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是一種藝術創作技術。將紙張、布片或其他材料進行糅合、重組、疊加,從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藝術整體,使其在視覺上具有敘事性,呈現出一種由原始素材而拼接形成的全新概念內容。
立體派拼貼(Collage) 一開始產生的靈感據說來自於著名的畫家畢卡索和布拉克偶然看到的巴黎街頭貼滿層層海報的牆面,而法文Coller也就是黏貼東西的意思。
畢卡索和布拉克
畢卡索和布拉克興趣相投,風格相似,在油畫中都摒棄了直接表現自然的手法,誇大並扭曲了物體及其各個面的幾何圖形,「立體主義」風格因而得名。成為摯友後的倆人對於立體派拼貼的共同投入促進了立體主義早期的發展與建立。
畢卡索第一副純粹精緻的拼貼畫作品《藤椅上的靜物》模糊了藝術中真實與幻象的區別,引領了拼貼藝術的潮流。
畢卡索著名的作品《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中,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都以剪貼的報紙來呈現。
布拉克的《單簧管》畫面結構既樸素又嚴謹,不同的紙片和輕淡勾畫的線條,都成為一種特殊的元素。使紙片有了依託,甚至還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感。
畢卡索和布拉克開創的拼貼畫,打破了藝術家的傳統創作風格。各種不同的元素進行整合重組,將一個個看似不相干的元素、不同材質的事物放在同一個畫面上來體現一個主題,這一藝術創作方法受到大眾和設計界推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達的藝術家們更豐富拼貼概念,不論是文字片語、殘缺圖片、大量製作的廣告印刷品、報紙雜誌上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動手剪貼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材料。
達達主義代表作《波蘭騎士》
事實上,拼貼的手法多元化,不僅僅在創作的顏色、肌理和質感上有變化,其中遊戲的性格和反諷的趣味,非現實的重組和敘述手法,在後來都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和觀念 。
在《用達達餐刀切除德國最後的魏瑪啤酒肚文化紀元》中的分裂與碎解,漢娜·霍克用照片拼貼的方式反映了魏瑪德國多樣化的社會斷面,展現出她作為女權主義達達先鋒的面貌。
拼貼畫利用剪報、廣告畫、攝影相結合的方式,將殘破、瑣碎的元素嫁接,不同質感的畫面、強烈色差和畫風的對立營造出奇妙的立體空間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包裝下是對構圖搭配能力的考驗。
Lara Lars的風格是當下網絡當紅的「蒸汽波」&「復古」情懷,藍粉相間好比應援色的調調,搭配著建築與上個世紀的女神,透露著野獸派藝術的氣息。誇大化的手法表現人物在建築之間的穿梭,與畫面的色調呼應的看出了趣味。
如今拼貼的手法和工具也越來越多,原本的手工製作也可以由PS來輔助完成,與流行文化的貼合也更加緊密,拓寬了拼貼的敘述路徑,並廣泛運用於平面設計、景觀、插畫、攝影等各個領域,賦予更加豐富的超現實性與創意性。
平面設計
北京藝術家賀翀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將拼貼作為主要創作手段的藝術家。賀翀在生活中的另一個身份便是與Lomo相機打交道,就如同Lomo的理念一樣,復古與迷幻是他的專屬風格。
景觀
INS設計師Diviine Designs將城市景觀與自然風景結合在一起的夢幻作品,加入了自己天馬行空的創意,賽博朋克式的浪漫與蒸汽波的超現實主義令人恍如夢境。
插畫
Morgana創造了精美細緻的混合媒介拼貼畫。 她的作品以廣泛的神話和寓言中的人物為特色,與永恆的人類對幻想和魔法的迷戀進行對話。 在這個最新的系列中,夜晚和黑暗的是複雜作品的立體模型背景,她從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中剖析和創作。
攝影
歌手Ariana Grande 用各種濾鏡和拍立得 app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家潮流。其團隊在名為 「Sweetener」 的 ins 帳戶上持續更新其ins長卷,用拼貼的方式記錄A妹的工作日常,宣傳單曲和專輯。用既有審美又有創意的方式,結合媒體平臺的特質,給其職業生涯打造一幅永不完結的視覺長卷,記錄其中的高光時刻。
歐洲平面設計大師柯裡莫夫斯基說過:
「在各種藝術形式走到盡頭的時候,對片段的截取與整合,成為後現代的標誌之一。」
拼貼藝術會不會是一種終極指向呢?不得而知。重拾記憶的碎片,在偷來的蛋糕上抹上自己的奶油,這不僅是在創作,而是全新的創造。無限次切割再經無限次的重組,藝術自身的概念極端的擴大。
小心,其實藝術,就在你的身邊,或許就是你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