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一手】記憶裡,有一碗涼粉兒

2021-02-27 微新廣漢



在《舌尖2》中,有這樣一句旁白: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裡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今天,要和我們分享他記憶深處味道的主人公是——張黎。


他偶爾犯二、偶爾深沉、偶爾又很文藝!

張黎說,小時候最幸福的事情是和小夥伴玩耍後,還能吃到走村竄巷擔著扁擔在村子裡叫賣的涼粉,那時候de涼粉,5毛錢一大碗,再讓老闆多放點兒他獨家配置的辣椒油……

就算是去趕集,一定會先拉著媽媽的衣角去吃好幾碗酸酸辣辣的涼粉,吃完了,抹一抹嘴,才能心滿意足的該幹嘛幹嘛去。


轉眼間,畢業咯!!但卻還是常常經不住誘惑

在路邊攤坐下,點一碗涼粉兒……等著攤主從大塊涼粉上刨出長長的絲堆在碗裡,澆上調味汁,送到手裡。那味道雖然和小時候有差別,但總能勾起曾經最美好的回憶。


豌豆涼粉兒、米涼粉兒、玉米涼粉兒……各式各樣滴,似乎涼粉伴隨了整個童年,似乎只要記憶裡那一份涼粉兒的味道還在,我們的童年就不會走得太遠!!!

心血來潮,為了那找回童年的感覺……今天,張黎要帶我們一起感受從玉米粒到玉米涼粉兒的完美蛻變——親手製作玉米涼粉兒!


將玉米用水泡軟,大概需要泡5個小時(PS:你可以晚上睡覺之前就泡起,第二天早上起來再撈起來,那時間絕對足夠)


把泡軟的玉米碾碎,以前是用石磨,不過現在都用機器打了,邊加水邊碾碎!(家用攪拌機也可以攪碎哦!)

這就是打完之後的玉米漿,將其放在盆裡大概1到2個小時,使其殘渣沉到底;(拍照的時候手抖了一下,請見諒)
接下來使用紗布,將裡面那些殘渣給瀝出來,留下那些漿,邊瀝的時候需要邊加水;這一步完了就得到了我們所需要的精華了……

瀝下來的玉米渣渣還可以做饃饃哦……


之前的步驟都是製作玉米漿的過程,接下來就是燒火製作涼粉的過程了

先加水將水燒開,然後慢慢的向裡面添加剛才製作出來的玉米漿,一邊添加,一邊攪拌,將玉米漿放完後,再燒一會就可以將玉米糊糊舀出來,放到盆子裡了……
這個時候玉米糊糊還是熱的,顧名思義,需要放到盆子散熱,冷卻後就變成我們的涼粉了。接下來就是添加佐料了,這就需要大家自由發揮了,肯定不能少的就是辣椒了。

製作涼粉兒,其中有個關鍵的訣竅就是怎麼能使涼粉攪出來是偏老、偏嫩還是適中,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奧秘了!!

本欄目編輯

- 劉藝 -

「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向懂生活、愛生活的你致敬。」

不僅要端上桌給我們打牙祭,還要端上「微·新廣漢」眼氣微粉們的口水哦!

可郵箱xgh777@163.com

可電話0838-5252415

相關焦點

  • 兒時的夏日回憶 - 來一碗麻辣涼粉和桂花紅糖冰粉
    小時候,每當放暑假了,我就會去外婆家住一陣兒。在外婆那裡住著,是我記憶中最歡樂的童年時光。因為平時父母對我的管理非常嚴格,在家沒法撒瘋兒啊。去了外婆那兒,嘿嘿,其實就是隔輩兒親,啥都不管我,要什麼給什麼,快樂極了!還好我不是熊孩子,沒有做出一些讓她非常頭疼的事兒。外婆現在都還誇我,說我從小就乖,懂事,哈哈。在外婆那兒,印象最深刻之一的就是麻辣涼粉。
  • 一碗涼粉
    然而,記憶裡,三十年前的那碗涼粉卻是那樣清晰可見的好吃。    那年哥開始打工,幹很重的活掙錢貼補家用。掙到第一份工資,把錢交給媽媽,自己只留了幾塊零花錢。禮拜天的早上,哥親自給我扎倆羊角辮,說,吃完飯帶我進城。
  • 涼粉記憶(之一)
    有水就好,遊個泳,多涼爽啊。可城裡頭,哪會到處都有水呢?於是人們想到,去喝一碗涼粉吧!    坐下,喝上它一碗,沁涼得很,直透心田哇!不禁驚喜起來:你這,可是正宗的涼粉?那不,正宗的、山野的涼粉仔做的呢,好吃不?太好啦,怕有二十年沒吃了。我由衷發出感慨。再來一碗,獎你的!不,不。憑什麼?不憑什麼,就憑你這麼有眼力,你第一個吃出來是涼粉仔做的。還有你第一個誇我。
  • 記憶裡的那一碗清涼,才是如皋人這個盛夏最貪戀的甜蜜……
    立秋已過,秋老虎猖獗晌午過後,滾燙的空氣如今喝著冷飲 吹著空調度夏仍會懷念起記憶裡的夏天
  • 舌尖上的故鄉——「刮絲涼粉兒」
    今天,發現故鄉帶你走進「刮絲涼粉兒」。涼粉就該涼著吃!文|谷小龍  如果你到我的家鄉開封,好客的開封人如果帶你吃小吃,那一定有炒涼粉這道美食,紅薯澱粉做成的涼粉兒,切成長方塊,在一個大的平底鍋裡,淋上開封豆醬,用一個鍋蓋悶起來,如果你用開封話說:「多要硌渣兒(這個詞我實在不知怎麼寫,只能根據讀音猜測了!)」,老闆就知道你是會吃的人,就用鐵鏟往涼粉上淋些水,這樣,等涼粉熟了之後,就能剷出焦脆的鍋巴。
  • 優步食堂 記憶中那碗涼粉的味道
    昨晚奶奶給我打了電話說是有好吃的讓我回家吃下班後一進家門就看到了一碗做好的涼粉
  • 麻辣涼粉兒
    涼粉是夏季最受歡迎的一道小菜兒,清涼Q滑的口感,麻辣酸爽的味道,在炎炎夏日裡讓人胃口大開,製作起來也非常簡單哦。
  • 山城的夏 都是清甜的涼粉兒味
    就在一家人唉聲嘆氣的抱怨聲中,遠處傳來一聲清脆的叫賣聲:「山城涼粉兒,清涼解暑,快來吃一碗呦!」這聲音由遠及近,不一會兒,一個戴著草帽,肩上搭著毛巾,背上擔著一個木桶的婦女出現在眼前,在我們旁邊擺下了攤檔。才幾分鐘時間,攤檔就被路人們圍起來了,大家人手一碗涼粉,也沒地方坐,要麼端在手裡邊吃邊走,要麼在樹蔭下蹲坐下來吃。
  • 自製開胃涼粉:按照比例操作,一準兒成功
    涼粉並不難,按澱粉和水的比例操作,一準兒成功。強調一下,澱粉和水是按容量配比的,不是按重量,所以要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杯碗啥的。
  • 全年的鐵板涼粉免費吃!
    從裝修的黑紅配色就感受到了「最潮小吃店」的氣息,這是一家賣各種粉兒的店,炒涼粉、酸辣粉、米粉全都有!經過改良的味道,更能滿足喜歡創意的年輕人!來自重慶的味道,刺激舌尖每一寸的味蕾,一碗酸辣粉絕對讓你過足癮!吸飽了麻辣湯汁的粉,根根晶瑩透亮,非常Q彈有嚼勁,一口下去,酸、麻、辣、爽、滑,人生都圓滿了~
  • 自製開胃涼粉:按照比例操作,一準兒成功
    涼粉並不難,按澱粉和水的比例操作,一準兒成功。
  • 涼粉、賣涼粉
    一路走,一路喊:「涼粉,賣涼粉」。有路人見了會說,來碗涼粉。賣涼粉的放下籮擔,順手用毛巾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從扁擔上解下幾條小板凳,順手放在籮擔邊上,讓吃涼粉的人可以坐著吃。然後推開籮擔上的木架子,木架子上擺著紅糖醋罐,籮擔裡放著飯碗調羹。        賣涼粉的先從籮擔中拿出幾隻青瓷白碗,又用調羹從放紅糖的玻璃罐中挖了一調羹紅糖,在碗裡慢慢將紅糖磨成紅糖水。
  • 一碗涼粉做了40年!廉江這條「涼粉草村」承載幾代人記憶……
    清洗涼粉草,挑除雜質《本草綱目拾遺》裡也曾提及:「仙人凍,一名涼粉草。出廣中,莖葉秀麗,香猶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飢,山人種之連畝,當暑售之。」《中藥大辭典》記載:涼粉草性味澀、甘、寒,具清暑解渴、涼血解暑及利尿之功效。
  • 到武定東坡,不吃一碗涼粉,白來一趟!
    東坡涼粉用本地出產的優質桂朝大米和布咕嚕山中流淌出來的山泉水加工而成,滑溜溜的、軟乎乎的、綿悠悠的、香嚕嚕的、甜津津的。先把大米放在盆裡浸泡,把石灰石放在火炭裡燒熟燒泡,或把石灰放在鍋裡爆炒,放在盆裡泡水澄清,泡好的米磨成漿,米漿與石灰水一起放入大鍋熬煮,先用旺火煮沸,然後小火熬煮,並用木棒在鍋中不斷攪動,使米漿凝固,涼粉就做成了。
  • 如果《讓子彈飛》裡吃涼粉的是郭德綱會怎麼樣?
    今天這講茶大堂來了不少人啊,門裡門外,十幾萬人。胡萬:哪兒有這麼些人啊!對了,郭爺,我聽說您今早吃涼粉的時候,吃了兩碗粉,只給了一碗的錢!縣長不是講公平嗎?我今天來為這賣涼粉的討一個公平!郭德綱:十幾個姓萬的人。誒,你是不是姓萬?
  • 專屬興義夏天的味道 關於水晶涼粉的回味與回憶
    夏天的記憶又讓你回想到什麼?是嗨翻天又哭紅鼻子的畢業季還是泳池的清涼與遊泳的歡樂?關於夏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每個人也有專屬於自己的回憶。但對於夏天的味道我想興義人都是一樣的,不是商店冰箱裡包裝精美口味不一的雪糕,也不是冷飲店裡五顏六色的冰淇淋,而是街邊小店裡的水晶涼粉和蝦子涼粉。
  • 綠豆涼粉,夏日心頭的白月光!
    在吃貨的世界裡,沒有涼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入口涼絲絲滑溜溜,同時凌厲的料汁隨著嗦粉時的吸力長驅直入到口腔,碰撞唇舌,幻化出妖嬈鮮腴的滋味~~~唐代孟詵在《食療本草》中提到綠豆具有「和調五臟,安精神」「去浮風,潤皮膚」的作用,「煮汁,止消渴」「宜常食之」。
  • 舌尖上的涼粉|湯紅軍
    每每行家早攤兒到街,食客便不間斷,或坐或立、或吃或捎,生意出奇的好。  每年立冬前後,涼粉攤兒都會增加熱炒鍋灶,我會如常專門前往解個嘴癮,再與師傅敘敘家常。行師傅說,熱炒一鍋一般需要3至5分鐘,燜的時間越長,涼粉外皮越焦嫩。師傅在厚厚的廣底鍋中倒上點油,往灶膛攢了幾根劈材,火便旺旺地燃起來了。
  • 一碗澱粉就可以做出來的兩道美食,酸辣涼粉和炒涼粉,你會做嗎?
    一、涼粉1.準備材料:買做涼粉專用的豌豆澱粉。2.操作比例:六碗清水,一碗澱粉。3.澱粉糊:先把澱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其中一碗清水,攪拌均勻備用。4.把剩下的五碗清水倒入鍋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然後倒入調好的澱粉糊,要一邊倒一邊不停攪拌,一直攪拌至有阻力,成透明狀,筷子撈出來能掛到筷子上然後關火。
  • 揚州的涼粉|張鴻
    賣涼粉的挑著擔兒,一頭放著一大坨涼粉,另一頭是作料瓶兒,好像有七八個,裡面放著長把兒的小銅勺,記得裝有切碎的蘿蔔乾子、香菜末、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