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大渡河失敗的根本原因——側面看太平天國的內部「鬥爭」

2020-12-21 扒拉筆跡

天王洪秀全密令衛、史二部率部回京對付楊秀清,原本是準備發揮制衡作用,在幾個實權人物中重新製造平衡。韋昌輝接到密令後,迅速帶兵返回,包圍了東王府,隨後將楊秀清一家老小殺害。更是抓住了機會,掌握了權力,成為了首都城市的新主人。為了進一步消滅東王一方,還公開大開殺戒,激起了天京全體軍民的義憤。

石達開原本也回到了天京,後因害怕被韋昌輝一起殺害所以獨自逃到了安慶,全家也被韋昌輝害了。結果,洪、施內外聯手,一舉消滅了韋昌輝及其二百多名黨羽。石達開率領軍隊回到天京,受命主持政務,震驚天平全國的"天京事變"似乎告一段落。

看似穩定的局面只維持了半年。洪秀全非常害怕石達開獨攬大權,為了不讓石達開成為新的楊秀清和韋昌輝,他出了他的兩個王秉政,以此來牽制和平衡石達開,石達開對這種情況也非常害怕,預感到洪秀全可能會親力親為,通過整頓軍務、指揮前線等方式離開天京。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太平天國的首都。

石達開召集了一批熟悉道路的人,三次準備入川佔領成都,均以失敗告終。1862年9月,大軍再次集結,制定了奇襲成都的計劃,從川南出發,石達開開始了他的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入川作戰。

1863年4月,石達開在大將李復有的掩護下渡過金沙江,但這使得分兵作戰的計劃,再也不能產生實際的相互支援和戰略配合。施大凱的總部此時約有三十四萬人。5月3日,石大凱部在安寧河設伏,殲敵數千人。

石達開的戰略目標是攻佔成都。當時從寧遠(今西昌)到成都有兩條路,石達開考慮到大路上可能存在大量敵軍,認為兵貴神速,於是率部從小路出發。小路上多為彝族居住,這也為石達開被困埋下了伏筆。

5月14日,石達開到達大渡河南岸,此時清軍和彝族土司的軍隊還沒有到達。石達開見大渡河兩岸沒有敵人,於是放鬆警惕,命部將收集糧食等物資,準備第二天渡河。沒想到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河水暴漲。石達開見渡河極其困難,便下令原地等待洪水消退,並沒有派兵先佔領對岸。直到三天後的17日,大雨才停止,但清軍和土司軍已經趕到,佔領了北岸。

石達開被困在沒有糧食,外面沒有救援的情況下,在多次組織強渡,沒有突破的情況下,6月11日,他解散部隊,不戰而勝。在被押送到成都接受審訊後,他於8月8日被處決,並在成都東校區被執行死刑。其他支路軍也被消滅了。至此,石達開西徵以徹底失敗告終。

此外,石達開的排兵布陣也極具爭議。石達開屢次貿然分兵,其實並沒有對清軍構成真正的威脅,反而給了清軍突圍的機會。而且各支隊之間沒有任何聯繫,小路之前賴雨鑫的部隊其實在四十多天前就已經被清軍擊潰,而石達開在到達大渡河時還一無所知,也相信賴雨鑫的部隊會對清軍起到牽製作用。

再加上大渡河耽擱了一天,隨後突降大雨,洪水泛濫,石達開三四天沒有採取任何補救和防護措施,導致河對岸的清軍趕到時,石達開已經沒有辦法挽救,只能在強渡和突圍中逐漸消耗自己的力量。

從寧遠到大渡河一路都是群山環繞的崎嶇山路,這種行軍環境不適合部隊前進,只能用小股部隊偷襲。當地山區多為彝族聚居,不少土司實行類似部落的統治。與當地土司的關係也決定了軍隊的命運。據說此前石達開曾派人與這些土司接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次接觸並不成功,反而洩露了自己的動向,使清軍掌握了石達開部的位置。

雨季突然比往年提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突如其來的三天大雨,不僅使石達開的行軍路線更加泥濘,對部隊的糧食供應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還導致河水暴漲,直接阻擋了部隊的前進。土司出兵和河水暴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石達開的失敗。

5.石達開大渡河失敗的根本原因

天京事變的實質是太平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爭奪政權矛盾的全面爆發,徹底摧毀了最高領導人之間最起碼的信任。無論是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被殺,還是洪秀全、石達開似乎勝利了,他們中的任何兩個人都不可能再產生起義之初的共同敵人意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不斷防範對方的心理態度。

對於底層的士兵和民眾在精神上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他們驚訝地發現,太平天國所描述的神話體系和眾生平等觀念只是高層爭權的一種手段,使得民眾失去了最初的敬天感和神聖感,也為農民起義的最終目標產生了迷茫和崩潰。

2.太平天國的自我腐敗與小農意識

無論是洪秀全還是石達開,包括其他高級將領和天國決策成員,在定都天京後,都被"小天堂"的繁華所吸引,失去了進取的決心和動力。紅秀全身都在宮中,餘生應該只出來一次,還是在楊秀清的逼迫下來到東宮。上層的自我封閉和享樂主義,自然將他們與底層的民眾隔絕開來,無法掌握真實情況,自然也就無法制定相應的計劃。

西徵期間,石達開不信天王洪秀全,不放棄長久安逸的生活,把妻子兒女都帶在身邊。當時,他的一位妻子剛剛生下一名男嬰。石達開為慶祝另一個兒子出生而留宿一夜,耽誤了渡江的最佳時機。從本質上講,洪秀全和石達開保留了強烈的小農意識,這是他們的局限性。

從石達開回安慶到大渡河失敗,洪秀全沒有對石達開的支持和回應,只是停留在口頭承諾和協助上,這進一步造成了他們之間的隔閡。石達開進入廣西時已接近崩潰,天國依然不理他。如果不是當時廣西天地會和哥老會的積極協助,石達開在廣西時根本無法支持。

進入西南後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使四川等地的清軍得以從容地分解、慢慢地消耗石達開部,最終在大渡河中攻佔了石達開。

石達開的失敗可以看作太平天國失敗的縮影,體現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和落後性。天國運動雖然在石達開離開天京後達到了頂峰,但也揭開了最終滅亡的序幕。和天國一樣,石達開最終也被自己的自卑吞噬了。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寶藏之謎二:石達開覆滅後,將金銀珠寶藏在了隱秘之處?
    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史上,有兩個關於寶藏的傳說,一直吸引著中外尋寶者的關注。一個是咱們之前說過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曾經私藏了洪秀全的大批寶藏, 另一個則是翼王石達開覆滅之前,曾經把大量的金銀珠寶藏在了一個非常隱秘的地方。傳說,當時石達開還留了一張藏寶圖,圖上還設了隱語:「面水靠山,寶藏其間」,更為這個傳說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 逼得曾國藩欲自盡的石達開,出走單幹後系列神操作悲劇落幕大渡河
    寶慶府曾經的制高點有讀者對翼王石達開於「天京事變」後,不顧大家的極力挽留、勸阻,而執意出走「單幹」,並且劍指湘軍老巢、兵圍寶慶堅城,這一系列「神操作」,表示不能理解。認為他在天京事變太平軍元氣大傷後還帶走精兵強將,客觀上幫助了敵人,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進程。
  • 晚清名臣駱秉章,殺太平天國石達開,後人出資千萬在廣州重建家廟
    一、駱秉章與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石達開」提到「石達開」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清末內憂外患,當時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農民起義運動。
  • 大渡河兵敗,石達開捨命以全三軍,入清營時為何要帶五歲幼子同去
    這種情況下,石達開被迫離京避禍,從1857年到1859年,先後入浙、入閩、入贛、入湘,擬另闢根據地,要把太平天國事業繼續做大。奈何洪秀全視石達開如叛逆,不斷搞小動作,從背後拆臺,公開孤立石達開。必須澄清的一個事實是,廣西民風剽悍,又是太平天國發肇之所,當然是石達開汲取兵源的最佳基地,但廣西民窮地困,不宜開展王圖大業,石達開也從未想過在廣西發展。
  • 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領導層沒搞明白打天下和守天下的真正區別
    無獨有偶,農民起義大多失敗的歷史教訓也深刻地印證了這個道理: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兔子扛槍窩裡反"是自廢武功的殘酷現實。南京的洪教主和他的手下們就重蹈了強大之後內鬥的覆轍。 自從威望很高、能力也很強的馮雲山戰死之後,軍政大權就全都落到了能力與野心成正比的楊秀清手上。
  • 是什麼原因,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覆滅?原因都在這裡
    所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沉重衝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加快了清王朝的滅亡。 1851年1月11日 ,金田起義開始 ,標誌著全國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僅兩年零兩個月,部隊就從兩萬擴張到百萬,建立了與清朝對峙的政權,公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可是,在內憂外患的共同衝擊下,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是失敗了。是什麼原因,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覆滅?
  • 太平天國失敗,將領最後的結局如何?第一種讓人敬佩,唾棄第二種
    一八六四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入天京城,席捲中國的太平天國也就到此為止。這種結局,似乎早在開始時就已註定,而這場漫長的戰爭,造就了無數英雄,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每個歷史事件都是由故事構成的,每個故事都不能離開主角。
  • 楊秀清和石達開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誰的軍事水平更高?層次不同
    楊秀清是戰略家,而石達開是戰術家。對具體某一場戰爭來說,石達開的應對能力,要強於楊秀清。但是對整個戰局的把控來說,楊秀清的能力,要遠勝石達開。其實從這兩個人後來的表現,也可以看得出來。楊秀清在太平軍迷茫的時候,果斷採取了放棄攻打長沙,東進攻佔南京的計劃。也正是因為這一計劃,才讓太平天國延續了13年之久。
  • 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為何失敗?為何武昌起義1聲槍響清朝就滅亡了?
    太平天國,則是真正的消耗掉了清朝中央政權的元氣。雖然失敗,但是也打破了清王朝固有的政治格局,使慈禧時代的清王朝成為了中央政府與南方督撫共治天下的局面。辛亥革命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武昌起義就是導火索,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使隱藏在黑暗中的人物紛紛登場。
  • 石達開既已作出了入川決策,何如還要長驅入湘,鏖兵寶慶大半年?
    我在前天寫過一篇《石達開「負氣出走」時帶走了多少人?都做了哪些拆臺子的事呢》,辨清了石達開的出走並不是純粹的「負氣」,主要是避禍。這種避禍,又不是單一的撂挑子,其仍然以太平天國事業為重,出走是主動讓出以天京中心的根據地,避免因「地盤」爭端而造成內部矛盾激化。
  • 太平天國第一完人,犧牲很早,人言已絕後,實子孫繁多,隱居此地
    太平天國高層,除了洪秀全、馮雲山兩位,其他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晀、秦日綱、陳承鎔、李開芳、林鳳翔、林啟榮、李秀成、陳玉成、李世賢、黃文金等等都是廣西藉的名王良將,輝耀了那個時代的夜空。以至於太平天國於南京立國,其官方通用語言「天話」,竟然就是流行於兩廣的客家話。
  • 紅軍強渡大渡河的17勇士,為什麼無人傷亡?這位土佬當記首功
    要想進入川西,就要渡過大渡河。而要渡過大渡河,安順場是唯一的渡口。安順場就是紫打地,當年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就葬身於此。 如今紅軍走的是一條當年石達開一樣的路,國民黨反動派集結重兵,對紅軍進行圍堵,在安順場,有川軍賴執中部駐守,而在大渡河對面,則有川軍兩個營的守軍駐紮,要想過河,的確是難比登天。
  •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一次封王「鬧劇」,沒有誰是贏家
    1851年農曆10月25日,天王洪秀全發布「五王詔令」,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之王,均受東王節制,此為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國建立政權之最初開始。永安建制,史學家評價很高:明確職責,增強凝聚力,為起義之勝利進軍提供了保障。
  • 先烈石達開紀念碑原裝絕版民國老照片
    縣長黃紹耿序文:甲戌秋,餘由賓調貴,值前長縣政歐君海帆,及修志局長龔君雨庭,有紀念翼王石開而創建碑亭於東湖之舉,既籌資於地方,復請欽於軍政當軸,餘適蒞任,力圖其成,夫翼王起自草茅,驅除異族,雖失敗,於當時而其轟轟烈烈之偉績,不獨為貴縣之人傑,亦為吾省之人傑,且為吾國有數之人傑焉。
  • 原因令人咋舌
    而楊秀清死後,北王韋昌輝主持太平天國的大局,哪知道這個北王比楊秀清更加的囂張跋扈,在天京城大開殺戒,直接導致石達開和北王韋昌輝決裂,石達開負氣出走,而洪秀全則趁此機會誅殺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從此太平天國的大權真正握在洪秀全手裡了。
  • 除了太平天國,還有一個政權叫昇平天國,他的首領據說是東安人
    我們知道太平天國運動是歷史上少有的農民戰爭,它創造了幾個「最」,比如它是首次利用西方宗教發動的起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國的農民戰爭,它的規模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的,還有它也是首次遭遇中外勢力共同鎮壓的農民起義。
  • 除了陳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國後期名將還有他!1代侍王結局如何
    1851年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李世賢驍勇善戰,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畢竟太平天國早期人才濟濟,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以及翼王石達開哪一個的資歷輩分不比他高。
  • 太平天國要是成了,連你的家鄉都要改名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鹹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標誌著運動失敗。
  • 如何定義太平天國運動:在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交替之間的農民軍
    太平天國運動是悲劇。用《海賊王》的話來說。他們這些農民出身的起義軍是舊時代的殘黨,新時代沒有能夠承載他們的船,所以他們的命運才會如此悲慘,以至於有些人看待太平天國運動就像是看待「怪物」一般。因為它既不是舊時代的農民軍,又不是新時代的革命軍,所以一些人出於種種目的才會貶低它,從本質上太平天國是清朝腐朽統治下農民想要改造國家的欲望表達,正如它的名字「太平」和「天國」,如果19世紀的太平天國起義軍中的一員來到21世紀,也會他們會覺得這才是「太平天國」和真天堂吧。我們先來看看天平天國領導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