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之一,也是我們攝入蛋白質的最佳選擇,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推薦,在魚、畜禽肉等都正常攝入的情況下,我們每周需攝入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是40-50g,差不多是一個雞蛋的重量,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吃一個雞蛋就可以了。除了我們熟悉的雞蛋,還有鵝蛋、鴨蛋、鵪鶉蛋等其他蛋類,它們和雞蛋在營養價值方面有什麼不同嗎?吃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營養價值
雞蛋被譽為「全營養」食物,其富含的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並與人體蛋白的組成極為近似,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對其的吸收率高達98%。雞蛋還富含卵磷脂、卵黃素、維生素A、維生素D、B族維生素以及鐵、磷等營養元素,但鈣相對不足,所以將奶類與雞蛋共同食用可營養互補。
食用方法
雞蛋的吃法有很多,例如煮、炒、煎、炸等。大家儘量不要吃生雞蛋,因為生雞蛋不衛生,而且還不易被人體吸收。煎雞蛋和油炸雞蛋會產生過多的油脂,熱量比較高,容易形成肥胖。建議大家吃水煮蛋,煮雞蛋可以使雞蛋的營養成分得到最大的保留。炒雞蛋可以搭配各種蔬菜,例如西紅柿、韭菜、黃瓜等,同樣也很營養美味。
注意事項
不要用雞蛋補鐵。雞蛋黃中鐵含量堪稱豐富,但很難吸收,吸收率只有3%左右。
不要在乎蛋殼顏色。雞蛋皮顏色與雞的品種有關,雞蛋的營養價值都差不多。
不要迷信土雞蛋。總體來說,土洋雞蛋營養價值相差不大,但土雞蛋維生素、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高,因此,土雞蛋相對更適合兒童食用,中老年人還是選擇低膽固醇的洋雞蛋較好。
營養價值
鴨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脂、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鉀、鐵、磷等營養元素。其實鴨蛋中的蛋白質含量可與雞蛋媲美,而其中所含有的礦物質總量以及其他營養元素遠遠高於雞蛋。鴨蛋含有豐富的鈣質,能夠幫助預防骨質疏鬆,促進人體骨骼發育,而且含有的鐵元素具有補血的功效,對於防治缺鐵性貧血也有一定的幫助。鴨蛋也能夠幫助增強人的食慾,並且有中和胃酸,清涼降壓等作用,具有滋養肌膚的效果,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
食用方法
由於鴨蛋質地較粗糙,而且有腥味,不宜炒或者煮,一般是醃製為鹹鴨蛋食用。鴨蛋還可以做成松花蛋,是很好的下酒菜。
注意事項
沒有煮熟的鴨蛋不要吃。
吃鴨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和桑葚、李子、甲魚肉一起食用。
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脾陽不足的人不要吃鴨蛋。
鹹鴨蛋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鹽分都高,普通人最好一次不要吃太多,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人群,最好少吃。
營養價值
鵝蛋富含蛋白質、卵磷脂以及鈣、鐵等豐富的礦物元素,鵝蛋中的卵磷脂是常見食用蛋類最多的,能降血脂、強健心臟,促進腦部發育,經常用腦以及心血管不好的朋友可以吃些鵝蛋。另外鵝蛋性溫,體寒的朋友可以適量食用。
食用方法
鵝蛋的土腥味比較大,不適合進行水煮。我們可以將鵝蛋做成酒糟蛋,味道也非常的好。鵝蛋還可以做成各種美味的菜譜,如蝦仁煎鵝蛋,臘腸煎鵝蛋、江魚煎鵝蛋等等。
注意事項
鵝蛋在營養素含量及種類中並沒有比雞蛋、鴨蛋有更突出的優勢,營養作用大同小異,鵝蛋的胺基酸的種類反而還少了兩種,並不具有祛「胎毒」的功效。
由於鵝蛋中富含多種蛋白質,在孕期過度食用鵝蛋,可能會導致孕婦尿酸增多,還會增加孕婦的腎臟負擔。因此,孕晚期可以吃鵝蛋,但不宜多吃。
營養價值
鴿子蛋口感細嫩爽滑,有「動物人參」的美稱。但事實上,鴿子蛋的蛋白質含量、微量元素總體含量都低於雞蛋。有人說鴿子蛋的蛋黃細膩富有膠質,這是因為鴿子蛋的脂肪含量較高。
食用方法
鴿子蛋可以做出各種美味的菜餚和甜品。
注意事項
鴿子蛋價格較高,但其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還不如雞蛋,如果只是為了補充蛋白質,吃雞蛋更經濟實惠。
從健康的角度說,一天吃一個鴿子蛋就可以了。
營養價值
鵪鶉蛋是當之無愧的維生素A「高手」,含量是雞蛋的兩倍左右。並且,鵪鶉蛋中蛋白質、卵磷脂、鐵和維生素的含量也十分豐富,其中的卵磷脂能增強大腦活力,消除大腦疲勞,增強記憶力,對大腦發育有好處,很適合孕婦和小孩子食用。
食用方法
鵪鶉蛋的吃法比較多樣,通常是煮熟後去殼,用作沙拉或者是醃漬、水煮或者做膠凍食物。
注意事項
食用鵪鶉蛋的時候不能與香菇同時進食。
老年人不宜過多食用鵪鶉蛋,因為其中所含的膽固醇高,會降低老人的身體健康。
6歲以下的幼兒,可以每天吃3~4個鵪鶉蛋(相當於1個雞蛋),因為鵪鶉蛋中磷脂的含量高些,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總結:從營養物質組成來看,其實不同蛋類食品中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差別甚小,無論是雞蛋鴨蛋鵪鶉蛋,還是鵝蛋鴿子蛋,營養組成並無本質區別。所以推薦大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雞蛋。
一看:色澤鮮亮則新鮮,斑點較多則不新鮮。
二摸:新鮮雞蛋往往手感毛糙,表面具有顆粒感。
三聽:搖晃雞蛋,新鮮的雞蛋聽起來沒有晃動感。
四沉:最新鮮的雞蛋入水能沉底,若是浮於水面則說明放置時間較長。
儲存雞蛋之前,有一個問題,就是蛋類該不該清洗?
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仝其根表示,蛋殼看似緻密,實則有很多透氣孔,一方面,氣孔幫助雞蛋呼吸;另一方面,氣孔也成了細菌攻擊雞蛋的通道。事實上,蛋殼外有一層膠狀的薄膜把這些細孔「封閉」起來了。倘若消費者把雞蛋買回家後清洗雞蛋,不做任何處理,就會導致這層薄膜被破壞,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過氣孔進入雞蛋,形成汙染。
那正確做法是什麼呢?
正確做法是,在買回雞蛋後,應當先挑選出有裂紋或者破損的雞蛋,對完好無損的雞蛋用乾淨的布或者紙,輕輕將蛋殼表面的汙物擦拭乾淨,無需清洗。然後以雞蛋小頭朝下、大頭朝上的方式,放入冰箱冷藏。在春秋季,可在存放雞蛋的容器內鋪些木屑、鋸末、細砂、米糠、稻穀,存放於溫涼處。當準備食用時,可以清洗乾淨再下鍋煮熟或烹飪。
需要注意的是,雞蛋在冰箱內最多可存放40天,常溫條件下一般為10~15天。如果存放時間過長,不但雞蛋的新鮮度和營養成分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細菌的侵入發生變質,出現粘殼、散黃等現象。
文章部分內容參考
中國食安之聲、科普中國、保健時報、生命科學教育等
免責聲明:本公眾帳號發布的文字及圖片除部分原創外,其餘來源網絡,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若有無意侵權或轉載不當之處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