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擬在美國設廠造車?正加緊搭建供應鏈

2020-12-13 界面新聞

文|車東西 James

編輯 | 曉寒

車東西12月10日消息,本周以來,有關蘋果造車的消息又開始發酵。

本周二,蘋果自動駕駛部門主管換人,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接任在蘋果工作20餘年的Bob Mansfield,而Bob「第二次」在蘋果退休。

本周三,媒體DigiTimes報導稱,蘋果正在美國設立汽車組裝廠,並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合作洽談,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同時,蘋果目前正在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

自2014年以來,蘋果就傳出了正在研發智能汽車的消息,該項目組被稱為「泰坦」,同時蘋果也從特斯拉、克萊斯勒、大眾等傳統車企大舉挖人。

不過到了2017年,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外界認為泰坦項目似乎已經被擱置。但有趣的是,蘋果在近年來卻一直在申請各類汽車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多個領域,並且還多做法都非常具有開創性,腦洞比特斯拉還大,又讓外界覺得蘋果似乎沒有放棄造車夢想。

可參考車東西此前報導《蘋果造車之心不死!1年新增30項專利,各個都是黑科技》、《70項專利解密蘋果汽車!腦洞太大,特斯拉都追不上》、《蘋果玩智能汽車,路子比特斯拉還野》。

在特斯拉的帶動下,眼下全球都掀起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浪潮,新造車公司不斷湧現,傳統車企也積極轉型,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公司的市值也不斷衝上新高。

在形勢一片大好、各國政府積極鼓勵的大背景下,很難想像蘋果這樣有錢、有技術、有技術積累、有品牌的玩家會對這一市場置之不理。

如果臺媒的說法當真,蘋果現在已經到了組建供應鏈,並計劃建廠生產的程度,那麼其拿出一臺令人震驚的產品也完全不是不可能。

那時候,蘋果很有可能像是在電腦、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藍牙耳機等領域一樣,再次引領和重塑行業格局。

一、蘋果計劃在美國建整車廠 新車最快2024年亮相

媒體DigiTimes表示,近期汽車電子等相關供應鏈的消息顯示,蘋果將在美國設廠製造汽車,生產計劃、初步技術、產品參數已經基本確定,目前已經開始與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的合作洽談。

蘋果目前正在了解汽車產品的技術規格、成本、產品前景等多項指標,這類似於行業內的詢價(RFQ)流程,同時也有不少供應商開始向蘋果送樣。在確定供應商之後,蘋果的造車計劃就可以正式上馬。

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於蘋果發布會。

在今年,蘋果正式將自研晶片產品統一命名為Apple Silicon,除了今年亮相的用於Mac電腦的M1晶片之外,蘋果還在同步研發多種類型的晶片,其中就包括自動駕駛晶片。

媒體DigiTimes報導稱,目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聯合研發自動駕駛晶片。臺積電工廠此前已經拿下特斯拉自動駕駛晶片的訂單,同時也早已為「Apple Car」展開部署。在臺積電的一座工廠內,臺積電已經與汽車晶片供應商意法半導體已經展開了合作。

另外,與蘋果合作多年的鴻海集團日前也宣布進入電動車領域。今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活動中,富士康正式發布了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平臺「MIH EV開放平臺」,同時還宣布2024年將推出固態電池。

今年以來,鴻海集團與中國臺灣整車廠裕隆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分別達成協議,組成合資公司,將在電動汽車、車聯網領域展開合作。有分析指出,鴻海集團進入汽車行業,或許也是想拿下蘋果這個「大客戶」。

有汽車零部件行業從業者表示,蘋果「Apple Car」模式將與特斯拉類似。也就是說,如果蘋果造車,零部件來源將與特斯拉有較高重合。同時,在車輛眾多零部件中,動力電池的供應起著決定性作用。

媒體DigiTimes分析,向來對供應鏈有著強大掌控能力的蘋果,將會在未來幾年加快併購,以確保電池技術領先,供給不受影響。

二、數千人研發百餘項專利 蘋果神秘造車路還將繼續

最早有關蘋果造車的新聞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年3月,蘋果在日內瓦車展發布Carplay車載軟體之後,便開始對汽車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2015年,有媒體報導稱蘋果的汽車項目有數千人參與研發工作。同時,蘋果也一直在鼓勵特斯拉員工加入蘋果公司。

這一年,蘋果從全球各大車企都挖來了優秀的人才,包括特斯拉、克萊斯勒汽車、大眾集團。在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前副總裁Chris Porritt。目前,他還在蘋果的Titan項目中擔任重要職位。

此外,蘋果在2015年還從英偉達、Waymo等公司聘用自動駕駛相關的人才,幫助蘋果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蘋果還從三星公司「挖」走至少三名電池專家,主攻動力電池技術。

在當年的一次採訪中,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戲稱蘋果公司是特斯拉的「墳墓」,因為蘋果招聘的人員都是被特斯拉「解僱」的。

2016年,蘋果公司的Titan項目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

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在當年7月返聘已退休的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並由他來接管Titan汽車項目。

Bob Mansfield在擔任蘋果硬體高級副總裁期間,曾帶領團隊設計了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等產品。在返聘Bob Mansfield之後,蘋果也從汽車硬體開發轉變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2017年,蘋果公司獲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彭博社報導,當時從蘋果總部大樓駛出的一輛雷克薩斯RX450h上,安裝有Velodyne公司最長探測距離的64線雷射雷達,此外還有至少兩個雷達,兩個攝像頭。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蘋果正在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但不一定會開發出真正的硬體產品。」

當時人們紛紛猜測,蘋果可能希望推出一個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並提供類似Uber的乘車共享服務。

2018年,蘋果對自動駕駛的測試不斷升級、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雖然蘋果公司沒有公開承認正在測試自動駕駛系統,但是蘋果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自動駕駛許可證數量卻排名第三,當年共有70輛車允許上路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僅次於通用集團旗下Cruise公司175輛和Alphabet旗下Waymo公司88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

進入2019年,有關蘋果自動駕駛車輛的信息在逐漸減少,甚至還曝出蘋果在自動駕駛部門裁員200人的消息,唯一重磅的消息是蘋果收購了Drive.ai自動駕駛公司,蘋果無論在自動駕駛還是造車領域似乎正在更加低調。

本周,據外媒彭博社報導,蘋果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再次換人,由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擔任主管,前主管Bob Mansfield正式退休。

蘋果Titan項目執行主管Doug Field直接向John Giannandrea匯報,John Giannandrea直接向蘋果CEO庫克匯報,蘋果的造車項目似乎正在出現轉機。

根據蘋果官網公布的John Giannandrea的簡歷,他於2018年加入蘋果公司,此前8年在谷歌機器學習和搜索團隊擔任負責人。目前,John Giannandrea負責蘋果公司的AI技術戰略、機器學習,開發Core ML和Siri技術。

同時,從專利技術上看,蘋果從2017年開始,就在不斷申請有關汽車方面的專利,至今正式獲得的汽車相關專利已經達到100餘項。

這說明,蘋果一直都沒有放棄造車計劃。

相關焦點

  • 蘋果電動車或明年9月問世 臺廠供應鏈已爆單
    蘋果電動車或明年9月問世 臺廠供應鏈已全面爆單《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思坦)訊,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供應鏈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
  • 臺積電擬赴美設廠,帆宣、漢唐等設備廠表示將跟進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臺積電上月宣布,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晶片工廠。臺媒指出,包括設備廠帆宣、無塵室廠漢唐等供應鏈廠均表態有意一同赴美,以爭取臺積電美國廠商機。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早前表示,將邀請供應鏈夥伴一同赴美。對此,包括設備廠帆宣、無塵室廠漢唐均表態有意一同赴美,爭取臺積電美國廠商機,而臺積電其他相關供應鏈雖未必一同赴美設廠,但也有望受惠此商機。
  • 蘋果的造車夢,要實現了?
    現在,有上遊供應鏈稱,蘋果自己品牌的智能汽車最快將於明年9月發布,這要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汽車(Apple Car)已經完成了公路測試,而和大、貿聯 - KY、和勤、富田等汽車零組件廠已經開始響應蘋果備貨要求,而這些企業被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
    正建設供應鏈體系 雖然蘋果在造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是蘋果至今還沒有向外公布過造車的進展,外界對於蘋果的造車情況,還不是非常清晰。 目前對於蘋果造車的進展只能通過供應商和知情人士來透露,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我們也能大概了解到蘋果造車的進展。
  • 蘋果造的車是什麼樣?
    蘋果今年已經完成了幾乎所有品類的產品更新,包括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等產品線都按蘋果計劃推出了新產品。下一步蘋果的產品亮點是什麼?別急,傳聞已久的蘋果造車,也有了最新進展。
  • 「2020-2021年度專題」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
    跨界造車的路徑不同,但目的相似,在消費電子市場增長區域停滯的產業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個維持股價和市值想像空間的新故事。「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跨界造車的機會窗口來了嗎?真正的戰場在哪裡?網傳「蘋果汽車」概念圖,來源:appleinsider「造車夢」背後的邏輯:尋找第二成長曲線科技公司前赴後繼跨界造車。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迪斯的表態,明顯地將蘋果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但是,就算蘋果財大氣粗,造車畢竟是一項大工程,需要人才、資金、技術等各方面實力,而且跨界造車風險極大的情況下,蘋果在這些方面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用5W1H分析法來發問的話,就是,蘋果為什麼要造車?要造什麼樣的車?怎麼造車?蘋果造車之路蘋果為什麼造車?邏輯其實很簡單。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看實力絕不是說說而已
    正建設供應鏈體系 雖然蘋果在造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是蘋果至今還沒有向外公布過造車的進展,外界對於蘋果的造車情況,還不是非常清晰。 目前對於蘋果造車的進展只能通過供應商和知情人士來透露,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我們也能大概了解到蘋果造車的進展。
  • 蘋果汽車將於明年9月發布造車大軍又迎來一員猛將
    據近日報導,中國臺灣汽車電子供應鏈企業高管透露,蘋果電動汽車將至少提前兩年推出,預計會在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據悉,目前臺灣的供應商正在全力為「蘋果汽車」零部件備貨。此外還有消息稱,蘋果已經在加州的道路上秘密測試了數十輛原型車。
  • 蘋果續擴大在印度製造多家臺灣供應商將前往設廠
    雖發生緯創印度南部廠房遭砸毀案,蘋果公司仍決定擴大在印度的製造規模,包括印刷電路板、電池、外殼等都將在印度製造,多家蘋果臺灣供應商也將到印度設廠。路透社雖發生緯創印度南部廠房遭砸毀案,蘋果公司仍決定擴大在印度的製造規模,包括印刷電路板、電池、外殼等都將在印度製造,多家蘋果臺灣供應商也將到印度設廠。
  • 蘋果供應鏈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消息顯示,和碩決定赴印度設廠,鴻海和緯創計劃加碼對印度投資。其中,鴻海已於2020年在印度啟動iPhone11的生產。 近段時間,臺灣地區的正崴科技將在印度新工廠量產蘋果產品的消息,更是被視作蘋果印度版圖擴大的又一註腳。 為何「變心」 當前的製造轉移,其主導者自然是位居產業鏈核心的蘋果。供應鏈到底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 蘋果開啟造車計劃,能有多大勝算?
    蘋果開啟造車計劃,能有多大勝算? 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援引供應鏈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臺灣汽車配件供應商會在明年的第二季度提前為Apple Car(蘋果汽車)發布做準備。該報導還披露,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事實上,蘋果的造車歷史由來已久。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吸取了教訓,認識到晶片這項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它不僅在智能移動終端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智能化越來越明顯的新能源車上,今後也將成為關鍵戰場。把造車的錢用在造芯的刀刃上,不失為聰明之舉。
  • 蘋果造車這件事靠譜嗎?其很可能扮演摘桃子的角色
    而從用戶層面,就算蘋果解決了用戶移動運算的問題,但還是沒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以及用戶全家出行的問題。而現在的蘋果設備,可能用戶花2-3萬元就基本可以了,但一旦涉及到出行,可能會達到20-30萬元,市場量級也不同。因此,從用戶需求,投資人需求,競爭對手威脅,市場消費升級等多角度看,蘋果造車也是必然的。
  • 蘋果PK特斯拉造「芯」 網傳汽車概念圖曝光
    據外媒報導,美國東部時間周三,蘋果正在與供應鏈合作夥伴臺積電合作,宣布研發一種用於「蘋果汽車」的自動駕駛汽車晶片。報導稱,雙方都已制定了在美國設廠生產「蘋果汽車」晶片的計劃,目前正在與汽車電子供應鏈中的上下遊供應商進行談判。
  • 蘋果要造車了,馬斯克透露庫克曾拒絕6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
    12月9日,據媒體DigiTimes報導,臺積電和蘋果正在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技術,並正在談判供應鏈協議,以在兩家公司之間供應汽車電子產品。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在更早時候預測稱,蘋果將從臺積電採購半自動車晶片,「 AppleCar」可能會在2023年至2025年之間進入汽車市場。這一連串有板有眼的分析和傳聞,令外界再一次看到了巨頭蘋果造車的意志。
  • 蘋果加入造車新勢力 藍思科技會切入首波供應鏈嗎?還有哪些公司...
    財聯社(長沙,記者 李擁軍訊),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將在明年9月發布,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該報導稱,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事實上,A股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有眾多公司,哪些公司有望切入蘋果汽車的供應鏈?或許,我們可以從現有特斯拉和蘋果現有供應鏈中發現端倪。
  • Apple Car,蘋果造車計劃
    蘋果的大佬們,對造一輛全自動駕駛乘用車,還是半自動駕駛乘用車都無法達成一致。 內部意見不一致,團隊自然無法正常工作,幹活的人連方向都不明確,只好瞎幹。Apple Car團隊在大量新技術方向上做了嘗試,諸如靜音馬達,內飾,智能顯示,以及增強的雷射雷達。蘋果甚至接觸了代工車廠Magna Steyr,打算合作造車。
  • 富士康等臺灣企業去墨西哥設廠,為北美市場打造新的供應鏈
    根據該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富士康計劃利用這家墨西哥工廠生產蘋果手機,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蘋果公司是否會參與該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富士康將就新工廠的設立做出最終決定,然後進行開工的相關作業。尚不知道富士康是否會最終將這一計劃落地實施。目前,富士康在墨西哥有五家工廠,主要生產電視機和伺服器。
  • 蘋果造車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通過省略裝電池材料的包裝和模塊,來增大單體電池的體積,並釋放電池組內部的空間。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另外,進一步的消息還顯示,蘋果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car的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將在明年9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