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擁有或者曾經擁有過可以監測心率的設備,比如智能手錶、手環或者心率帶。但你從來都只是「看看」而已,不了解到底那幾個數字到底要告訴你什麼。
也許你沒有這些設備,當人問起心跳幾下的時候,就用「掐指一算」的方式,用手指摸著自己手腕上的動脈,一算自己 10 秒心跳幾下,再乘以 6 就能算出自己的心率了。
NO! NO! NO! 可不能這麼隨便!
日常運動健身的過程中,大家一般都比較關心訓練的強度、重量選擇、訓練的次數和組數等問題。可為什麼有些人通過長期運動達到了期望的目標,有些人卻不行?
答案就在這裡:運動離不開科學訓練,而科學訓練則需要心率的指導!
心率(Heart Rate)是用來描述心動周期的專業術語,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以第一聲音為準。 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即為運動心率。在運動過程中,心率數據可以反映我們的運動強度、運動性質、能量代謝、氧氣消耗、乳酸積累、肌體疲勞程度與所需的恢復時間等等一系列的數據。
你的心跳預示了什麼?
動物的生命,有的如曇花一現,有的又壽比南山,在如此懸殊的生命周期背後,它們的心臟都跳動了 8 億次左右。烏龜有 500 多年的高壽,它的心臟每分鐘最少時只跳動 10 次;而有一種小老鼠心跳得飛快,每分鐘高達 1200 次,只活一年多便要壽終正寢。
所有動物的生命周期都遵循著這樣一個規律:心率越快,壽命越短。
人類也不能例外,只是文明的生活使心跳極限可以數倍於 8 億次而已。生命學家說,長壽的秘訣就是讓心臟儘可能跳得「從容些」。
在運動中把握自己的心率,就能大大減少因過度運動給身體帶來的損傷,也能在運動效率過低時提醒自己提高運動效率。
你還需要了解「心率區間」
說到心率,就不得不說另一個相關的概念——心率區間。
心率區間通常基於最大心率或儲備心率(最大心率-靜止心率),按不同的百分比,將心率分為熱身、減脂、心肺、耐力、最大心率五個區間。通過將心率控制不同的區間內,您可以更有效率地進行運動,以達到所期望的運動目標和運動效果。
想要有效使用心率,便須知道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心率,及怎樣利用目標心率來調控自己,達到精確鍛鍊。而了解目標心率,必須算出自己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指在運動的過程中,隨著運動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隨之增大,在最大負荷強度時,心率所達到的最高值。實時心率可以通過手錶獲得數據,而最大心率的通用計算公式為:最大心率 = 220 - 年齡。
但據統計,只有 1/3 的人實際最大心率能和公式結果吻合。著名馬拉松教練 Pete Pfitzinger 建議的方法是:戴上心率監測設備(比如 Pacewear Hype),選一個上坡路段,熱身後全力跑 400-600 米,再慢慢跑下來,如此重複三次,最後一次達到的最高心率再加上 2 或 3 就是你的最大心率了。
↑ 點擊大圖查看心率區間的詳細描述
運動時使用心率監測設備有什麼好處?
我們在進行跑步、自行車等耐力運動時,心率能最客觀準確地反映身體的努力程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主官感覺往往不那麼可靠。那些用來描述疲勞感的語句也比較模糊,不容易把控。
通過佩戴心率監測設備(比如 Pacewear Hype)監測心率,我們可以方便地把鍛鍊強度維持在特定心率區間,既提高了訓練質量又避免運動過度,還可以把平時記錄的心率信息做對比分析,評估鍛鍊成果和健康狀況。
熱愛運動健身當然是好事,但需要在真正了解自身的情況下科學地運動。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率區間、最大心率等數據,對於科學健康的運動至關重要。
Pacewear 在 Hype 手錶中加入心率檢測這一環,因為 Pacewear 提倡科學運動,重視用戶健康。而 PaceOS 中,更有全天監測心率、雲端備份的功能,配合清晰的圖表展示,幫你更好地掌控自身的健康狀態。
關於心率、心率區間與不同運動狀態的聯繫,還需要在真正的運動過程中真正地去實踐和總結。Pacewear Hype 在運動過程中,也還要很多「隱藏技能」等著你去挖掘。
一起科學地動起來,讀懂你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