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劉強東曾對辛利軍說道。至少從市值上來看,京東健康6年從醫藥電商到「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運營模式已經獲得資本的認可。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踏出舒適區圈。一味地在安樂窩內固步自封,終究會被同齡人、被時代所拋棄,只有不斷踏出舒適圈,尋找新的挑戰,人生才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看似老掉牙的雞湯,其中也蘊含著企業生存、發展的道理。
坊間流傳很廣的一則故事是,2014年,時任泰州領導找到劉強東,希望聯合京東打造醫藥城項目,劉強東先後派了兩批隊伍去泰州考察,得到的結論卻是一致的,「太難」。
實際上,2014年,網際網路醫療在國內還處於起步期,彼時平安好醫生剛剛成立,阿里巴巴也剛進入這一領域沒多久。
彼時的醫療和醫藥行業雖然機會巨大,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貿然進入存在風險。
「要麼做成,要麼換人。」面對劉強東立下的軍令狀,京東健康(6618.HK)CEO辛利軍頻繁帶隊赴泰州考察、調研,故事的最後,京東健康於12月8日登陸港股。
3440億港元,上市首日,京東健康的總市值已經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的天花板。
對比之下,此前已經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開盤當日市值分別為3121億港元和1056億港元,現在二者市值則為3316億港元和1085億港元。京東健康上市首日便超越了前者。
「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劉強東曾對辛利軍說道。至少從市值上來看,京東健康6年從醫藥電商到「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運營模式已經獲得資本的認可。
再造一個京東,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為用戶
提供價值便是企業的價值
京東健康上市首日市值便成為行業龍頭並不奇怪,實際上,在上市前一日京東健康暗盤收漲26.88%,報89.55港元,成交額1.9億港元。
與此同時,根據配售公告顯示京東健康公開發售獲得84.62萬人認購,超過農夫山泉的70.75萬人成為港股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
資本最能看清企業的價值,對於京東健康而言,除了其成長性之外,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用戶價值也是資本青睞的原因之一,畢竟涉及到生命的健康行業從來不止是生意這麼簡單,實際上,京東健康有現在能為用戶提供全面健康服務的能力,也是不斷打破舒適圈的過程。
鰲頭財經了解到,2014年,醫療健康開始作為京東集團的一個獨立業務上線運營。一開始,依託於京東強大的供應鏈基礎加之在零售行業的經驗,京東健康開始布局醫藥零售行業。2016年,京東健康已經逐漸成為業內有影響力在線零售藥品商。
對於京東而言,單純的擴大藥品零售業,順便提供一些健康服務是一條舒適的路,但帶來的想像空間有限,對於社會和用戶,也產生不了太大價值。
究竟是繼續做藥品零售,還是跳脫出京東零售的思路,以健康行業的規律發展,成為擺在京東健康面前的第一個問題。
在劉強東和辛利軍的一次談話中,兩人得出了答案,對於京東健康的規劃,一是剝離出來,按照健康領域的規律發展,二是京東健康在初期可以不計投入。
在這一思路下,2017年,京東健康推出在線問診服務,此後又不斷豐富其健康與醫療服務。
鰲頭財經對比國內主要醫療健康公司業務發現,京東健康涉及預約掛號、線上問診、藥品零售、網際網路醫院共建等多個常見領域,也包含跨境藥品供應鏈、中藥飲片供應鏈,藥品冷鏈等其他企業不具備的優勢,真正做到了為用戶提供全面完整的健康與醫療服務。
實際上,京東健康致力於打造以醫藥及健康產品供應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的健康管理平臺。
京東健康的零售藥房業務及在線醫療服務業務協同的雙輪驅動,構建「醫、藥聯動」的閉環體系,此外,京東健康還通過技術開放賦能給線下醫療行業。
在對用戶提供的價值上,京東健康為用戶提供便捷、易得、可負擔的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切實幫助用戶解決就醫痛點,降低看病難度,切實提升用戶看病就醫的體驗,幫助用戶提升健康意識。
產業藍海京東揚帆
大健康領域不單單只是一門生意,也不能只以盈利為導向,但盈利終歸是企業的目標之一。
雖然京東健康在初期可以不計投入,但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京東健康就已經實現盈利,並且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淨利潤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和3.71億元;2019年京東健康的收入達到108億元,成為目前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領域第一家收入突破百億的公司;今年上半年,疫情進一步推動了國內醫療健康行業的數位化需求,京東健康在2020年上半年的線上問診量是去年的近六倍,同期收入同比增長76%。
業績成長的關鍵在於京東健康在業界首創了線上「醫+藥」閉環,這一商業模式不難理解,從流量貢獻上看,購買醫藥健康產品的用戶為京東健康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提供了天然的流量,而使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用戶則為其醫藥零售業務提供了潛在流量來源。簡單地說,流量在京東健康內部實現了互相轉化。
與此同時,京東健康活躍用戶數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年活躍用戶分別是4390萬、5050萬、5610萬、7250萬。
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京東健康仍具有巨大成長性。
大健康產業在國內仍屬藍海,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大健康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21.8萬億元。
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對健康產業的發展正不斷給予鼓勵和支持。
今年7月份,國家十三部委聯合發文,要求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從智慧醫院、線上醫療糾紛處理、醫保支付等方面進行完善;9月份,國務院又印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積極發展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大力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網際網路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
「政策紅利不斷,健康產業應抓住最佳發展機遇,更加精準地對接和滿足人民群眾全方位、全周期,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毓輝曾對此表示。
回到京東健康,從2014年戰略布局醫療健康業務開始,從京東健康的發展歷程展現公司的歷次戰略迭代,經過六年的積累和深耕,從醫藥電商到「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運營模式逐步獲得市場和行業的認可。
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整體還處於轉型升級的起步階段,未來十年,中國的健康與保健市場的數位化比例將大幅提升,這將為以京東健康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創新模式的企業提供巨大的成長空間。
------- -------
作者系:
36氪特邀作者
微博股評團成員
搜狐優質產業作者
今日頭條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