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課程思政指南 助力學科專業發展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高級研修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制專題班)」現場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9日,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高級研修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制專題班)」在上海交通大學開班。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上海市《關於深入推進上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進一步聚焦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關鍵環節和實踐問題,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培養一批課程思政管理核心骨幹和業務指導專家。

  教育部思政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僑務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高德毅,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研究院(籌)黨支部書記、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宗愛東,及滬上各高校課程思政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近120人參加研修班。研修班由宗愛東主持。

  加強頂層設計 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丁奎嶺作首場報告。他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推進情況,結合交大人才培養理念,細緻分析了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設計思路和改革措施,並介紹了交大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團隊、課程、教師典型案例。他提出,近年來,上海交大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工作,構建「黨委領導、黨政共管、教務牽頭、院系落實」的工作機制,繪製課程思政建設的「設計圖」,編制課程思政建設的「施工圖」,描繪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圖」,從科學設計教學體系、分類推進課程建設、全程融入課程教學、提升教師教育能力、完善質控激勵機制、理順機制強化保障6個方面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高德毅圍繞「全面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及政策思考」作輔導報告。他向與會學員介紹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導向以及上海市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的一系列實踐,詳細解讀了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完整地呈現了課程思政從理念到行動再到示範的歷程,以及未來走向規範的展望。

  會上,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曹揚、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周立旻、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肖軍華分別作輔導報告。

  發揮協同作用 加強課程的設計與整合

  曹揚介紹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與實踐。他提出,上海課程思政從1.0到2.0升級版,其中1.0基本弄清了課程思政的主要要素,而課程思政2.0升級版可能會遇到一些新問題,比如學院管理制度、教師管理、教師輔導都要升級,除此之外2.0版需要重視調研成果的及時充分應用,需要發揮輔導員和實驗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課程思政中的協同作用,以及需要加強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整合作用,提高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加強實踐環節中的課程思政建設等。

  周立旻結合《地理學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的編寫經驗,提出課程思政頂層設計要以培養方案為抓手,形成課程思政的總體規劃。課程思政指南的整體編制要立足學科特色,做到師德師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學設計五要素協同,以及專業學習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在基本建設方面,要以培養方案牽引專業課程思政的設計,圍繞課程設置結構,調整專業課程體系;以OBE模式,重構教學大綱;推動示範課程建設,分步驟重構教學案例,提取並強化課程思政元素;銜接國家需求與學科前沿,以一流科研支撐起一流的課程思政;以大工程、大情懷為抓手,重構以野外實踐教學為特色的專業思政;最終將課程思政2.0升級版從上海溢出服務全國。

  肖軍華分享了同濟大學交通學科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指南編制的經驗。他表示,同濟大學面向全國25個省份的交通運輸學科教師發放了132份問卷,對課程思政教學現狀進行了調研,總結出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背景下,同濟大學成立了國內首個交通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編制了《交通運輸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該指南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與三全育人融合,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相結合,挖掘學科專業的思政內涵,構建課程思政群和課程思政鏈,形成了完整的課程思政體系。

  學員們一致認為,本次研修班的輔導報告既有課程思政總體精神的高位解讀,又有各校、各學科、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的實踐分享,內容豐富、啟發性強。大家紛紛表示收益良多,進一步提高了對課程思政重要意義的認識,也對自身開展課程思政提供了許多可供參考的經驗和途徑。

 

相關焦點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本文從深刻認識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現實意義出發,系統分析了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困境、學科—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繫,以及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基本內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總體目標,提出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策略,並討論了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專業思政全過程和課程思政各環節。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專業學位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相結合...
    2015年,人口研究所開始招收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五年間,人口研究所始終以國家需要為導向,以老齡和殘疾領域為培養方向,旨在培養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也在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社會工作專業學位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相結合的特色實踐。
  • 淺談我所理解的課程思政
    在這方面,上海市近年來推行的「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上海經驗」。目前全市「課程思政」整體試點校12所、重點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實現全市高校全覆蓋。各高校已建設「中國系列」課程近30門,綜合素養課程175門,近400門專業課程申報開展試點改革。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試論述一些關於課程思政的前要理解。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一、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現實依據及其深刻內涵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充分挖掘與有效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點及面、覆蓋所有學科課程,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給,構建多視角立體式的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 強勢學科領航,打造思政「金課」
    讓強勢學科領航課程思政,在同濟大學,當思政之「鹽」溶於各學院的各門課程後,教學有滋有味,育人潤物無聲。 創新課程設計,挖掘「硬核」專業課程的德育元素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楊曉光的課堂,總會時不時響起掌聲。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高度重視「金課」建設,從精品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到在線開放課,再到國家一流課程,產生了一批課程思政的優秀案例。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在疫情防控期間,創建了課程思政「空中課堂」,結合疫情防控和中醫藥學科專業特色,打造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育人高地。四、積極組織交流培訓,不斷增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 我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了這些要求和任務~
    、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圍繞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切實落實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高職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和研究生學位基本要求,從學科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實訓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激勵機制等進行整體統籌和系統謀劃,課程思政建設覆蓋到所有院系、所有學科專業和所有教師,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寓價值塑造於知識傳授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學校還通過舉辦培訓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思政意識和育人能力,形成了一批以教學名師為引領,年齡、專業、職稱等結構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材料學院「建築材料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土木工程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分別形成了以河南省教學名師王欽亭、姬玉榮和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鄭德順為核心的教學團隊。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這成為課程思政的緣起。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並指出「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這一指示把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提升到新的層面,是對課程思政認識的深化。
  • 潤物細無聲是課程思政的應然樣式
    挖掘特色:凝練課程思政文化資源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在內容和形式上分別進行設計或遴選,並通過積極、有效的組合加以推進。一方面,應用型高校的課程思政十分注重挖掘地方優質文化資源,以具有親和力的優質資源助力「文化育人」。部分高校運用革命文化資源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形成了院校特色。
  • 我校召開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藍芳 攝影 宗琪琪)11月30日,南開大學在八裡臺校區召開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副校長王新生、教育部黨組派駐南開大學黨建工作聯絡員汪曣出席並講話。  會上,物理科學學院劉玉斌教授、化學學院邱曉航教授、公共英語教學部唐磊老師作為入選課程負責人代表分享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經驗,以「課程思政是一流課程的核心和靈魂」「點亮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大學英語類課程中的思政教學嘗試——以《思辨式英文寫作》系列課程為例」為題深入探討了如何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育人效果。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課堂教學 推進課程思政
    內容提要:培育時代新人,既要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切實推進改革創新,更要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完善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培育時代新人,既要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切實推進改革創新,更要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完善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
  • 【聚焦|課程思政】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學》:守正創新,打造治國理政...
    《公共管理學》是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學科通修課),由呂志奎教授、張慶才副教授、周茜助理教授主講。這門課程入選福建省2019年首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計劃和廈門大學2019年「課程思政」建設計劃、「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計劃、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計劃。
  • 入味入腦入心:西北師大的課程思政「三部曲」
    西北師大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專業學生張佳薇和她的15個學妹化聲為行,發揮專業所長,為聾啞人錄製手語版防疫指南。在這次疫情大考中,該校500餘名師生志願者堅守抗疫一線,書寫著西北師大師生的情懷與擔當。西北師大學生用手語為聾啞人提供防疫指導。
  • 李向東:重新定義「專業思政」
    「專業思政」如何破題?如何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為了這門課,啃了一本又一本國內外天文參考書,放棄了大量的休息時間廣泛閱讀,篩選出一批有價值的歷史典故和天文學家事跡,對天文知識部分進行精心設計,力爭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統一,李向東重新定義了「專業思政」。
  • 【中國電力報】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課程思政建設...
    《自動控制理論》是一門晦澀難懂的專業基礎課,卻對構建自動化專業知識體系和學生讀研深造至關重要。課程負責人袁桂麗老師花了兩年的心血,將育人元素的挖掘和深化課程改革有機統一了起來,並獨創了問題導入、啟發思考、理論講授、歸納總結、案例分析、思政融入六段式的教學模式。
  • 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高校打造「金課」有高招
    學校還實施了「吳玉章課程思政名師工作室計劃」,評選設立多個「吳玉章課程思政名師工作室」,通過深度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針對性和教書育人實效。此外,學校還選派教師參加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比拼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水平,相互促進。
  • 閩南師範大學:打造「三個課堂」 讓課程思政有「新」更走「心」
    近年來,閩南師範大學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探索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著力打造「專業課堂」「第二課堂」「雲端課堂」三個課堂,構建特色課程思政體系,推進「三全育人」有「新」更走「心」。
  • 合肥七中教科研處:敢為人先開思政課程先河、凝心聚力創課程思政高地
    合肥七中思政課程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會場本次會議由教科研處童有彩主任主持,學校全體中層以上幹部,各學科教研組組長,全體政治學科教師參加會議。他指出,思政課程教學研究會的成立開省內之先河,是七中充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新之舉,也是貫徹「書記引航、專家引領、教師引導」課程思政理念的創新之舉。傅教授於百忙之中接受聘任是對合肥七中思政課程教學成果的肯定,相信在各部門各處室的協作下,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我校思政課程教育教學必能再上一個新臺階。同時希望藉助高校前沿科研資源,加強溝通,實現資源共享的疊加效應,高中高校的同頻共振,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
    日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廣東輕工」)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通過團隊協同攻關方式,聚焦標準研究、課程建設、教學指導、考核評價、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等課程思政建設重難點問題,研究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新載體,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推動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