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豔的羽毛、過期雜誌的碎片、貼紙、紐扣、玻璃渣、毛線、樹葉、曲譜封皮——各種意想不到的材料被拼貼在一起,色彩紛呈地表現出希望、時尚、懷舊、生命、憐憫、愛情、命運等等我們所熟知的情感、心緒、意識和念想,匪夷所思又恰到好處,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1月7日下午,由南京大學教務處、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共同策劃的「南大面孔——拼貼藝術創意展」在南京大學逸夫館8樓的藝術研究院展廳拉開帷幕。200多位來自南京大學不同專業的同學們奉獻了60餘幅拼貼藝術作品。南京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紀達夫處長、蔣佩曄老師,教務處邵進處長、蔡穎蔚副處長,藝術研究院康爾副院長、童強教授蒞臨現場,與本次展覽的指導教師Gary Adams教授以及同學們一起共襄盛舉。
指導老師Gray Adams
本次展覽是藝術研究院開設的全校通識課「藝術:插圖與設計」的教學成果。去年9月,Adams教授經由「楊百翰大學中國教師項目」來到南京大學擔綱這門課的教學工作,這是一門全英文授課、著力培養同學們創新思維、創意能力以及藝術設計技能的課程。在教學設計中,此次展覽的目的在於打通「藝術設計理論」、「設計實踐」以及「文化藝術活動策劃與管理」三個知識領域的界限,同時培養同學們理論思辨、設計操作和展覽策劃三方面的能力,進而嘗試將「通識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Adams教授精心指導,同學們精心投入,創作出了一批創意精巧、內涵豐富又洋溢著青春活力的作品。
邵進處長充分肯定了此次展覽活動的意義,他說,南京大學的三三制教學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各項深化改革措施正不斷著力實行。這其中,激發同學們創新創意能力是一以貫之的重要內容。而且,在南京大學豐厚的科學和人文底蘊支持下,通識課與創新創意理念的結合是我校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紀達夫表達了對Adams教授深忱的謝意,他說,國際化辦學是南京大學的重要特色,也是南京大學的優勢。目前,南京大學已和海外數十所名校建立了教師互訪項目,每學期都有一批優秀的海外名師到南京大學講課,希望同學們能夠抓住此機會,拓展視野,增強能力。康爾副院長詳細介紹了藝術研究院開設「藝術:插圖與設計」這門課的初衷、理念,並表示,研究院將在通識教育、公共藝術教育以及創新創意教學方面繼續做出不懈的努力。
Adams教授攜夫人共同參加了開幕式,他首先感謝了南京大學一學期以來對他教學的各項支持和幫助,同時感佩南大深厚的科學、人文底蘊以及學習氛圍。談到自己的課程,Adams引用愛因斯坦的話「真正標誌著智慧的不是知識,而是想像力」來解釋他的設計初衷。他認為南京大學的學生非常優秀,完全具有突破自身專業限制的能力,具有不可限量的創新創意能力。考慮到大多數選修這門課的同學都沒有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因他設計了「拼貼」這一後現代藝術創作手法讓同學們可不拘泥於專業技能的限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將這種想像力變成具體的作品。事實證明,效果非常好。一學期的教學讓他感覺振奮且收穫頗豐,他表示願意在南大繼續從事自己的藝術教育事業。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月15日,新學期伊始,該展覽將移師仙林校區繼續展覽。屆時,圍繞「拼貼藝術」、「創意」、「創新思維」等命題,Adams教授和他的藝術研究院的同仁還將借展覽之際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同時,Adams教授的藝術設計課程也將在下學期繼續開設。
拼貼與創造
——通識課「藝術:插圖與設計」匯報展
當下中國最典型的特徵之一就是無處不在的、熱情的創造力:「創造力」讓底層逆襲,經典反轉,石頭變成黃金;而「熱情」則是維持創造力源源不斷的根本,尤其當它與「青春」結合時迸發出來的巨大能量彌足珍貴;「去中心」或是呵護「創造力」與「熱情」的結構性基礎——權威要退入後臺,甚至「神隱」,貌似平凡的個體走上舞臺,當創新被鼓勵,失敗被寬容,「探索未知和可能」成為普遍氣質的時候,一個我們正在期待的創新、創業的時代或能完美降臨。
將「創新創業」和「通識教育」結合起來是我校教學革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美國楊百翰大學的Gary Adams教授選擇了「拼貼」作為訓練同學們創造力的方法,真是一次漂亮的巧合。此次展出的60餘幅作品,是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為全校同學開設的通識課——「藝術:插圖與設計」的教學成果,Adams正是這門課程的老師。「拼貼」既是後現代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後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創作方法。當然,拼貼過頭,有可能變成胡鬧。但無論如何,「拼貼」具有一種寶貴的能動功效,即它向創造者揭示了一種關於「表達」的無限可能。不再限於材質——但凡是造物主的饋贈,無論是石頭、羽毛、金屬、草木,都可化身為自我表達的形式或語言;不必遵循先輩大師的法則和規範——古典、現代、流行、民間等等,各種文化資源皆可為我所用。在這裡,重要的是自我意識的張揚,寶貴的是創造力的勃發。拼貼當然不能胡鬧,它依舊是一種帶著鐐銬的舞蹈。此次拼貼展的主題是「南大面孔」,每位同學要用一個視覺意象表達自己關於南大的認同。換言之,手法雖然可以多樣,材料可以任意使用,形式也可不拘一格,但是「自我」、「認同」以及隱在背後的「南大氣質」是必須兼顧的命題,同學們的創作或是稚嫩的,但他們的設計無不在努力回答三個問題:我能做什麼?世界因為我可以怎樣不同?我能成為誰?——在這裡,他們要找自己的「南大面孔」。
惟願「創新」不已,「創造」永恆!
策展人:祁林 Gary Adams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