力分為「身口意」這三個方面,即行為、語言、念頭。
  • 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最好少說,以免禍從口出!
    佛教裡常遇到一個詞叫「業障」,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逆緣不順,其實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召來的,即「因果」,種下惡因,遭了惡報,業力現前,障礙就找上門來了。佛門將人的業力分為善業和惡業,「業」又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身業」、「口業」、「意業」。就是說我們的行為、語言和念頭構成自身的業力,從而影響自身的福禍。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
  • 少說這3種話,多積「口德」,多點福氣
    古語有云: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所以說,言語主要決定著人生的福禍,我們要儘量少說話,有些話還不能說。嘴巴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吃飯,一個是說話交流。飯不能吃太飽,暴飲暴食傷身體,吃到七分飽便好;話也是如此,不可多言,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常說這四種話的人,會招來禍患,要避免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是啊,做人,要和人交往,難免會有漏嘴說錯話的時候。但是,事後,我們警醒了,改變了,學會在該閉嘴的時候「閉嘴」,就會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但是,有一些人,卻不懂這樣的道理,他們最喜歡說一些不該說的話,結果,給自己帶來了禍端。所以,「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做人,一定要少說這四種話,才能避免禍從口出的事情發生啊。
  • 佛教:禍事來臨前,會有這4種徵兆,千萬要小心!
    人的一切福報災禍都是人自己感召吸引來的,都是自己的因果報應。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禍事也是自找的。不造惡因,就不會感召惡果,都是人自作自受,怨不得上天。佛教裡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萬般都是虛幻不實的,唯有因果之報時刻隨業流轉,影響和改變著人的命運。
  • 高僧的告誡:這三種話口業深重,一說,禍事就來了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語言能夠造成的其實很深,很多禍事其實都是從嘴裡說出來的,所以佛教有「閉口禪」這種修行方式,古人也告訴我們「沉默是金。」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正確認識到說話不當會帶來的危害,生活中經常說話不經大腦,不分場合不分人說些不合時宜的話,讓別人得罪了人還不自知,最終給自己帶來了苦果。《法句經·言語品》有言:「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這句話告訴我們普通人如果語言不當,就如同一把斧頭在嘴裡,這些不好的語言給人造成的傷害比你用斧頭砍他還要大。
  • 佛教:因果報應,這4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
    不要總妄想著世界之外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可以改變你的命運,可以幫你改頭換面,這不是正信,而是無知的迷信。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唯有深信因果、敬畏因果,戒惡修善,才能究竟改善命運。如果你濫用和誤解佛菩薩的慈悲,那就是造業了。「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你種下什麼因就要遭受什麼樣的果報,縱使當下不現前,因緣也早晚會到,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些話千萬不能說,因果報應很大!
    粗語,也叫惡語,在佛教中,講粗語屬於十不善業之一。什麼是粗語呢?比如,對生理有缺陷的人,稱呼瘸子、聾子之類不好聽的話,在《大方等大集經》中也講了六十四種惡語,大家可自行翻閱。總之,不管以何種方式,凡是讓人聽起來不舒服、令人傷心的話語,都叫惡語或粗語。
  • 「男人邪淫,因果報應」:這3種人,「色慾」厚重,要及時自省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前言其實在佛教當中已經分為正淫和邪淫,而邪淫是佛教禍是當中最嚴重的一條戒律,當然也是佛門當中最重要的戒律之一。俗話都說色字頭上有一把刀,而那些色慾深重的人,他們結局一定會遭到非常慘烈的報應的。而且我們所說的邪淫的範圍也非常的廣泛,涉及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小心一點,便可度過。"男人邪淫,因果報應":這3種人,"色慾"厚重,要及時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