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果你信佛,這些話千萬不能說,因果報應很大!

2020-12-21 慧光雲聚

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麼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折射出其教養與素質。無論你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包裝,但發自內心的東西,依然會暴露於言行。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語言的表達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不要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別人的脾氣。學會尊重,讓別人舒服,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素養。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惡語」。

粗語,也叫惡語,在佛教中,講粗語屬於十不善業之一。什麼是粗語呢?比如,對生理有缺陷的人,稱呼瘸子、聾子之類不好聽的話,在《大方等大集經》中也講了六十四種惡語,大家可自行翻閱。總之,不管以何種方式,凡是讓人聽起來不舒服、令人傷心的話語,都叫惡語或粗語。惡語會刺傷、擾亂他人的心,俗話說「雖無箭尖利刃語,亦能刺入人心間」,意思是,雖然沒有刀箭那樣尖銳的頂部,但是傷害人的惡語能深深刺入人心。

人的語言的確很可怕,有時候一句傷人的話就會讓別人一輩子忘不了。不過對修行人來說,則要儘量忘記別人對自己說的惡語,我們對於惡法要儘快忘掉,對於善法則要牢記在心。有些人在壞事方面記性特別好,好像有不忘陀羅尼一樣,五六年前被別人罵過一句,現在還銘記於心;可是在背誦經論時記憶力卻非常差,好不容易背了一個教證,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這樣不是很好。現在是非常顛倒的,說善語的人非常少,說惡語的人非常多。有些人不以罵人為恥,反以罵人為榮,他們將各地罵人的語言匯集成大全、寶典,然後在網上發布。這些人真是沒事幹,純粹是在造惡業。還有些人特別會罵人,表面上看好像不是罵人,實際上是轉彎抹角地罵人。很多愚人還很佩服那些會罵人的人:「這個人真有才,一出口就能罵出這麼難聽的語言!」

其實,人生如此短暫,沒必要用無比珍貴的人身造惡業。佛陀在《正法念處經》中說:「人命不久住,猶如拍手聲,人身不如法,愚痴空過世。」人生就像拍手發出的聲音一樣短暫,一個人不會在世間長住,如果在世時盡做不如法之事,這樣愚痴空過一生就太可惜了。這個教言非常殊勝。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以造惡業而唐捐了寶貴的人身。

若以惡語詆毀、謾罵他人,當惡業利刃輪到自己頭上時,果報就極其慘烈。如《佛說較量壽命經》云:「若人發惡言,毀他如刀斧,劍輪斬其身,皆從自口出。」如果有人用惡語來詆毀他人,就如同以刀斧來毀壞他人一樣,自己會感受劍輪傷身的果報,所以要嚴密防護自己的語言。

有些佛弟子好的學不會,不好的一學就會,說好話時連一句符合正理的話也說不出來,連一個教證也背不會,可是說惡語時就像打開寶藏一樣,什麼難聽的話都會講,甚至連世間人說不出的話都能說出來。這樣非常不好。一個人的語言會影響別人對他的看法。我曾經聽過一個人破口罵人,後來每次見到這個人,心中就浮現出他罵人的情景,也會想到:噢,這個人罵人的「教證」、「理證」是很豐富的。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說那些有損自己形象的語言。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語言,發了菩提心的人不能說粗語、惡語,就算別人真有哪些地方做得很過分,我們也不應該為了報復而揭露他人的過失,或者在別人遇難時,不僅不幫忙,還要說些冷嘲熱諷、不中聽的話。惡語相向這種行徑在世間人眼裡,也許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是修行人畢竟與世間人不同,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的話,怎麼能稱得上是大乘佛子呢?

相關焦點

  • 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佛教說人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意業和口業。要想人生吉祥,就要懂得做好事、存好心、說好話。一個人業力不清淨,人生就難以順遂。口業重的人,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相貌的不端莊,就是相貌粗鄙,使人難以親近,和邪淫的果報一致。因為「相由心生」,心裡刻薄,自然言語尖酸,相貌醜陋。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佛教:如果你信佛,千萬不要傷害這4種人,果報很大!
    信佛,其實就是教我們信因果,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敬畏因果。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人或事。世間一切的發生皆是自己感召來的,「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所遇到的任何善緣貴人以及惡緣小人,都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因果緣法。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佛教認為,口是患苦之門。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為一句話而引發的悲劇實在太多,原因就是只要你一句話說出去,就會種下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時,一定會得到一個果報。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會問:那我有口無心啊。
  • 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最好少說,以免禍從口出!
    懂戒不持戒,如與人說食,終不能飽。我們懂得很多佛法,缺不依佛的教言而行,依舊我行我素、肆意妄為,那便是自欺欺人。就像很多人表面信佛,其實盲目且愚痴,只知道功利化地燒香拜佛求佛,卻不明因果,不知道去改變自己。佛不是某個神靈,信佛也不是搞個人崇拜,搞迷信、搞賄賂,真正的佛弟子應該是一個明因果、知敬畏,有覺性的善良的人。佛教裡常遇到一個詞叫「業障」,什麼意思呢?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不饒人!
    佛教裡常提到「業力」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行為的因果。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皆是在造業,只不過業力有大小,業報有善惡好壞之分。種下什麼樣的因,感召什麼樣的果,業力其實就是「因果」。佛門裡將人的業力分為「身口意」這三個方面,即行為、語言、念頭。
  • 佛教:「禍從口出」,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禍從口出」,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一、惡毒難聽的髒話如果你罵人,嘴巴不乾淨,越如倒垃圾,那你的心就是垃圾桶,專門回收垃圾。一個人的談吐就是他的修養,也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德行和福報。德行不好的人,必定沒有什麼福氣。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說話之所以會造業嚴重,是因為我們每天說話的頻率較大。佛教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都是損福最嚴的,為什麼說話也會損耗福報?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
  • 經常說這四種話,因果報應很重,最好不要說了
    佛法認為,世間的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我們此時的遭遇,是我們過去行為來帶的結果,如果你過去經常說這四種話,此時就會諸事不順。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一個善惡之因。如果經常說這四種話,很容易招來災禍,要想自己越活福報越大,一定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要說造下惡業嚴重的話,就可以減少災禍的發生。
  • 生活中這2種話,不要亂說,小心因果報應
    如果說從面相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那麼從說話上,也可以感知一個人做人的境界。生活中若能做到謹言慎行,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註定會有吉祥的一生。人生是由自己的一言一行沉澱的,怎麼說話,就決定你是誰。在佛教文化中講「口業」的因果報應,無不令人畏懼。
  • 如果你真的信佛,這些事情不要做
    然而,佛菩薩絕不是誰的「保鏢」,絕不能帶著我供奉你,你就得保我家宅平安、生意興隆這種念頭,因為這種功利動機的本質就是迷信。那為什麼,信佛就要依教奉行?每個生命各有因果,即使是佛菩薩也不能去直接改變誰的因果業力,這個機會只掌握在每個生命自己手中。佛菩薩已經將來龍去脈的原理告訴世人,也在不斷救度眾生,但過去生命歷程裡所欠下的「債務」,早晚還得由當事人自己「償還」。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  也許你一年不會殺害一個生命,但你一定每天都在造口業,在佛教當中,最難守的戒律不是殺生、偷盜,而是妄語、兩舌、惡口。我們要先守住福氣,這10種話今後最好別再說了。  ?
  • 佛教:禍從口出,這3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如果一個人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說人是非,以及一些詛咒的話,在佛教中成這樣的行為為「口業」。這樣子非常折損福報,而且因果嚴重。容易犯口業的人,命運都不怎麼好。所以說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為什麼嘴巴能損福報呢!福報是因緣和合的,是一種能量場的體現。比如,你去做義工,是掃地能給自己帶來福報,還是做飯能給自己帶來福報,其實都不是,是心念帶給自己的福報。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不饒人!
    如果你真信佛,但請敬畏因果、不造惡業,不傷他人、不結惡緣。有句話大家應該經常聽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決定人命運的不是上天,而是自身的德行,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的「風水」,心好命就好,心壞命就壞。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信佛真的有用嗎?別再愚痴了!
    提起佛教,很多不學佛的人都會潛意識地將其與迷信劃等號,這是大錯特錯的。迷而信之,即為迷信。許多人念佛拜佛,都誤將佛視為某種神秘力量的神靈,搞盲目崇拜,迷信佛菩薩的神通,「臨時抱佛腳」。如此功利信佛,不僅沒有利益,反而容易讓人陷入愚痴,走向極端、造業起禍。
  • 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6種人,因果不饒人!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典、八萬四千法門,歸其一點,都離不開「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不論是凡夫還是佛菩薩,舉凡一切虛空法界都應遵循因果之道。因果報應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 「佛教」的本質是什麼,有些人一生信佛為何難有修為?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裡並沒有各類條條框框的規定來教你怎樣做人,佛教講究的是「悟」,「悟」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依靠自己的人生經歷,根據自己過往的經歷悟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年紀大的人越能看透一些事情,因為他們經歷的多了,悟出的道理也就更多
  • 8條因果報應,你佔幾條,真實不虛!
    佛教常說因果不虛,報應不爽,其就是這麼一個理。無論學佛與否,深信因果,皆百利而無一害。8條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一、不孝父母,將受「天地災殺報」。孝養父母,乃是人人皆行之事,也是當下為人必須去做的一件事。如若不能孝養父母,經常做出打罵、辱罵、不恭、不敬父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