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迷茫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前進路上的攔路虎,是我們做人做事過程中的一大阻礙,找到這些自卑、迷茫的行為表現,各個擊破,我們才能發現更好的自己,那就不妨先看看以下幾個方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目標感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一個人沒有目標,生活就會失去方向,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類人缺乏對自己的系統認識,也缺乏一個對生活合理的要求,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就會出現這樣兩種現象,要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要麼要的太多,自己沒有能力滿足,出現泛化,所以如果是前者就認真思考,如果是後者,就認真決定,定而後動。
自信心喪失,不相信自己能做什麼
自信心的喪失,意味著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根據積極心理學的觀點,人的主觀意識會產生心理能量,會影響你做事情的程度和方向,最終會決定你人生的走向,所以如果你的主觀意識沒有了對自己積極的牽引,取而代之的是消極的暗示,產生消極的心理能量,那麼你做的事必然會產生你擔憂和不想要的結果。
行動力塌陷,只是想想
這是一部人的常態,行動力塌陷,只是想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人被失敗的恐懼和現實的困難在心理上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的打擊,好比晚上你走夜路前面有一個黑色的龐然大物,你以為你遇到了鬼,這時心裡很害怕,突然這個不明物叫了兩聲汪汪,原來是只流浪狗而已。在現實生活當中,你之所以不敢去行動和在這個場景當中發生的心理是一樣的。
自我要求模糊,活的過於隨意
凡有成就的人必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所以他們活的都不會太隨意。古代的皇帝和大臣都要受到各種條理的約束和限制,三拜九叩,請安問候,莫不做的恰如其分。其實他們也有抗拒的心理,但是他們懂得利弊雙行,各取所需。如今的你不也如此嗎,你明明知道要想獲得更體面的生活,就得努力付出,捨棄很多東西,你卻活的如此隨意。
心理學的研究一再提示我們,「心之所向,必是未來」是有科學依據的,心理能量在潛移默化影響著事情的結果,所以請調整你的「心向」,積極樂觀、付出努力,讓自卑、迷茫遠離你的心理磁場。
歡迎留言評論,寫下你的見解,心理小先生與你一起進步。
關注心理學科普,科普心理學:心理學≠讀心≠雞湯≠算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