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說 讓中醫更美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文小叔有一個朋友,五十歲上下,脾氣不好,喜歡吃麻辣,天天為便秘煩惱不已,有時候一周才上一次廁所。根本沒有便意。各種通便的藥都吃了,開塞露也用上了,咖啡灌腸也用上了,益生菌也用過,症狀依舊如初。
有一回朋友跟文小叔閒聊,向我描述她的具體症狀,大便幹硬像羊屎蛋一樣,顏色黑不溜秋,使勁掙扎才拉出一顆。平時還有五心煩熱、入睡困難、盜汗、口渴等症狀,舌苔很薄,微微發黃。
文小叔聽了後認為女鄰居是陰虛便秘,於是給她開了一個方子,特別叮囑她不要再貪吃麻辣了,也不能熬夜了。
朋友吃了七副藥,症狀改善了很多,便意開始增多了,要知道她以前根本沒有便意,似乎腸子被板結了一樣。文小叔又建議她平時多吃一些滋陰潤燥之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銀耳等,堅持二十天後,大便開始正常了。
當時她興高採烈地說,我真是太高興了,太興奮了,你根本想像不出一個長期大便不成形的人突然有一天大便成條了那種喜悅的心情!
文小叔用的是什麼方子呢?方子是這樣的:火麻仁、桑葚、枸杞、黃精、杏仁、紫蘇子、陳皮、萊菔子、山藥、荷葉、淡竹葉
關於這種陰虛導致的習慣性便秘,中醫有一招叫做「增水行舟」。
什麼叫「增水行舟」呢?打個比方,我們的腸道就好比一條河流,便便就好比一葉方舟,試想一下,如果河裡沒有水了,舟怎麼可以行駛呢?河水乾枯就好比腸道津液匱乏,長期吃辛辣、喝濃茶、熬夜、喝烈酒以及上了年紀都會導致腸府津液匱乏,所以中老年人最容易得習慣性便秘。
如何增水呢?就是要滋陰就是要潤腸,這個方子裡面的火麻仁就是滋陰潤腸的,再加上桑葚、枸杞、黃精來幫忙,共同完成增水這個任務。
增水後是不是任務就結束了呢?不是。你想想,河流有了水舟船可以開動了,但要想舟船開得快一些,是不是要刮一陣風呢?這叫揚帆起航。給舟船刮一陣風就好比給我們的腸道行氣,降氣。
胃腸之氣往下降大便就通暢,降氣用啥呢?用杏仁、紫蘇子、萊菔子。杏仁不僅補肺氣,還降氣,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大便就通暢。紫蘇子就是紫蘇的種子,化痰降氣,萊菔子,就是白蘿蔔的種子,化痰降氣。痰溼也是一種阻礙便便順利通行的因素,把痰溼化掉,大便就會幹爽不黏膩。現在的女人痰多的很多啊。
行氣用啥呢?就用陳皮。
就這樣,增水行舟,風吹帆動,自然就一帆風順,大便通暢了。
不過畢竟是潤下通便之藥,會耗一點正氣,不怕,我們再加一點山藥就補回來了。
最後加了一點荷葉、淡竹葉。為什麼要加荷葉呢?因為荷葉可以清熱可以祛溼,便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熱邪在裡面的,所以用荷葉來清熱,同時荷葉還有升清降濁的功效,把清陽升起,把濁物往下降,這個濁物就是溼氣,溼氣一去,大便自然清爽。
淡竹葉可以利水可以清心火,為什麼要清心火呢?因為很多習慣性便秘的人心臟都有一些不適,為什麼?就是因為便秘導致的下面的熱出不去,只能往上走了,所以心肺會有一些熱,小孩子尤其明顯,經常晚上翻來覆去或者哭鬧,這就是積食化熱,熱驚擾了心神。
這個方子,沒有一味瀉藥,沒有大黃沒有番瀉葉沒有蘆薈,卻能夠把習慣性便秘解決得妥妥的。而且這個方子一點不寒,裡面還有很多溫性的藥材,比如紫蘇子、陳皮等。這個方子也不耗氣血,裡面還有很多補益的藥材,比如山藥、枸杞、黃精、桑葚,這些都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的養生佳品啊,長服可以輕身延年。
這個方子有升有降,有補有洩,最適合中老年人以及小孩子習慣性便秘的日常調理,那些含有瀉藥的通便藥絕對不能長期吃的,最多只能救急,長期吃會形成依賴症,還傷脾胃,傷陽氣。
小叔把這個方子命名為玖秘康,專門為習慣性便秘的人研發,讓他們擺脫瀉藥之苦。
說一個小插曲吧,這個方子是小叔與中醫朋友一起研發的,出來後送給雲南一位很有威望的老中醫指導。老中醫很生氣,不屑一顧,說治療便秘的藥怎麼可能沒有大黃這樣的瀉藥?一口否定了這個方子。
但是,我們並沒有氣餒,因為我們知道長期服用瀉藥調理便秘後果很嚴重,堅決不加大黃之類的藥。於是,我們把方子做成片劑,送給很多朋友,他們服用後都說效果很好,比那些通便藥好多了。而且這個藥的味道很好,長期服用,不會因為藥苦堅持不下去。服用也很方便,放在嘴邊裡咀嚼就可。
如果小孩子要服用這個藥,必須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服用,小叔建議四歲以上的孩子服用,如果吞咽功能不好的話,大人可以把藥丸化成水給孩子喝。
服用多久呢?小叔建議服用三盒就可。三盒一個療程。如果覺得很對症,很適合自己,可以休息一個禮拜,再服用兩個療程。
如果你有陰虛導致的習慣性便秘,如果你相信小叔的話,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把玖秘康帶回家,讓它清理你的腸道,解決你的難言之隱。
特別提醒:美好的一天開始啦,希望小叔的文章能夠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歡文章的話別忘記分享哦。小叔另外一個公眾號——『小叔看世界』,調心為主,大家微信搜索關注一下。由於精力能力有限,微信規定只能入選100條,留言不能全部回復,請原諒小叔。
福利來啦:打開公眾號對話框輸入「月經不調」「感冒」「脫髮」「手腳冰涼」「胃痛」「肝氣不舒」「傷精」「上熱下寒」「脾胃」「失眠」「祛溼」「氣血」「減肥」「便秘」「腹瀉」「腎虛」「祛痘」「咳嗽」「鼻炎」「頸椎」「抑鬱」獲取相應調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