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咖啡因轉化為非刺激性茶氨酸的N9-甲基轉移酶的發現與鑑定

2021-03-05 生物催化夢工場

咖啡因是黃嘌呤生物鹼的主要成分,在許多受歡迎的飲料中十分常見。由於咖啡因偶爾會產生副作用,以自然的方式減少咖啡因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稀有茶樹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 (Kucha)中,咖啡因可以轉化為非刺激性苦茶鹼,苦茶鹼具有鎮定、抗抑鬱、提高記憶力等諸多優點,且不會像咖啡因一般,引起焦慮、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苦茶鹼合成涉及咖啡因在C8的氧化和N9位的甲基化。然而,其潛在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來自暨南大學的何蓉蓉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9-methyltransferase involved in converting caffeine into non-stimulatory theacrine in tea」的研究,鑑定了來自Kucha的苦茶鹼合成酶CkTcS,它以1,3,7-三甲基尿酸而不是咖啡因為底物,具有新的N9甲基轉移酶活性,證實了C8氧化發生在N9甲基化之前。CkTcS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N9甲基化所需的關鍵殘基,為茶樹中的咖啡因N-甲基轉移酶如何通過微調其活性位點來催化區域選擇性N-甲基化提供了見解。

作者首先分析了苦茶和普洱的黃嘌呤成分(圖1c),發現苦茶中與普洱的黃嘌呤成分存在差異,苦茶葉中含有苦茶鹼,而普洱葉則沒有,顯示苦茶中可能存在一種甲基轉移酶,實現苦茶鹼的合成,通過提取全RNA並進行轉錄組測序,以茶葉來源的咖啡因合酶(具有N1、N3-甲基轉移酶活性)為探針進行BLAST分析,從中找到了N-甲基轉移酶的部分N端序列,通過PCR擴增得到三段甲基轉移酶序列,分別命名為CkCS、CkTbS、CkTcS。對這些酶進行進化樹分析及功能鑑定,發現CkCS、CkTbS分別為N1/N3和N3-甲基轉移酶,而CkTcS則具有N9甲基轉移酶活性,可以將咖啡因轉化為苦茶鹼。然而,該酶也在普洱中發現,但通過轉錄水平分析發現,普洱中的CkTcS表達量十分低,因此普洱中不含有苦茶鹼。

作者進一步解析了該酶的晶體結構,分析了該酶活性口袋胺基酸作用,發現T31對N9位甲基化的選擇性具有重要作用,R226、I241、C270則固定底物分子,使得攻擊構象更易形成。這些研究結果對無咖啡因飲料的開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為開發一種保留咖啡因風味及有益效用,並去除咖啡因的不良影響的飲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1. 普洱、苦茶中主要黃嘌呤生物鹼的定性定量分析

論文:Y.-H. Zhang, Y.-F. Li, Y.-J. W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9-methyltransferase involved in converting caffeine into non-stimulatory theacrine in te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324-7.

相關焦點

  • 胺基酸家族26(非蛋白質胺基酸•茶氨酸)
    ■茶葉中的特有胺基酸茶氨酸(L-Theanine)是茶葉中特有的游離胺基酸,茶氨酸是穀氨酸γ-乙基醯胺,有甜昧。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種、部位而變動。茶氨酸在幹茶中佔重量的1%-2%。茶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它們的各種成分大致相同,但各種成分在不同的茶中的含量有所差異。茶葉中的胺基酸主要有茶氨酸、穀氨酸、天冬氨酸等26種,其中有20種蛋白質胺基酸和6種非蛋白質胺基酸(茶氨酸、豆葉氨酸、穀氨醯甲胺、γ-氨基丁酸、天冬醯乙胺、B-丙氨酸)。
  • 茶中的咖啡因
    摘錄專業的回答:咖啡因特指咖啡鹼,它和茶鹼和可可鹼同屬於甲基黃嘌呤鹼類,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暫時的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但無論是從分子結構還是生理作用均略有不同,從結構上看茶鹼和可可鹼比咖啡因少一個甲基,因此對人體的興奮作用也都比咖啡因溫和許多。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軟飲料及能量飲料十分暢銷,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藥品。
  • 哪種茶咖啡因比較少?
    ▐  茶鹼和咖啡因是什麼關係?咖啡因特指咖啡鹼,它和茶鹼還有那個會害死汪星人的可可鹼同屬於甲基黃嘌呤鹼類,但無論是分子結構還是生理作用均略有不同。從結構上看後兩者比咖啡因少一個甲基,而對人體的興奮作用也都比咖啡因溫和許多。
  • 哪種茶咖啡因比較少?
    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把咖啡因和咖啡畫上等號,但其實在茶和可可中,咖啡因同樣作為重要的呈味和功能性成分存在,那麼茶裡的茶鹼和咖啡因又有著什麼關係
  • 茶葉中咖啡因除了提神,還能抗菸鹼毒害等
    茶葉中咖啡因除了提神,還能抗菸鹼毒害等 茶、咖啡、可可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其中的共同成分非咖啡鹼莫屬,又稱咖啡因。
  • 解讀「茶氨酸」
    但是人們通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些茶喝起來鮮爽,而有些卻更苦澀?為什麼有的茶有一股花香,而有的又是棗香?這些問題如果從生化和審評方面解釋起來,機理相對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多多少少都跟茶氨酸有關聯。說到茶氨酸,一般可以區分為兩個角度來理解:廣義上來說,茶葉胺基酸,用來指代茶葉中的所有胺基酸;狹義上來說,是指「茶氨酸」這一種特定的胺基酸。
  • 可樂和茶葉中都含有咖啡因,為何可樂被大眾拒絕,茶葉則被追捧?
    可樂和咖啡代表中兩種不同的文化,可樂來自於西方,而茶則在中國有著千百年的歷史。最喜歡飲用可樂的是年輕人,茶在中國的受眾更多,不僅中老年人喜歡喝茶,年輕人群體中也有人喜歡喝茶。茶葉中含有茶鹼,而可樂中含有咖啡因,只不過喝可樂更容易上癮。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茶的咖啡因含量遠超咖啡,但為啥不如咖啡提神?
    咖啡因,特指咖啡鹼,它與茶鹼、可可鹼同屬於甲基黃嘌呤鹼類,但是,不管是分子結構還是生理作用都有所差異。從結構上看,茶鹼與可可鹼比咖啡鹼少一個甲基,對人體的興奮作用比咖啡鹼要溫和許多。需要注意的是,咖啡中的確只含有咖啡因,可可果裡也的確是由可可鹼佔了大多數(還有部分的茶鹼和咖啡鹼),但茶卻是個例外:茶中的生物鹼同時存在茶鹼、可可鹼與咖啡鹼,但是茶中的茶鹼和可可鹼跟咖啡因一比,幾乎是可以忽略般的存在。
  • 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二、實驗原理茶葉是人類最佳的天然保健飲料,茶葉中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15種以上,及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藥用成分,茶對血管硬化,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放射損傷、腫瘤、免疫功能降低的防治都有效,這是其他飲料無法取代的。在我國茶葉栽培,加工的歷史源遠流長,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對茶葉的研究越來越深,對咖啡因的研究最多。
  • 不僅僅咖啡裡有咖啡因,茶中也有哦~
    咖啡因特指咖啡鹼,它與茶鹼、可可鹼同屬甲基黃嘌呤鹼類,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暫時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無論是分子結構還是生理作用,三者均略有不同,從結構上看,茶鹼和可可鹼比咖啡因少一個甲基,因此對人體的興奮作用也都比咖啡因溫和許多。
  • 茶的咖啡因含量遠超咖啡,不如咖啡提神?
    >既然提到了關鍵的茶鹼和咖啡因那我們就來掰扯掰扯,這「哥倆」咖啡因:特指咖啡鹼,它與茶鹼、可可鹼(同屬於甲基黃嘌呤鹼類)但是,不管是物理的(分子結構)還是對人的生理作用都有點不同。茶鹼、可可鹼比咖啡鹼(因)少一個甲基對人體的興奮作用比咖啡鹼要溫和許多咖啡鹼(因)在肝臟中被分解的三個初級代謝產物(副黃嘌呤、可可鹼和茶鹼)而茶葉中的生物鹼同時存在茶鹼、可可鹼與咖啡鹼.其中咖啡鹼的含量為約為99.948%,其他生物鹼(茶鹼、可可鹼)佔比不足1%基本可以忽略。
  • 研究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與美國溫安洛研究所Peter Jones課題組、Karsten Melcher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2/DNMT3B3)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闡述了DNMT3A2/DNMT3B3與核小體的結合模式,提出全基因組
  • 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首次獲解析
  • 茶中含有的咖啡因竟比咖啡多?終於找著自己睡不著的原因了
    咖啡因是一種生物鹼,存在於許多植物中,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適量攝入可以提神醒腦,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咖啡因具有較好的水溶性,尤其容易溶解在熱水中。在泡茶和製作咖啡的過程中,咖啡因從茶葉和咖啡豆中轉移到茶水和咖啡中,使得兩種飲品具有良好的提神醒腦功效。目前,除了茶和咖啡,咖啡因在軟飲料及能量飲料中都十分常見,並且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也十分暢銷。
  • 不喜歡茶裡的咖啡因?有辦法
    拿咖啡和茶做比較:一般來說,茶葉含有3.5%的咖啡因,而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為1.1%-2.2%,這麼看,茶葉裡的咖啡因含量確實比咖啡豆多。但是,當我們攝入咖啡因的時候,不是幹吃茶葉和咖啡豆,而是喝泡好的茶湯和咖啡。衝泡的時候,泡咖啡用的咖啡豆要比泡茶用的茶葉多。
  • 茶葉中的咖啡鹼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其實,那是因為這種物質最先在咖啡豆中被發現,因此按例被冠名為「咖啡鹼」!許多人將茶葉中的「咖啡鹼」與「茶鹼」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不同的物質。根據性質來看,咖啡鹼主要有興奮作用,而茶鹼的功能主要是利尿。
  • 茶葉的化學成分及特徵性成分
    茶葉中已知經過分離鑑定的化合物有700多種。 水分:鮮葉的含水量一般為75%~78% ,約佔3/4,乾物質約佔1/4,也就是4斤鮮茶葉做1年幹茶葉。 乾物質中: ① 蛋白質:20%~30%(以下均按乾物質算),  ②糖類:其含量佔乾物質總量的20%~25%。  ③茶多酚:含量佔乾物質總量的18%~36%。
  •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茶葉當中也有!
    都說咖啡能夠提神,多是因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茶葉當中也有,但為何提神的效果卻不如咖啡呢?咖啡真的能做茶的替代品嗎?為什麼不是茶來替代咖啡呢?或者,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講,比如提神功效,又比如兩者飲用對身體產生的不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