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麼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折射出其教養與素質。無論你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包裝,但發自內心的東西,依然會暴露於言行。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語言的表達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不要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別人的脾氣。學會尊重,讓別人舒服,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素養。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惡語」。
粗語,也叫惡語,在佛教中,講粗語屬於十不善業之一。什麼是粗語呢?比如,對生理有缺陷的人,稱呼瘸子、聾子之類不好聽的話,在《大方等大集經》中也講了六十四種惡語,大家可自行翻閱。總之,不管以何種方式,凡是讓人聽起來不舒服、令人傷心的話語,都叫惡語或粗語。惡語會刺傷、擾亂他人的心,俗話說「雖無箭尖利刃語,亦能刺入人心間」,意思是,雖然沒有刀箭那樣尖銳的頂部,但是傷害人的惡語能深深刺入人心。
人的語言的確很可怕,有時候一句傷人的話就會讓別人一輩子忘不了。不過對修行人來說,則要儘量忘記別人對自己說的惡語,我們對於惡法要儘快忘掉,對於善法則要牢記在心。有些人在壞事方面記性特別好,好像有不忘陀羅尼一樣,五六年前被別人罵過一句,現在還銘記於心;可是在背誦經論時記憶力卻非常差,好不容易背了一個教證,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這樣不是很好。現在是非常顛倒的,說善語的人非常少,說惡語的人非常多。有些人不以罵人為恥,反以罵人為榮,他們將各地罵人的語言匯集成大全、寶典,然後在網上發布。這些人真是沒事幹,純粹是在造惡業。還有些人特別會罵人,表面上看好像不是罵人,實際上是轉彎抹角地罵人。很多愚人還很佩服那些會罵人的人:「這個人真有才,一出口就能罵出這麼難聽的語言!」
其實,人生如此短暫,沒必要用無比珍貴的人身造惡業。佛陀在《正法念處經》中說:「人命不久住,猶如拍手聲,人身不如法,愚痴空過世。」人生就像拍手發出的聲音一樣短暫,一個人不會在世間長住,如果在世時盡做不如法之事,這樣愚痴空過一生就太可惜了。這個教言非常殊勝。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以造惡業而唐捐了寶貴的人身。
若以惡語詆毀、謾罵他人,當惡業利刃輪到自己頭上時,果報就極其慘烈。如《佛說較量壽命經》云:「若人發惡言,毀他如刀斧,劍輪斬其身,皆從自口出。」如果有人用惡語來詆毀他人,就如同以刀斧來毀壞他人一樣,自己會感受劍輪傷身的果報,所以要嚴密防護自己的語言。
有些佛弟子好的學不會,不好的一學就會,說好話時連一句符合正理的話也說不出來,連一個教證也背不會,可是說惡語時就像打開寶藏一樣,什麼難聽的話都會講,甚至連世間人說不出的話都能說出來。這樣非常不好。一個人的語言會影響別人對他的看法。我曾經聽過一個人破口罵人,後來每次見到這個人,心中就浮現出他罵人的情景,也會想到:噢,這個人罵人的「教證」、「理證」是很豐富的。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說那些有損自己形象的語言。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語言,發了菩提心的人不能說粗語、惡語,就算別人真有哪些地方做得很過分,我們也不應該為了報復而揭露他人的過失,或者在別人遇難時,不僅不幫忙,還要說些冷嘲熱諷、不中聽的話。惡語相向這種行徑在世間人眼裡,也許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是修行人畢竟與世間人不同,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的話,怎麼能稱得上是大乘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