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有靈性--《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2022-01-05 中華文化大講堂

如果您喜歡聽《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歡迎在文章右下角為本文點讚哦!微信公眾平臺將會把這檔優質節目推送給更多朋友收聽。感謝您的支持!

經典有聲書系列
《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一草一木皆有靈性

用藥殺樹。

世間的一草一木,都是天地間創造賦予的生機,孔子的學生高柴,對於正在成長的樹木,都不忍心去折斷它們,所以孔子稱讚高柴的慈悲。佛說:「樹木年歲久了,都有鬼神在上面棲息,所以不可以輕易地砍伐,而且砍伐它們往往會得到災禍啊!」所以砍伐尚且不可以了,更何況還用毒藥去殺死樹木呢?

故事一:

桃源人茹雲衢,他的個性陰險狠毒,與鄰居不和,就秘密地把鄰居所種植的果樹和樹木,用毒藥全給毒死了。有一天,茹雲衢外出歸來,在恍惚之間,看到了燈火熒熒,聽到兵戈冗冗的聲音,他就被許多士兵綁了起來,推他到樹林之間。有一位神明就斥責他說:「草木也是上天所賦予的生命啊!你怎麼可以遷怒它們,把它們殺死,像你這樣的作為,多是因為你的五臟不平的關係啊!」於是就下令士兵,剖開他的肚子,挖出了他的肺肝,這時候茹雲衢嚇得驚醒過來,因此就患了心腹絞痛的怪病而死。

故事二:

陳栻請了一位地理師來查看他家的祖墳,見到了祖墳前面有一棵大樹,乃是人家的墳邊所種植的,地理師以為:「這樣是閉塞了天心,一定要弄掉這棵樹,才有希望考上功名。」因此就勸陳栻去買魚刺,暗中毒死這棵樹。陳栻卻不肯這麼做,並且說:「彼此都是想要圖個吉利,況且這棵樹長得如此茂盛,我怎麼忍心殺死它呢?」不到一年,這棵樹在偶然之間,被大風一吹連根拔起,因此被樹遮蔽住的天心,也就豁然而開了,陳栻的兒子陳煃,之後考試連連獲捷,官做到了御史。

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23CD+1MP3)
《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圖書上下冊)

原價:207.80

現價:115.00



識別二維碼把經典請回家

產品文字介紹:

為什麼人的一生,有成功、有失敗、有富貴、有貧賤,有人福壽康寧、災邪不生;有人貧病夭折、飛來橫禍;這是上天註定,還是……,答案已盡在其中。

     國學機、早教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您看此文用   秒,轉發只需1秒呦~ 

 

相關焦點

  • 福至心靈,那種快樂,就像是已經飛登上了青雲一樣--《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連載115)
    經典有聲書系列《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見他色美 起心私之見他色美,
  • 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 《感應篇彙編白話》
    【編者按】兒女從小,即為教其常念《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須念一遍。盡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講》,依之而行,則自可歸於正人君子之域矣。——印光大師嗜酒悖亂。(白話)在《大智度論》[1]中,列出飲酒有卅五種過失。就是:「一、現世的財物耗盡,為什麼呢?因為酒醉之後,心無節制而花費無度。二、產生眾病的根源。三、打鬥諍訟的根本。四、全身赤裸,沒有羞恥心。五、惡名昭彰,令人討厭嫌棄,不被尊敬。六、蒙蔽了智慧。七、應該得到的東西不能得到,已經得到的東西卻又遺失。八、隱匿的事全都對人說出來。九、種種事業因而荒廢。
  • 太上感應篇 太上道祖慈悲聖訓
    代曾犯邪淫罪業,習氣難斷的有緣男女及自己懺悔業障。請神佛慈悲開示賜於咒語或可念誦的佛號經文對治習氣,以利於淨化靈性去除心中執念汙垢,提高智慧,增強定力,永斷惡習,謹潔無犯,不惹災殃。劉金龍善信:法界張三丰祖師降言:《太上感應篇》乃太上道祖親言。可助後世。
  • 《太上感應篇》拼音版(含視頻誦讀示範)
    太 上 感 應 篇   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之過,憫人之孤,一心如此,聽命於天,故能久證真位;今勸世人,每日誦太上感應篇一遍,遵以修行,及書寫一帙,日夕瞻視。
  • 太上感應故事:口是心非假忠義,趨炎附勢真小人
    從今天開始,酒歌說文將開闢新欄目,太上感應故事。和大家一起解讀古今第一善書《太上感應篇》,說書中的故事述人生百態。這是第一篇.正如太上開篇說的那樣: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魏忠賢雖然隻手遮天,權傾天下,但為人惜才,只要有能力,願意拜在他門下,都會委以重任。話說當時有兩個新進的進士,一位姓陳,一位姓魏,不管是才華還是口碑都算得上出類拔萃,有很高的聲譽。
  • 太上感應法(三)
    崇真道長在不停地向我遙感發氣,向我遙感發功,向我遙感發布太上感應,向我遙感輸送道醫信息能量,向我遙感布施仙佛聖真普度眾生的無限無量的萬能萬靈的生命全息思維信息能量場,我有病治病,無病健身。有災消災,無災平安。有求必應,有應必靈。我現在整個身心,是非常的愉快,非常的輕鬆,非常的安寧、非常的自在,非常的舒服。我渾身輕鬆舒服極了!我體外體內是一片光明!
  • 【深信因果】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 |《感應篇彙編白話》
    兒女從小,即為教其常念《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須念一遍。
  • 《太上感應篇》圖說——遇難成吉靈驗記
    註:《感應篇》乃救苦之靈文,免患之妙諦。人能恭敬奉持,則隨時隨地皆有吉神擁護,一切惡星遠遠退避,自然遇難成祥,逢兇化吉矣。  案:明季項公忠奉持《感應篇》,由韋布以至釋褐,皆虔誠禮誦,未嘗稍輟。而毳幕光生,山巖虎避,羊腿遺於敵人,舊篦銜自飛鳥,皆《感應篇》之力雲。  附:湖州孫邵與袁了凡先生(明朝人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曾作《了凡四訓》以訓子孫,流傳甚廣)友善,先生授以《感應篇》、《功過格》諸書。邵兢兢自勵,繩趨尺步。年逾四旬,由拔貢為縣令,未幾,忤上遊意,落職回家,貧甚。謂天道渺茫,口佔一詩,粘城隍廟柱,云:「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予窮。
  • 老子《清靜經》及《太上感應篇》全文,一定要收藏!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 一草一木皆有情,都需要我們的愛護,林清玄《情深,萬象皆深》
    本套系含《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三本書。本書共收錄《清歡》《柔軟心》《溫柔半兩》《掌中寶玉》《生命的化妝》《月到天心》《梅香》等44篇經典文章,橫跨林清玄五十載創作生涯,分為人間有味、內心柔軟、一切皆安、自在人間等人生主題。
  • 太上感應篇的故事41
    故事三: 涿州王瑤非常溺愛他的兩個兒子,結果養成了孩子的惡性;自己管不住兒子,只好告到官府,後來兩個兒子都死了,王瑤於是就絕了後。等到王瑤死了以後,就在第二年二月十五日的夜晚,涿州城隍廟的司祝劉進,看到有一個人手裡持著狀子,在向城隍請求清明祭祀,城隍很生氣的說道:『王瑤,你有兒子卻不能好好的管教,弄到自己斷絕了後代,誰會來祭祀您呢?』
  • 《太上》61.誅降戮服.
    收錄於話題 #太上感應篇 誅降戮服。
  • 萬物皆靈性,真實覺知,心似蓮花開
    隨著日出、日落,一復一日,雖然默默無聞,可是他們皆有靈性,隨順自然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本性,展現自己本具的風格和不甘寂寞的智慧。山間的野花雖然無人欣賞,則依然綻放,獨守著自身的芬芳和空性;臘梅固守著自己的本性,沒有寒冬雪月,就不綻放自己的芬芳,體現了其不畏苦、寒的堅定信心,不隨春、夏、秋的優越而轉;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依然潔淨無瑕,被世人傳為佳話。
  • 靈性奇柏忠孝「兩難全」:忠柏隨「忠」去,孝柏留人間
    靈性奇柏忠孝「兩難全」:忠柏隨「忠」去,孝柏留人間萬物生成皆神聖,一草一木總關情。在前幾篇的文章中,「源易緣」為大家介紹了,河南新鄉衛輝比幹廟裡的天葬墓和無心菜。其實,在這裡還有著其他美麗動人的傳說:兩棵明顯的奇樹,名字叫做「忠孝柏」。
  • 道家骨儒家衣,一個故事詮釋「正人君子」
    最近讀經典《太上感應篇》,在說到正人君子,就用一個故事詮釋了這個道理。古時候,有個名叫周景的人,為人放浪形骸,任性傲慢,自認為已經通曉世間之事,看透人間冷暖。頗有些「世人皆醉,唯有自己獨醒」的意思。但凡真正有文化的人,都會認為周景狂妄自大。連他的哥哥都對他不屑一顧,警誡他「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沉下心來做些學問,這才是正道。周景置若罔聞,堅信自己雖然沒有功名,但如同當年的臥龍鳳雛一般,只是沒有得到機會而已,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飛黃騰達指日可待(狂的厲害)。
  • 放生,靈性的本質修行
    放生、行善,必須要有正念,必須要有好生之德。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學習的經歷,越到各種各樣的事之後,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體內多多少少都會沉積下一些煞氣。秋玄道人煞氣的存在,會導致我們的身體、運勢收到影響。而放生、行善,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好生之德佔據身體,會刺激身體內部分泌產生一股很強的「生」的力量,一種生命的靈性的氣息會衝散我們體內的煞氣。
  • 憫人之兇 樂人之善《太上感應篇》第9集
    ……※※※※※※※※※※※※※※※※※※※※※※※※※※溫馨提示:建議wifi下觀看學習《太上感應篇》節目文字版 第九集 憫人之兇 樂人之善(主持人:雅清除李老師:對,憐憫別人遇到不吉利的一些事情,比如遇到一些災難,一些禍患,一些逆境,一些困難,這些可能都是別人遇到的一些情形,當別人遇到的這樣一個情形時,一個有愛心的有惻隱之心的人,他油然而生的是一種憐憫之心,而不是幸災樂禍,更不是落井下石的心。所以是「憫人之兄」,能夠做到憫人之兄的人他有一個前提,前提就是惻隱之心。惻隱之心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人性。
  • 水實驗讓我們明白,萬物皆有靈性!
    人類自古以來便認為水是有生命也是有靈性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大水惡不是出跑頸(大脖子)就是出大腳。等等,都是說水美麗的地方生長的人兒也清秀也會很美的道理。      世界和大自然正在向我們發出祈求,它想變得更美,它在祈求一種達到極至的美麗。我們最初的定義:人是水做的。
  • 感應事跡: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一、林登章含冤入獄其妻賣子贖夫    故事發生在距今一百年以前,有一位林登章先生,住在距嘉義鄉間十數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