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同雲岡石窟景區融合實景樂舞表演《西天梵音》誕生過程

2020-12-13 大同身邊亊

「五一」假期,由雲岡石窟研究院主辦的景區融合實景樂舞表演《西天梵音》在雲岡石窟景區南建築群(20窟大佛對面)循環上演,驚鴻再現了曾風靡古代的樂舞藝術,並以婀娜的舞姿、渾厚的韻律、傳神的表演贏得觀眾讚譽。該樂舞取材於雲岡洞窟樂舞圖像,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再度藝術創作,凸顯出北魏文化的典雅之美、豪邁之美和柔情之美。記者日前專訪了《西天梵音》主創團隊,探訪其誕生過程與創排細節,進一步揭開樂舞的神秘面紗。

緣起:創作一臺代表雲岡的樂舞表演

《西天梵音》的總策劃人為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特邀中國舞蹈家協會著名舞蹈編導馮魁進行舞蹈編導,雲岡石窟研究院科研辦副主任馬麗霞擔當藝術總監。舞蹈編導馮魁多年前就曾走進雲岡石窟,與雲岡石窟結下不解之緣。由他編排的雲岡舞蹈《小飛天》,2000年參加山西省青少年舞蹈比賽獲一等獎,2004年獲山西省「小荷花杯」舞蹈大賽創作金獎、表演金獎。2015年大同市首屆文博系統「雲岡杯」講解員大賽,馮魁為雲岡石窟陳列館創作舞蹈《講解員的一天》,之後又編排《講解員禮儀操》等作品,讓他與雲岡石窟的關係更為密切。

結合雲岡石窟近些年來的樂舞研究成果,創作一臺貼切雲岡專業水準的樂舞表演,也是張焯一直以來的願望。基於這樣的緣分與契機,2017年張焯與馮魁會面,《西天梵音》就此萌芽。2018年,張焯與馮魁就《西天梵音》舞蹈編排開始正式座談,細緻講述了雲岡樂舞藝術的融合元素,以及它的獨特性,強調無論在音樂創作,還是在舞蹈編排上一定是北魏平城雲岡樂、雲岡舞,確定創作題材為「供養天舞」「多臂神舞」「胡旋舞」和「伎樂天舞」。

創排:不遺餘力將雲岡形象搬上舞臺

藝術總監馬麗霞告訴記者,「萬事開頭難,這是首次由雲岡石窟自主編創雲岡舞,所以擔負這個任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壓力的。似乎在涉及的每一件事情上、每一個細節上都難。」她陪著馮魁及其團隊,根據所編排題材內容查閱相關資料。他們重新走進洞窟,從每一壁、每一龕表現的場景,到每一尊造像的服飾、神情、手勢以及姿態,如胡跪式、V字式,或S形體態等等,細細鑽研洞窟中的圖像。

舞蹈創作方面,主創團隊確定每支舞所表現的舞蹈風格、主題與舞曲格調,比如《供養天舞》以天竺之聲為旋律,《多臂神舞》融合印度佛教梵音元素,《胡璇舞》以西域新疆舞曲為主,而《伎樂天舞》融合印度樂、西涼樂等。馮魁在對石窟造像圖像深入研究後,根據自己對每一支舞蹈的設計情節,一節一節確定篩選音律。在舞蹈動作編排上,參照實際雕刻的舞蹈圖像的同時,考慮到舞臺藝術的呈現,融入大量的藝術再創作。

據馬麗霞介紹,洞窟造像著裝圖為研究院藝術人員設計,馮魁根據圖樣再確定如何更好地將服裝舞臺化呈現,如何選料,如何表現雲岡石窟內涵等等。由於雲岡石窟的雕刻深淺幅度不一,每一尊造像雕刻的角度與姿態不同,且幾乎尊尊造像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風化,因此,每一件服裝的繪圖都不是那麼簡單,需要很多圖像的組合,才能拼接一套完整服飾。除此之外,演出道具「博山爐」是該院數字中心研究人員以3D列印技術製作,由藝術人員塗色。這些,都是雲岡石窟研究院自製。

無論在舞蹈動作的編排、演員的表現,還是服裝道具的設計,主創團隊都有著近乎極致的要求,例如動作夠不夠形象化、表情意境是否到位、首飾髮飾符不符合雲岡石窟風格等等。就這樣,《西天梵音》的編排在2018年11月確定,經過3個多月的排練,於2019年「五一」期間在雲岡石窟景區首次亮相。演出從「五一」至「十一」國慶假期結束,受到觀眾一致好評。

精雕:為早日形成雲岡舞學不懈努力

作為總策劃人,張焯的目標是打造經典與精品,馮魁對藝術的追求同樣精益求精。今年,主創團隊設定了新的目標。馮魁經過對雲岡石窟雕像的進一步研究,對原有的4支舞蹈再度改編創作,同時新增了《金剛力士舞》,調整更貼切北魏,更貼切雲岡石窟的音樂,並由張焯親自撰寫演出講解詞。馮魁還帶領演員去洞窟不斷參觀學習,感受其中的神與韻,在排練中就每一個動作親自示範,要求每一位舞者做到「刻畫人物」。

升級後的《西天梵音》凝聚了主創團隊的大量心血與期待,演出再現了雲岡石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北魏拓跋民族繁榮昌盛的輝煌景象。《供養天舞》中,身著具有印度服飾風格的供養天,斜披絡掖,手持博山爐,傾頌著佛陀的生命禮讚,表達著對佛陀的無限虔誠;《金剛力士舞》再現了威嚴孔武的力士金剛,他們頭戴雙翼寶冠,身穿輕便的戎裝,誓死捍衛佛祖的安全;《多臂神舞》表現了石窟中護法的形象,他們手託日月、弓箭,面容溫和良善;《胡旋舞》演繹了北魏時期皇家、貴族、官僚宴會中的表演形式,初步復原了這種節奏明快、熱情奔放的西域舞蹈;《伎樂天舞》取材雲岡石窟第12窟「音樂窟」,這些樂師們手持各種樂器,諸天伎眾,競相歌舞,共同演繹出佛國盛世的和平樂曲。

馬麗霞說,石窟壁上滿是精美浩瀚的雕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而目前的雲岡舞呈現仍只是冰山一角。正如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成立了敦煌舞研究中心,希望更多的藝術家、舞者關注云岡舞,形成雲岡舞學,這是每位雲岡人共同的心願與動力,也是創作《西天梵音》的初衷與追求。(來源:大同日報)

相關焦點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雲岡石窟景區舉行
    山西晚報訊(記者 劉俊卿)雲岡的初夏,草木葳蕤、蓬勃向上。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切實做好遺產日宣傳工作,雲岡石窟景區開展一系列線上線下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其中,由山西省文物局主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儒風漢韻——漢畫像石拓片展」13日在雲岡美術館隆重開展。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來山西旅遊必打卡的景點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國家首批五A級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名錄,來這裡感受一波氣勢宏偉的雲岡群吧!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這裡凝聚了古代佛教藝術的高峰,作為北魏的國家工程,整個石窟群恢弘壯觀,氣勢雄偉,大山中雕刻的佛像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好多歷史文化,可以請一位導遊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每處石窟的歷史由來。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
    12月7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敦煌研究院等石窟寺研究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專題研究雲岡學學科建設的任務與路徑,共同探討北魏平城在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 大同雲岡石窟榮登「百強榜」第三!
    2020年5月全國5A級景區品牌百強榜發布雲岡石窟景區榮列第三日前,由邁點研究院獨家發布的「2020年5月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出爐,雲岡石窟景區名列第3名,同時,5月雲岡石窟景區媒體關注較高,在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等各大新聞端累計曝光文章數百篇。在文旅融合、全域旅遊迅速發展的背景下,5A級旅遊景區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旅遊已從線下走向線上,我國5A級旅遊景區的新媒體表現活躍,呈現出極強的傳播力,運用新技術促使發布內容更具互動性,令被動傳播變為主動推廣。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源自山西省文物局)日前,由山西省政府、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致賀信,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
  • 雲岡石窟:大同旅行中,最值得去的目的地,附詳細旅行信息
    雲岡石窟是行旅大同最隆重的一步,缺了這一步,你不好意思跟人說你旅行到過大同。 但是其雕刻技藝繼承並發展了漢代的優秀傳統,吸收並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藝術風格。 中期石窟:融合之美 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
  • 雲岡石窟!5A級景區品牌百強~
    雲岡石窟! 12月13日,記者從邁點研究院獨家發布「2020年11月份5A級景區品牌100強榜單」中了解到,山西省4家景區上榜該名單,分別為晉中平遙古城景區、大同雲岡石窟、山西晉城陽城縣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忻州五臺山風景名勝區
  • 大同雲岡石窟,最易被忽視的兩處景點,其實很精彩
    說說我的大同行,大同的第一個行程是雲岡石窟。開心的是,從現在到年底,工作日出行,享受免門票的優惠。位於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雲岡石窟景區入口,很氣派。
  •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走進大同雲岡石窟民族融合 天下大同北魏的文化融合具有先進性雲岡第5窟即「大佛窟」是雲岡石窟保存造像較多的洞窟之一高大巍峨 令人敬畏是雲岡石窟最高的造像
  • 這就是雲岡石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悠悠流淌的武州川水見過很多人的身影行過然而有一段見證與眾不同雲岡石窟景區內秋色美不勝收而如今透過45個主要洞窟、209個附屬洞窟1100多個佛龕、18000餘平方米雕刻面積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恢弘雄渾大同雲岡石窟景區一座洞窟內的石刻佛像頭部
  • 雲岡石窟景區日接待遊客人數達到預約上限
    大同市推出國有A級以上景區工作日期間免頭道門票政策,不僅提升了流量,也帶火了大同的旅遊市場。  熱門景區中,雲岡石窟景區每日接待遊客約1.5萬人次,達到預約遊覽封頂的上限值。華嚴寺每日接待遊客約為3000人次,方特歡樂世界、魏都水世界等國家4A級景區也是人氣高漲。入夜後,古城內清遠街、下寺坡街人潮湧動,古城內的停車場甚至會出現一位難求的情況。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去大同雲岡石窟旅遊,一定要了解的「馬識善人」
    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五洲山,其依山而成,大大小小的佛像鑲嵌在山崖內,雄偉宏大的氣魄震驚了無數的遊人。而它也擁有著華貴的身份,雲岡石窟是中國最早皇家建築的石窟,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如此的龐然大物,卻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歲月,所以它也是開鑿周期最短的一項石窟工藝方面的工程,它的精妙讓無數的遊人讚嘆,同時也吸引了無數的學者來到大同的雲岡石窟進行歷史考察、石刻塑像方面的研究與學習。雲岡石窟內石刻的佛像塑身有五萬九千餘尊,稱這裡為石刻佛像的聚集群落也不為過。
  • 省專項檢查組深入雲岡石窟景區檢查
    12月3日,由山西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任永髮帶隊的全省旅遊景區文化活動場所安全生產專項檢查組深入雲岡石窟景區,檢查安全生產工作。雲岡石窟研究院黨總支書記王雁翔,雲岡石窟研究院副院長任何建國陪同調研。檢查組一行認真查閱安全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等材料,詳細了解消防設施設備使用情況,對景區環境、監控系統、日常管理運營等情況進行了檢查,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體驗佛教石窟魅力 感受傳統文化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歷代開鑿修建,遺存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能留下來的大多可能就是石雕、石刻,大同雲岡石窟,是中國罕見地保存完好的大型石雕建築群,也是久負盛名。千年時光流轉,時間在這裡留下了滄桑,卻也讓那些精美的佛像、雕刻蒙上了古意盎然。高古趣味也好,異族文化、外來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交融也好,北魏統一北方以後,推行漢化改革,促進民族融合,雲岡石窟也可以看到這些變化和時間經緯度。
  • 大同雲岡石窟的旅遊冷知識:出道即巔峰,紅顏多薄命
    雲岡石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標誌。不過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這些年在旅遊界的聲明有些寥寥。可論歷史,論成就,論寶藏,它還真沒怕過誰!這不,如今崛起東山的機會又來了。值此之際,雙魚座也來湊湊熱鬧,帶大家看一看這座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寶藏石窟,有哪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 最近,好多遊客反映: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門票預約不了。原因在這裡
    自七月中旬以來,山西省A級景區對全國遊客實行了免門票政策,讓遊客朋友們得到了旅遊的實惠,但需要提前預約門票,才可以進入景區遊覽參觀。山西各旅遊景區預約門票的方法都及時地公布到網上了。最近,好多遊客向我反映: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門票預約不了。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雲岡石窟的莊嚴偉大是我們所不能想像得出的。」1935年,著名作家鄭振鐸在《雲岡》中感慨,「必須到了那個地方,流連徘徊了幾天、幾月,才能夠給你以一個大略的美麗的輪廓。你不能草草的浮光掠影的跑著走著的看。你得仔細的去欣賞。」  2020年的今天,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雲岡石窟進行日常保養
    本文轉自【中新網】;  5月13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11—13窟的維護保養工作,針對粉塵、裂隙、空鼓、分離等問題進行有效治理。2015年開始,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重點由搶救性保護轉向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保護。
  • 大同雲岡石窟、華嚴寺景區昨起免收門票
    山西晚報訊(記者 郭斌)7月14日起,大同市雲岡石窟、華嚴寺兩大景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將採取對全國遊客門票免費政策。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促進服務業恢復穩定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2020年下半年全省國有A級以上景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對全國遊客免首道門票,疫情防控期間,旅遊景區要實行完善預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