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性景點。雲岡石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標誌。不過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這些年在旅遊界的聲明有些寥寥。可論歷史,論成就,論寶藏,它還真沒怕過誰!這不,如今崛起東山的機會又來了。值此之際,雙魚座也來湊湊熱鬧,帶大家看一看這座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寶藏石窟,有哪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1.名副其實的皇家石窟寺,出生即巔峰
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文成帝460年。北魏原本活動在內蒙的鮮卑族,後來在前秦分裂時脫穎而出,並於公元398年6月定國號,7月遷都城,定都平城,也就是如今的大同市。而後經過三十多年的徵戰,在439年,北魏一統北方。
為了鞏固統治,北魏順勢而為,選擇大力發展佛教,並就近在雲岡大興土木,鑿出了雲岡石窟。這一開鑿活動持續了將近70年,即便是493年是北魏遷都洛陽也未停止。直到北魏末年,塞北柔然大汗率兵侵入武川(也就是如今的大同地區),北魏政權開是崩塌,並最終在534年,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中,大同雲岡石窟的維護擴大工作也停了下來。
而在隨後的千年時光裡,大同由於地理位置、物質資源、氣候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再未得到過皇權青睞,雲岡石窟的命運也是浮浮沉沉,極為坎坷。
2.紅顏多薄命,終得一佳人
縱觀雲岡石窟的歷史,當真是大起大落。從北魏初建,引領全國後代千年風氣,到遷都貶省,地位驟降,漸受冷落;從北魏覆滅,跌入低谷,到大遼時期迎來短暫輝煌重建(一千多尊佛像得到了整修),可很快又被金兵入侵,「寺遭焚劫」;終於在大金時期得到緩慢重修,可在明朝無人問津,明末清初更是再次慘遭兵亂「淪為灰燼」。最終在清朝得以保全。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得到了全方位的細心照顧。
1961年被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進入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名單,入選全球最佳熱門景點排行榜前十。一千五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終於換得今世的堅實依靠。
3.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吃貨福地
很多人對大同的印象還停留在綠皮車時代,其實現在大同高鐵已經開通,從北清河站到大同南站乘坐高鐵還不到兩小時,非常便捷。在北京的小夥伴們完全可以早上出發,到大同遊玩雲岡石窟,細賞大同古城,好好嘗嘗令人垂涎欲滴的麻辣兔頭,刀削麵、渾源涼粉、大同羊雜.....那感覺簡直再爽不過了。
當然,時間充足的話,北嶽恆山懸空寺、應縣千年木塔都不能落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