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替自家車量身訂做適合的保險,電動車廠特斯拉在中國創立保險公司。這是創辦人馬斯克繼太空公司、線上支付、太陽能發電後又一「跨界之作」,成效如何,外界都在關注。
馬斯克之前就想自行成立保險公司,主要是考量到特斯拉的保費昂貴,由製作車輛的車廠來評估最能準確推算。馬斯克還秉持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想法,宣稱要把特斯拉的保險業務提升至媲美大型保險公司水準。
媒體報導,資料顯示,特斯拉已經在本月6日註冊「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由「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主導,資本額為5000萬人民幣,登記地址和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相同。實際上,特斯拉對於保險業務關注已久。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在澳大利亞和香港啟動了InsureMyTesla計劃。2017年,該業務擴展至北美地區。2019年8月,特斯拉在美國加州正式推出了保險業務。特斯拉表示其保險產品將在價格上低於行業價格20%-30%。目前只支持加州用戶,未來還將拓展至美國其他州。
特斯拉在一份聲明中寫道:「特斯拉保險能夠利用我們汽車的先進技術、安全性和可服務性,以較低的成本提供車險服務。這一定價反映了特斯拉主動安全和高級駕駛員輔助功能的好處,兩者已經成為所有特斯拉新車的標準配置。」
在中國,特斯拉在全國採用統一價格的直營模式,根據客戶意願和需求直接在店裡推薦服務保險公司。隨著特斯拉保險經紀公司成立,特斯拉在美國的「車+保險服務」的經營模式或複製到中國市場,屆時特斯拉汽車保費和理賠服務較當前或有進一步改善空間。
大型車企設立保險公司或者保險中介機構的情況並不少見。
2011年,上汽集團旗下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公司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括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險費,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等。同年,廣汽集團等大型企業發起成立眾誠汽車保險,後者成為國內首家由汽車製造商牽頭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眾誠汽車保險也是國內首家掛牌新三板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2012年,一汽集團成立鑫安汽車保險,其重要定位是一汽集團移動出行優質車險服務提供商。
對於大型車企來說,進軍保險業可有效降低保險成本,同時獲得一定的經營收益,也能整合產業鏈,豐富汽車售後服務形式。大型車企旗下的汽車保險公司往往離不開股東支持。
旗下同樣擁有美國汽車保險公司GEICO的「股神」巴菲特曾經唱衰馬斯克,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評價特斯拉進軍保險業務時說,汽車公司開展保險業務的難度不亞於保險公司去做汽車,正所謂「隔行如隔山」 。不過馬斯克跨界經營也不是第一次,因此未來發展如何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