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美國經濟空前繁榮,生活水平節節高升,出現了約翰 ·戈爾布雷斯所說的「豐裕社會」。然而,實際情況是,在這個 「豐裕社會 」裡 ,許多美國人感到中產階級地位難以維持。
此時的社會開始出現了一個奇怪的風暴現象,在60年代,美國是一個「病態的社會 」,一些嬉皮士對於自己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知道得一清二楚,為了做一個明白的人,逃離這個社會 , 掀起了一場嬉皮士所希冀的革命運動,這在歷史上被稱作「嬉皮士運動」。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為什麼這些嬉皮士運動中的嬉皮士在逃離這個社會呢?
嬉皮士風暴期間,雖然美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美國人對物質的需求和消費的欲望越來越高,但是生活在這個時期的老百姓相互競爭,互相攀比,出現了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拜金文化,美國的人精神枯竭,理想喪失,使得人際關係越來越冷漠。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當時的美國社會和政治氣氛異常壓抑,進步思想受到打擊鎮壓 ,自由言論遭到封殺,個性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嬉皮士為了對抗這種文化,主張到沒有受到現代病態社會汙染和毒化的大自然中去尋找人性的本真和自由,用公社這種集體生活方式來消除人際隔閡。
歷史記載,嬉皮士剛開始留長髮的時候,主流社會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個猛烈的抨擊,認為這種追求邋遢、玩世不恭的打扮是對文明社會的挑戰,因而必須堅決制止。
這在當時是怎麼樣的呢?不少公共場所,如餐館、商店、教堂和學校等,不允許「長發嬉皮士」進入 ,一經發現便呼叫」1lO「,讓警察把他們帶走,一時間 ,「長發嬉皮士」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當搖滾樂橫空出世的時候,也經歷了一個公眾的口水戰,主流社會以各種形式貶低、詆毀和抵制搖滾樂 ,輕者說其傷風敗俗 ,重者視其為洪水猛獸。
可是,嬉皮士運動在當時的影響力大嗎?
這裡有一個數據,「1970年,美國嬉皮士公社共計7千多個 。其中城市和鄉間分別為5千和2千多,嬉皮士公社社員總人數在兩至三百萬之間」。到了60年代末,嬉皮士引導的這一運動被稱為」公社革命「,同其他年輕反叛力量一樣,嬉皮士喊出了反對主流文化的聲音。
作為對正統文化的反動和拒絕,嬉皮士運動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也帶來了不少消極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