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豐富的蛋類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煎、煮、蒸、炒等烹飪方式多樣,關鍵是怎麼做都好吃。
可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等蛋類五花八門,哪種蛋類最營養?哪種蛋類最適合你吃?
今天一次性講清楚,馬上給大家揭秘!
1、雞蛋:蛋白質容易被吸收
雞蛋富含蛋白質,且蛋白質的胺基酸比例最適人體生理需要,利用率高達98%以上,十分容易被人體吸收。
雞蛋被譽為「全營養」食物,日常吃些身體棒!
2、鴨蛋:清熱下火,滋陰潤燥
鴨蛋是常見蛋類中唯一性涼的,能清肺熱去火氣,滋陰潤燥,因此陰虛旺盛、咽喉痛的朋友可以吃些鴨蛋,此外食用鴨蛋還能保養心血管。
鴨蛋中的維生素B2十分豐富,蛋白質、礦物元素尤其是鈣、鐵含量極高,能有效預防貧血,促進骨骼發育。
3、鵝蛋:適合秋冬食用
鵝蛋性溫,體寒的朋友可以適量食用。其外久病體虛、慢性腎炎、肝炎的朋友,食用鵝蛋更能補養身體,防止病痛、寒邪傷害身體。
鵝蛋中的卵磷脂是常見食用蛋類最多的,能降血脂、強健心臟,促進腦部發育,經常用腦以及心血管不好的朋友可以吃些鵝蛋。
4、鴿子蛋:營養價值不如雞蛋
鴿子蛋十分珍貴,因而價格較高,但實際上其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還不如雞蛋。
因此賣的貴的不一定營養就高,若非強調一定口感,出於經濟考慮不如食用雞蛋。
5、鵪鶉蛋:防治肺病,預防中風
相比於雞蛋,鵪鶉蛋更為滋補,不僅能防治肺病、哮喘、神經衰弱等疾病,還能護膚、養顏,越吃越年輕!
別說蛋類,雞蛋也五花八門。許多朋友在購買雞蛋時,喜歡買價錢較高的土雞蛋,而不願意選擇便宜的洋雞蛋,可這種做法有時卻大錯特錯了!
1、洋雞蛋:更適合老人、三高、冠心病者
土雞蛋和洋雞蛋的區別除了口感外,主要體現在膽固醇含量。土雞蛋的膽固醇含量是洋雞蛋的2.3倍,而洋雞蛋蛋黃中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低。
養雞場中雞所吃的飼料符合科學配比,因此洋雞蛋營養最全面均衡,其中的鈣、鐵、鎂等礦物質含量也高於土雞蛋。
由于洋雞蛋蛋黃中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遠低於土雞蛋,因此更適合老年人食用。
此外,每日攝入一個雞蛋黃並不會引起血脂的上升,因此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的朋友,選用洋雞蛋不僅更合適,也更經濟。
2、土雞蛋:更適合兒童食用
土雞蛋是純天然環境下飼養的雞所產下的蛋,雞所攝入的營養並不均衡。
因此土雞蛋個頭小,但蛋黃更大,顏色更深,其中的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含量較高。
土雞蛋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高。由於膽固醇是細胞膜主要成分,是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膽汁酸的前體,具有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更適合兒童食用,中老年人還是選擇低膽固醇的洋雞蛋較好。
1、皮蛋:鉛、鈉含量高
皮蛋含鉛量較高,如果經常吃,鉛元素可能會過量積蓄在體內,導致成人貧血、高血壓、腎臟受損、孕婦流產或早產等,也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皮蛋屬於含鈉量很高的隱形鹽食品,鈉含量是鮮鴨蛋的5倍。對於需要控制鈉攝入量的高血壓人群,要謹慎食用。
兒童和孕婦對鉛的吸收率比普通人要高一些,這兩類人最好不吃皮蛋;正常人偶爾吃一兩個皮蛋是安全的,加少量醋可以中和皮蛋的鹼性。
2、毛雞蛋:細菌堆積物
毛雞蛋實際上是受精蛋,在卵化小雞的過程中,受到沙門氏菌的感染,所造成的死雞胎,這是一個沒有成功完成卵化的雞蛋。
毛雞蛋本身就是由細菌堆積出來,即使經過高溫煮熟,剩下的也還只是細菌!
3、死胎蛋:有毒
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因受到細菌或寄生蟲汙染,加上溫度、溼度條件不好等原因,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蛋稱死胎蛋。
這種蛋所含營養已發生變化,如死亡較久,蛋白質被分解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故不宜食用。
4、粘殼蛋:對身體有害
這種蛋因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由韌變弱,蛋黃緊貼於蛋殼,若局部呈紅色還可以吃,但蛋膜緊貼蛋殼不動的、貼皮外呈深黑色、且有異味,就不宜再食。
一看:色澤鮮亮則新鮮,斑點較多則不新鮮。
二摸:新鮮雞蛋往往手感毛糙,表面具有顆粒感。
三聽:搖晃雞蛋,新鮮的雞蛋搖晃起來聽起來沒有動感。
四沉:新鮮雞蛋入水能沉底,若是浮於水面則說明已經變質。
一放:大頭朝上
雞蛋一定要大頭朝上,以固定蛋清。此外冰箱4度時雞蛋可保鮮30~40天,因此一次也不要購買過多雞蛋。
二存:存放時不要清洗
雞蛋被衝洗後,不僅容易導致細菌入侵,還會使得蛋內水分蒸發,加速變質。因此每次食用前清洗即可。
三封:密封保存
最好用食品袋或保鮮盒將雞蛋密封后,再放入冰箱保存,避免雞蛋上的細菌汙染其他食材。
沒想到吃個蛋,還有這麼多講究?吃錯了太可惜,趕緊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