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自卑的人通常有三個特點

2020-12-14 姬太美解說怪咖

早上溫說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自卑不僅是一種不良情緒,也是導致心理障礙的因素。

一般來說,自卑的人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他們總是對生活持消極態度。情況嚴重的人甚至可能有精神問題,如常見的精神分裂症。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也有一段時間感到自卑。

在一節形體課上,老師讓他們練習芭蕾舞的基本動作。大多數學生都做得很好。只有她跟不上持續了差不多半年的節奏。

她為自己的口才感到驕傲,現在看來她的口才是黯然失色。

甚至老師也說,「你看上去挺修長的,但動作怎麼一點兒都不靈活呢?」

現在回想起來,她激動地說,「難忘啊,自卑的大一!」

知道自己不擅長體育,董卿把注意力轉向了文化教育。事實上,她是文化教育的領導者。

大一結束時,她在文化課上取得了優異成績,並獲得了72元的「獎學金」。

在那之後,董卿也明白無法比較別人的長板和自己的短板。

正如她所說,「我不應該犧牲閱讀的時間去練習臺詞、形體,相反,我應該使我的書本知識更紮實。」

一般來說,人們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有牴觸情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否定自己的價值,這很容易產生自卑感。

特別是在現實生活中,自尊低下的人會有以下三個特點。

膽小害怕與人交流

自卑者在人際關係中往往處於被動地位,不會主動與他人溝通。

因為他們害怕失敗,所以在面對事情時通常會選擇逃避或視而不見。我不敢挑戰自己,也不敢冒險。哪怕是一點點小事都可能對我造成很大的傷害。

結果,他們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不自信,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欺弱怕強

事實上,惡霸的自尊心很低。他們不敢在強者面前輕舉妄動,但是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攻擊性,所以他們轉向了弱者。

雖然他們通常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傲慢的形象,但事實上,他們非常自卑,害怕別人比自己更強大。相反,欺負弱者會讓他們感到成就感。

這種性格不利於今後的發展。一旦他們遇到真正的強者,他們會在瞬間被比較。

缺乏主動性

他們喜歡跟隨別人,因為他們缺乏自信和對自己決定的認知。

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們很少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總是期待同意別人。

做事前有很多顧慮,怕被別人嘲笑或批評。

因此,他們更願意把選擇權交給別人,也就是說,讓別人幫他們做決定。

對於每個自卑的人來說,最缺乏的是內心的自我價值感。

這種感覺可能來自別人的評價或自我否定,在這個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降低自己的認知。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所有人都有自卑感,都有克服和超越自卑感的能力。年輕時,我們看到別人長大而自卑;年老時,我們發現別人比我們富有;富有時,我們看到別人比我們幸福,這會在我們心中產生自卑。這樣,自卑並不可怕。在某種程度上,自卑也是促進一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動力。但是,如果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自卑,並且不願要自我突破,那麼自卑對你是非常有害的。

補償性心理學:揚長避短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是指克服自身的生理缺陷或心理自卑,在其他方面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很多情況下,人們的自卑情結,都是從與他人的比較中衍生出來的。不斷否定自己,肯定他人,會導致自我價值的偏差。

相反,如果能看到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選擇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不僅能提高自卑感,而且在這個領域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面對挫折的樂觀態度

自信的人,即使面對挫折,也能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因為他們相信只要他們找到辦法,就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敗他們。

這種心態正是自卑者所缺乏的。他們常常低估自己的價值。即使遇到小東西,也會怕頭怕尾。首先,他們在心理上完全否認自己。

因此,要克服自卑情結,首先要學會正視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持之以恆,不輕易說失敗,並及時調整情緒。

正如「失敗乃成功之母」,不要認為挫折是可怕的。把它們看作是生活中的一種體驗。用平常心對待他們。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要太注意別人的眼睛

許多自卑者總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他們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他們能選擇低調,就永遠不會出現在公眾面前。

我們不知道,事實上,我們最關心的是自己。沒有人會整天談論別人的事。即使我們一次犯錯誤,人們很快就會忘記。

生活到處都是。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培養自信,變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隨時準備迎接挑戰。

關於作者

情感作家,心理學研究者,關注個人成長

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見你,喜歡它,點一份牽掛!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性格自卑的人,經常會有的三個特點
    文|一晨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自卑是人的一種不良情緒,同時,也是導致心理障礙的一種因素。一般來說,自卑的人往往不喜歡與別人溝通,對生活總是保持一種消極的態度,情節嚴重的人甚至還會出現精神問題,譬如常見的精神分裂疾病。董卿在剛上大學的時候,也自卑過一段時間。
  •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有這三個特徵,會越活越累
    1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一般來說,有自卑傾向的人,很難看到自己好的一面。習慣性的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在凡事上面又習慣性去逃避,而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糟糕的事情,也因此會讓情緒受到波動。
  • 心理學:內心自卑的人,有這5個特點,你中了幾條?
    文/唯晨心理學上認為自卑心理是由於個體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知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其表現出來的情況多為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隨波逐流,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人,謙虛過頭且只要遇到事情就認為是自己的不對,從來不肯也不敢去追根究底。
  • 女性心理學:讓自信去除自卑的陰影
    自卑心理嚴重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者短處,而是不能悅納自己,自慚形穢,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看不起的位置,並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為此,女性應該克服自卑心理,努力是自己自信起來。認識自卑與自信從心理學來說,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1)|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當然除外,很早就得以引進,但非心理學專業的讀者對這本書並不感冒。但在一本書的出版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這本書就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日本人所著的書很聰明地採用了對話體,讓人感覺有趣、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不可否認,那是一本不錯的書,但也確實不能完整體現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1)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當然除外,很早就得以引進,但非心理學專業的讀者對這本書並不感冒。但在一本書的出版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這本書就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日本人所著的書很聰明地採用了對話體,讓人感覺有趣、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不可否認,那是一本不錯的書,但也確實不能完整體現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
  •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缺乏自信、內心迷茫的四個表現,你有幾個?
    ,這類人缺乏對自己的系統認識,也缺乏一個對生活合理的要求,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就會出現這樣兩種現象,要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要麼要的太多,自己沒有能力滿足,出現泛化,所以如果是前者就認真思考,如果是後者,就認真決定,定而後動。
  • 心理學:讀了《自卑與超越》,才知道他們為什麼貶低別人彰顯自己
    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通過言語來貶低別人來彰顯自己。凡事都有一個因果存在,讓非常多人費解的是,為什麼社會群體中要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他們存在的目的與心理到底是什麼,今天就一起來探究一下。三、熱門話題評論區中的「槓精們」槓精,通常是指往往用背道而馳的一種心態或想法,與你表述不同意見的人,同時他們的理由也可以稱得上「強詞奪理」。熱門話題,是網絡時代很多人每日必看的,對待一個話題的態度,每個人都可以各抒己見。
  • 心理學:越長大越自卑怎麼辦?改變自卑的兩個方法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曾「住著」一個漫威英雄,我們曾經夢想著要成為一代偉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幻想著要拯救世界,改變人類文明。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生活面前我們終將敗給現實,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有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生活經歷的不斷豐富,他們找到了生活的規律和訣竅,面對殘酷的現實挺過來了,越長大越自信;而有的人沒能挺過來,越長大越自卑。
  •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為何我們存在著自卑情結
    家裡有六個孩子,他排第三,因為他患佝僂病,身形矮小而且行動不便,對此他有著深深的自卑;幼年時弟弟的去世以及他本人有兩次被車撞的經歷,他很害怕死亡,五歲那年,他差點因為疾病逝去,後來終於痊癒了,就是從這起,他決心當個醫生。然而他的成績卻不理想,老師覺得他不具備工作的能力,甚至父母也勸他去做鞋匠,但是,堅強的阿德勒沒有放棄,靠著頑強的意志和異常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 心理學家告訴你,自卑的人通常有這些特徵,超準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內心自卑,甚至許多患有自卑情結的患者在被醫生問及是否有自卑感時,都會肯定的回答「沒有」,甚至有不少患者會說:「覺得自己比周圍的人高出一籌。」也就是說直接詢問往往不能夠給我們想要的答案,那麼那些內心自卑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 心理學:一個人有多自卑,就有多敏感,這樣的人活得很累
    以下是正文部分(這是專欄第9節,共50節,每周更新2-4節,周日前更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人生心理課50講》,在這裡,找到屬於你的人生解析,以下是本節摘要。1、一個自卑的人,他的自我是附著在外在的一些東西上的,比如別人的眼光、評價,再比如外在的物質條件,這些條件好,自我就是好的,這些條件一旦不好,那個自我也就會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會破碎!2、骨子裡自卑的人,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沒有一個穩定的核心自我,或者說他們的那個自我實在太弱,所以本質上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即他們骨子裡自卑。
  • 鬼谷子識人術:命中福薄的人,身上通常有這3個特點,有你嗎?
    上一輩人的人們也經常說他人很好福氣這類話,因此這類正所謂的福分到底有哪些的實際界定呢?有福氣的人與沒福的人到底區別在哪裡?對於這這個問題,鬼谷子大師在他的識人術之中作出了詮釋,他覺得命中福薄的人,身體上通常有這3個特點,十有九準!
  • 心理學大師名著《自卑與超越》:培養自卑的孩子,一味溺愛就夠了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當我們感受到自卑時,去尋找優越感的行為」。自卑的人並不一定是柔順、內向而退縮,而是表現出不同的樣子。比如:媽媽帶著3個孩子去動物園看獅子,籠子裡的獅子對著孩子們大叫。
  • 男孩因為女孩自卑和她分手,人為什麼會自卑,在心理學上怎麼說
    什麼是自卑呢,心理學上的解釋是:自卑是一種自我評價,一種在認知上產生了偏差,認為自己是無能軟弱的,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而感到難過缺乏自信,容易自責。其實這只是一種心態上的錯誤認知。
  •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歡說這2句話,活得越累!
    在心理學上,內心自卑的人都有一種自我否定的思想,就是她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然後就不敢去做,認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缺乏自信心。生活中我們也常發現這樣一些人,越是自卑的人,越是敏感。要麼會憋著自己的小脾氣,要麼一點小事能念叨一整天。
  • 心理學:自卑的出路在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來告訴你答案
    導語 無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還是以教育相關的領域出發,自卑都是一個值得研究與探討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更加緊密與複雜,自卑也就成為了抑鬱與焦慮等心理障礙的根源性問題。
  • 識人:在虛偽的人的身上,通常有這三個「優點」
    1有的人說話算話,承諾的事必定會兌現,如同有個朋友告訴我的:「承諾他人的事,假如我不兌現,會全身不自在,會心裡不安。」而有的人則講話不算話,承諾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結果卻遲遲不兌現。也許你也遇到過這樣的人,回望一下你們的相處過程,你應該能發覺,這種虛偽的人,通常具備這三個「優點」:1、讚美:由於他們提早就想好了,向你承諾一些東西,並不是為了更好地說真的使你一些東西,反而是用這種方式從你身上得到一些東西,可以說是損人利己。但他們不太可能讓自身看起來像損人利己的人,因此 通常會根據「讚美」使你消除防備。
  • 實用心理學丨如何克服自卑!
    >膽小怕事、不善表達」,形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主要來源自是一個人童年的教育經歷和情感經歷。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受教育過程中總是被否定或在童年時存在一定情感缺失,都會導致一個人產生「自卑心理」。那麼,自卑心理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 心理學:不自卑,更自信,內心變強大的3種簡單方法!
    自卑是源於對自己消極評價的情感,這個評價來自兩個部分,它的一部分是(沒有)潛意識,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自覺地理控制的部分形成之後。其實擺脫自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接納自己接受、接納、悅納,它是擺脫自卑,獲得自信,強有力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