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今天我要向你隆重推薦的書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勵志成功學,而是一種自我救贖,一種鳳凰涅槃的浴火重生。
先說個故事吧。
去年夏天,當我騎行到新疆喀什周邊的一個小村子時,我遇見了一位小朋友。他沒有穿鞋,光著腳丫在樹蔭底下玩耍,看見了我的自行車後十分好奇,遠遠地站著張望。於是我招呼他過來,給了他些吃的,但接下來的溝通卻讓人詫異,他完全聽不懂普通話,他能唯一表達的只是他的年齡——9歲。當我休息好準備出發的時候,他卻急急忙忙地跑回了家,喘著氣跑到我的身邊,想要送我些什麼,我看清楚了——是兩根黃瓜。
我喜歡孩子的單純和可愛,但是也有隱隱約約的擔憂,是的,我擔心他是否能夠離開這片土地,尋求更好的生活。
塔拉也是如此,作為本書的作者,她在17歲之前沒有接受任何教育。
可怕嗎?為什麼會這樣?
塔拉生活在一個擁有極端思想的摩門教家庭,他的父親掌控著家庭的一切,他不相信政府,不相信醫院,不相信學校,唯一在乎的只是在世界末日之前為他家囤積夠足夠的物資。
他像是一條鞭子抽打著家庭裡的所有人,肖恩,作為塔拉的哥哥,憤怒之餘瘋狂的虐待著這個妹妹,拉著她的頭髮將她的頭無數次按進馬桶。而她的母親,懦弱、順從,無條件地服從所有父親的指令,對於女兒塔拉的訴求不聞不問,將她對於家庭與生活的希望一次次扼殺。
泰勒,唯一心疼這個妹妹的哥哥,毅然決定離開這個家庭,尋求自我救贖之路,留下孤獨的妹妹獨自面對這個崩塌分離的家庭。
肖恩的事故,母親的車禍,父親的燒傷,這個家庭總是在一次次自我傷害之餘,又依靠那幻想的神去一次次彌補。而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塔拉的傷痛越演越烈,最終導致家庭對她的徹底放逐。
巴克峰黑暗的形體從地面升起,陰影籠罩了一切。
如果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你會怎樣?你有什麼選擇?
或是喪失自我自暴自棄,或是苦苦掙扎精神崩潰。
塔拉說道:過去的我總是輕信一切,毫不懷疑,真是令人驚訝。全世界都是錯的,只有爸爸是對的。
我在父母與外界的自由之間反覆掙扎。本該保持沉默時開了口,本該說話時閉上了嘴。
我們需要一場革命,一場自我們童年起就一直扮演的那種古老、脆弱的角色的顛覆。
塔拉沒有選擇妥協。
她說: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內心。
雖然父母給予了兒女的生命,但是思想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誰也無法奪走。
他開始選擇在家自學,數學,英語,科學,閱讀,最終被楊百翰大學順利錄取。
是什麼去支持著她完成這一切,我想,是一顆渴望飛出山外的心,是一種想要自我書寫歷史的決心。
正如鮑勃馬利在歌中所唱:將自己從精神奴役中解放出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出自《聖經 詩篇》這句話本身有雙重解釋,一種是「逃離」一種是「找到新的信仰」。
而唯一能夠幫助我們實現的方法,只有一個,《educated》即為教育。
塔拉屬於那座山,屬於那片土地。
而這一切一切的離開,其實只是為了更好的歸來。
擁有父母的愛,擁有那個美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