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個被稱為中國女人四大「不幸」的段子在網絡上被刷爆:「喪偶式育兒」、「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其實這些嘲諷之中,最令女人無奈的莫過於「喪偶式育兒」,其它你可以不管,但孩子是你生的,你就無法放手。
近日石家莊一對確診夫婦的行程圖引發熱議,妻子確診前去過三十多個場所,丈夫的行程卻是兩點一線,沒有人批評妻子「亂竄」,有網友說:「如不是疫情,無人知曉她的生活。」
的確,這就是現實生活,妻子獨自帶兒子看了2次病,買菜、買文具、買生活必需品,包子就買了7次……,可以想像不外出的時間也是做不完的家務,而丈夫的行程:不是宅在家裡就是在小區附近的網咖,餓了還有麻辣燙。一家三口,只見到一個忙綠的身影。
還有網友說:「我家娃他爸比這還悠閒。」這吐槽我看到了滿屏的辛酸,這就是「喪偶式」育兒,年復一日,日復一日,有人看了說:我不敢結婚。
也有人說:為母則剛,忙點累點都無所謂,配偶的一句:「你不就是帶個娃麼?」這也能忍受,因為心中沒有指望,明白自己身後空無一人,只有自己向前衝。
最讓人崩潰的是,長期缺位的配偶時不時的跳出來,反對你的教育方式方法,你用心給孩子養成的習慣和規矩,他輕而易舉地就破壞了,這就是「詐屍式」育兒。
有一位媽媽吐槽,老公工作在外地,我帶著孩子在老家,我體諒他的辛苦,從不給他添麻煩,她最煩的是老公休假回家的日子,我說孩子少吃冷飲,他就帶著孩子偷偷去吃,我說小孩子不能玩手機,可他卻說孩子也需要放鬆,他還給孩子買平板,我一管孩子,他就和稀泥,現在孩子我一管就給爸爸打電話告狀,我都要被氣瘋了。
這就是「詐屍式」育兒,有人說,家庭教育就是需要一個嚴厲一個慈祥,一個給孩子立規矩一個在孩子受委屈時哄一下,這樣的想法是不錯,但是卻被現實打臉,就像上面那位爸爸,因為長期缺席,想和孩子拉近距離,為了彌補孩子,就開始偏袒孩子,這讓讓媽媽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些規則全部坍塌,還製造家庭矛盾,這樣更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說:「管孩子,只需要有一種聲音。」
那麼這種「詐屍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呢?
1、 降低父母的威信,孩子缺乏安感
父母一方長期一人帶孩子,孩子對其產生依賴感,完全相信這一方面,一些好的制度,好的習慣一經養成,都已經養成好的默契,而且在孩子面前也比較有威信,如果這時,另一方突然插進來提出反對,孩子有了依靠,就會發起挑釁。
朋友的兒子剛上幼兒園,一天早晨正準備出門,看見出差回來的爸爸給買了一個大汽車,就問:媽媽,我可不可以不去幼兒園?朋友說:「不行,小朋友沒有特殊原因就必須去幼兒園。」孩子還是不情願,這時爸爸說了一句:「小孩子,少上一天幼兒園是多大的事兒?孩子想在家玩就讓他玩唄!」這一下孩子一聽,直接就宣告今天不去了,朋友氣急,就和先生吵了起來,孩子一看爸爸媽媽吵架,滿眼的恐懼,哭著說自己去幼兒園。
當天,朋友接孩子回家時,孩子就不怎麼願意搭理她,後來發現孩子在幼兒園畫的畫,媽媽是一隻大怪獸,嘴裡還噴著火。
朋友說,這件事讓她氣憤好久,孩子爸爸天天忙,她也不指望什麼,可是他這一跳出來說一句話,朋友就要和孩子調節好長時間。
2、 影響孩子的是非觀,造就「兩面派」的孩子。
當媽媽教育孩子時,爸爸不問緣由就插手,這就讓孩子覺得爸爸和媽媽意見不統一,孩子都比較聰明,很會「鑽空子」,他知道媽媽這行不通,可以去爸爸那,時間長了孩子根本沒有是非觀,只知道去有利於自己的那一方傾斜,也造就了「兩面派」性格。
有的孩子一脫離父母的視線,在外面調皮搗亂,當老師通知家長時,這時很多家長是不相信的,因為孩子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表現的十分乖巧。更有甚者,懷疑老師是在污衊孩子。
3、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夫妻雙方教育理念不統一,特別是這種「詐屍式」的爸爸,時不時的跳出來和媽媽唱反調,必然會引起媽媽不滿,就會產生爭執,久而久之影響家庭的和睦,再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理會受到很大影響。
曾有個學生,以前學習成績很好,也十分開朗,是個愛笑的小女孩,可是現在變得很憂鬱,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我和她談心,孩子就說:「爸爸工作忙,平時也顧不上我們,媽媽對我很嚴格,爸爸偶爾回家看見我要做那麼多功課就會心疼我,讓我休息一下,或者帶我出去玩一下,其實每次休息或者玩我都不敢,媽媽一定會反對還會一大堆嘮叨,然後爸爸媽媽就吵架,每次都是。爸爸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我覺得是我太沒用,是我什麼都做不好他們才吵架,我心裡特別難過。」
你看,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多麼沉重的負擔,父母意見相反,孩子就變得混亂起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甚至自己都厭惡自己。
給那些「詐屍式」育兒家長一些建議:
1、 夫妻同心,教育理念也要統一
對於孩子教育,缺位的一方要和伴侶站在同一角度,可能你的缺位使得你對家庭對孩子並不了解,這時你應該多從對方身上學習。
即使你有不同意見,也不要當孩子面表現,可以關起門溝通,哪怕關起門打架也比當孩子面反對好得多。
2、 學會閉嘴
夫妻之間,長久之道是示弱,不是不停地指責,曾在《好的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愛上對方》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閉不了的嘴,好不了的婚姻。
夫妻之間爭吵可能就是因為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大人是發洩了情緒,但在孩子眼裡就是災難。即使你看不慣對方面對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要指責嘮叨,換種方式溝通,或者你來接替,放對方休息一下。
3、 學會尊重對方
所謂恩愛就是好好說話,相互尊重,一起成長,只有父母恩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孩子的底氣和最大的依仗。
歸根結底,想要改變這種「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爸爸或者是家庭裡長期缺位的那一位要主動參與進來,一起分擔家庭的責任,家庭是兩個人的舞臺,不要讓一個人唱獨角戲,更不要隨意指責,睿智的夫妻都懂得互相尊重,也懂得如何去關愛家人。
願所有的夫妻都能懂得如何關愛孩子,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