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大同旅行中,最值得去的目的地,附詳細旅行信息

2020-12-13 騰訊網

回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哪怕是回憶旅途時光,大量的細節已經忘記了。

以後,老鄭寫遊記一定要趁著新鮮寫。

如今,我只記得那天遊覽雲岡石窟,遊客多如牛毛,接踵摩肩,魚貫入窟,魚貫出窟。

雲岡石窟是行旅大同最隆重的一步,缺了這一步,你不好意思跟人說你旅行到過大同。

雲岡石窟並非在市區,而是在離市區尚有15公裡的郊區,

所以,去雲岡石窟這條路上,常年有外地牌照的汽車來往。

尤其是假期,這條四車道柏油路,簡直是車滿為患。

而我,就是2019年國慶去雲岡石窟的。

我從嶽秀園出發,坐快速旅行公交603,可直達景區,沒想到:

一路上,原本44分鐘的路程,硬生生的被堵了2個小時,想徒步前往的心都有。

最後,老鄭還是提前下車,徒步前往。

走了1公裡,見到了雲岡石窟的大門,建築很氣派。

似乎在告訴你:這就是5A景區+世界遺產該有的氣派。

門票是120元,並非網上傳的150元,並且學生和老人有優惠。詳細旅遊信息(交通,票價,優惠政策等)見文章底部。

作為一個外地遊客,我感覺大同在努力轉型,塑造旅遊城市,許多景點的門票,已經過一輪降價。作為內陸城市,這一點頗有魄力。

至於去景區的路上堵車問題,這是發展中的問題。

第二天的大同晚報就報導了領導親赴景區現場指導工作。

雲岡石窟概況

雲岡石窟群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部分。

大窟龕252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亦與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為世界三大石雕藝術寶庫。

是佛教東傳中土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的,具有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

也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

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勢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長。

其中,最小的佛像2釐米,最大的高達17米,雕刻藝術繼承並發展了秦漢雕刻傳統,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雲岡石窟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石窟由來

在去往雲岡石窟的禮佛路上,先來認識一位高僧——曇曜。

在曇曜廣場的中央,有一尊曇曜銅像。

整個銅像烏金為體,表情傳神,似篳路藍縷、風塵僕僕,卻袈裟飄忽、逸氣襲人,廣袖似雲、衣紋若水,身體似絕壁、似懸崖,奇峰凸兀,獨立蒼茫,自成山水奇景,自有佛意蕩漾。

老鄭被此雕塑的藝術形象所打動,凝望許久。

在一千多年前,這雄渾巍巍的武周山周圍,到底發生了什麼曠世與稀聲?

北魏中期,拓跋氏定都大同,佛教興盛,至446年信奉道教的拓跋燾掀起大規模的滅佛運動。

短短幾十年,北魏經歷了興佛到滅佛,至452年文成帝即位後佛教才又重新興起。

一名為曇曜的高僧,建議文成帝在武周山開鑿佛像,文成帝甚喜,認為可以藉機懺悔祖父滅佛之過,便批准曇曜建議,並承諾舉國之力給予支持。雲岡石窟大規模造像就是產生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

曇曜率眾開鑿武周山,歷十年之功,終於完成「曇曜五窟」,曇曜由此成了雲岡石窟一個精神坐標式的開窟之祖。

而這5個窟,可謂雲岡石窟的鎮窟之寶,遊客非參觀不可。

接下來,容老鄭詳細介紹一下「曇曜五窟」。

早期石窟:拙樸之美

第16~20窟,一字排開。

是雲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曇曜主持營建,故稱「曇曜五窟」。

其中第16、17窟是一組,第18、19、20窟為一組。

開鑿時間最早的是19窟,建造時間約為公元460年。

五窟制相同,平面呈馬蹄形,穹窿頂,窟內造像以三世佛為主,主像雕飾奇偉,冠於一世,分別象徵著北魏的五位皇帝。

圖為16窟

第16窟主像為釋迦立佛,高13. 5米,波紋狀髮髻,清秀俊逸。

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帶下垂,屬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圖為18窟

第十八窟設計嚴謹,布局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頰豐圓,鼻梁高挺,渾厚質樸,身披千佛袈裟,兩側分別配置脅侍佛、脅侍菩薩及十大弟子像。左脅佛頭頂華蓋,面龐渾圓,體魄偉岸。左脅菩薩頭戴花冠,秀麗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為西域人特徵,或提瓶靜立,或拈花微笑,或閉目傾聽,或若有所悟,或喜從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嘆絕。

其中有一位臉帶酒窩的佛陀,如此純淨的微笑,是一種洞徹的微笑,一種大徹大悟的微笑。

他的微笑,嘴角微抿,似乎有一點點調皮,卻又流露出自然律動的笑容,令人心馳神往。

圖為19窟

主佛像結跏趺坐,高16.8米,是雲岡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衣紋簡潔明快,輕薄貼體,袈裟邊飾折帶紋。南壁羅睺羅因緣是雲岡最早的佛教故事圖像。窟外東西各開一耳洞,內一倚坐佛像。這種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設計,既有變化,又顯莊嚴,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創舉。

這是雲岡石窟的象徵,20窟也叫白佛爺洞。

俗稱「露天大佛」,其實他的身軀高度在「曇曜五窟」中排在倒數第二,僅有13.8米。

但是其雕刻技藝繼承並發展了漢代的優秀傳統,吸收並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藝術風格。

中期石窟:融合之美

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

這一時期(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

雲岡石窟集中了全國的優秀人才,以其國力為保證,進而雕鑿出更為繁華精美的雲岡石窟大窟大像。

到孝文帝遷都前,皇家經營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歷時40餘年。

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長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後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層,左右分段,窟頂多有平棊藻井。

造像題材內容多樣化,突出了釋迦、彌勒佛的地位,流行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出現了護法天神、伎樂天、供養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緣和維摩詰故事等。

佛像面相豐圓適中,特別是褒衣博帶式的佛像盛行,出現了許多新的題材和造像組合,側重於護法形象和各種裝飾。

中期石窟也是積極於改革創新的時期,主要特點是漢化趨勢發展迅速。

產生了所謂富麗堂皇的太和風格,掀起了佛教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過程。

圖為第6窟後室南壁菩薩行品

石窟藝術中國化在這一時期起步並完成,這個時期,它所呈現的內容繁複、雕飾精美的雕刻藝術特點大異於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華麗,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徵。

有人說,「何處赴唐第一步?雲岡巨佛笑無語」。

追溯歷史,雲岡石窟的北魏時代為「大唐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魏以小集大,馬背雄風,以野遵文,南北相融,大氣新凝,則大唐不遠矣。

故云岡石窟,也可以說是讓「中國由此邁向大唐」的明證。

旅遊信息

其實,現在的雲岡石窟景區面積很大,完整旅行需要半天時間,至少3小時。

我雖然緊跟著講解員,但是信息量之大令我難以消化,再加上石窟雕像之精美令人走神。

用一整天遊玩也不誇張。

擴建後的雲岡景區,參觀遊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近8倍。

新建了雲岡陳列館、演藝中心、食貨街(文化商業街)、靈巖寺、遊客服務中心、雲岡皮影、木偶館等文化旅遊服務設施等等。

景區內集皇家石窟寺、皇家園林、古建築群於一體,恢復了北魏時期「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鏡景、綴目新眺」的歷史風貌。

公交換乘:

火車站 :坐快速旅遊603直達或者4路公交至新開裡,再換乘3路公交直達雲岡石窟景區。

長途客運站 :在魏都大道兒童公園旁邊向南步行至三醫院坐17路公交至新開裡,再換乘3路公交直達雲岡石窟景區。

新南長途客運站 :坐28路公交至新開裡,再換乘3路公交直達雲岡石窟景區。

大同機場 :乘坐機場大巴至大同賓館後換乘17路至新開裡,再換乘3路公交直達雲岡石窟景區。

火車站 :坐快速旅遊603公交直達雲岡石窟景區。票價3元。

大同南站:大同南站坐31路公交車到北馨花園小區站下車,步行到惠民裡站坐20路公交車到雲岡路同泉路口站下車,步行到五裡店機電城站坐快速旅遊603到雲岡站下車

開放時間:

4月1日至10月15日: 8:30—17:30

10月16日至次年3月31日: 8:30—17:00

票價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全價票:120元,半價票:60元。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全價票:100 元,半價票:50元。

優惠群體:

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老人,持本人身份證或老年證免票;

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 1.2米以下(含1.2米)兒童免票;

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的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學生,憑本人身份證、學生證享受半價票優惠。

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學歷學生,憑本人身份證、學生證享受半價票優惠。

殘疾人持本人身份證和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證》免票;傷殘軍人持傷殘軍人證及本人身份證免票。

現役軍人(含軍校師生)需憑本人軍官證、士兵證、保障卡方可免費進入。

導遊人員免票,需持本人導遊證(不含導遊資格證、經理資格證)、派團單、行程計劃單。

相關焦點

  • 大同雲岡石窟,最易被忽視的兩處景點,其實很精彩
    說說我的大同行,大同的第一個行程是雲岡石窟。開心的是,從現在到年底,工作日出行,享受免門票的優惠。位於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雲岡石窟景區入口,很氣派。
  • 一場愉悅的旅行——大同遊記(上)
    【一】大同?走起!2019年8月10日,我的高中閨蜜慧慧說要回老家大同,邀請我和瀛瀛一同前去,於是我們欣然赴約,開始了一場為期四天的愉快之旅。都說一場旅行最重要的其實是遊伴,我們三個一起出去,無論去哪裡其實都很有趣的。
  • 去大同雲岡石窟旅遊,一定要了解的「馬識善人」
    如此的龐然大物,卻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歲月,所以它也是開鑿周期最短的一項石窟工藝方面的工程,它的精妙讓無數的遊人讚嘆,同時也吸引了無數的學者來到大同的雲岡石窟進行歷史考察、石刻塑像方面的研究與學習。雲岡石窟內石刻的佛像塑身有五萬九千餘尊,稱這裡為石刻佛像的聚集群落也不為過。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體驗佛教石窟魅力 感受傳統文化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歷代開鑿修建,遺存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能留下來的大多可能就是石雕、石刻,大同雲岡石窟,是中國罕見地保存完好的大型石雕建築群,也是久負盛名。千年時光流轉,時間在這裡留下了滄桑,卻也讓那些精美的佛像、雕刻蒙上了古意盎然。高古趣味也好,異族文化、外來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交融也好,北魏統一北方以後,推行漢化改革,促進民族融合,雲岡石窟也可以看到這些變化和時間經緯度。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
    12月7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敦煌研究院等石窟寺研究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專題研究雲岡學學科建設的任務與路徑,共同探討北魏平城在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 6元錢的大同雲岡石窟遊,人潮洶湧,幾個小時後咋「退潮」了?
    接著分享我的大同行,我到大同的第一次出行就是去雲岡石窟。為了出行方便,我住在火車站前的一家連鎖酒店裡,就是為了去雲岡石窟方便,當天下午回來後,就把住處搬到了古城邊。603路公交車始發站是火車站,終點在雲岡石窟景區,全程14站,車程40分鐘。
  • 大同雲岡石窟榮登「百強榜」第三!
    2020年5月全國5A級景區品牌百強榜發布雲岡石窟景區榮列第三日前,由邁點研究院獨家發布的「2020年5月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出爐,雲岡石窟景區名列第3名,監測顯示,5月5A級景區MBI指數山西增幅較為明顯,雲岡石窟景區指數增至318.6,相較於上月環比增長284.78%。同時,5月雲岡石窟景區媒體關注較高,在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等各大新聞端累計曝光文章數百篇。在文旅融合、全域旅遊迅速發展的背景下,5A級旅遊景區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 大同雲岡石窟的旅遊冷知識:出道即巔峰,紅顏多薄命
    雲岡石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標誌。不過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這些年在旅遊界的聲明有些寥寥。可論歷史,論成就,論寶藏,它還真沒怕過誰!這不,如今崛起東山的機會又來了。值此之際,雙魚座也來湊湊熱鬧,帶大家看一看這座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寶藏石窟,有哪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 習近平山西行丨走進大同雲岡石窟
    5月11日下午,來到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走進大同雲岡石窟,實地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石窟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餘尊,代表著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大同除了雲岡石窟 還有一個景點必去 徐霞客贊為天下巨觀
    大同,很多人應該不陌生——煤都,汙染。這都是過去時了,從北魏時期的雲岡石窟到遼金時期的華嚴寺,從神秘的懸空寺到雲霧繚繞的恆山,一個新大同正在崛起。大同旅遊景點可以分為城內和城外兩部分:古城牆,華嚴寺算城內,城外有雲岡石窟,懸空寺,恆山。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源自山西省文物局)日前,由山西省政府、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致賀信,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
  • 大同,不僅只有煤和刀削麵,還有這三大景點值得你去打卡!
    #盤點:山西大同最值得打卡3大景點,7月你想去哪個?在最近這些年,大同轉變了經濟發展方式,將旅遊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讓大同這座城市的歷史重見天日,這一座歷史的古城有重新的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嘮叨這裡置身其中,仿若隔世,如今的大同也是一座具有魅力的城市。
  • 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五代帝王
    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五代帝王。談到大同的歷史,讓人聯想到的是北魏都城。現在大同的主幹道也有這麼一條路叫做魏都大道。仿佛這條路連接著千年以前平城的繁華,鉤織著一個千年古城的歷史。這段歷史能讓我們找到華夏文化的一個片段。
  • 雲岡石窟進行日常保養
    本文轉自【中新網】;  5月13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11—13窟的維護保養工作,針對粉塵、裂隙、空鼓、分離等問題進行有效治理。2015年開始,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重點由搶救性保護轉向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保護。
  • 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位於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四川北岸,距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建於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時代。與後期發掘的洛陽龍門石窟不同,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而且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的藝術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20號洞(白佛洞)的露天釋迦雕像,高13.75米,雕像在胸前仍然完好無損:半圓臉,深目高高的鼻子,大眼睛和薄嘴唇,他保留了典型的西域少數和印度人面部特徵。龍門石窟中的大佛與南朝的士大夫的外觀很接近。雲岡坐像釋迦的服飾線條沒有龍門石窟那麼柔和,卻顯示出北魏早期藝術的能力。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來山西旅遊必打卡的景點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國家首批五A級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名錄,來這裡感受一波氣勢宏偉的雲岡群吧!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這裡凝聚了古代佛教藝術的高峰,作為北魏的國家工程,整個石窟群恢弘壯觀,氣勢雄偉,大山中雕刻的佛像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好多歷史文化,可以請一位導遊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每處石窟的歷史由來。
  •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走進大同雲岡石窟民族融合 天下大同>中國最古老的最大的琉璃照壁九龍壁在大同北魏的文化融合具有先進性雲岡第5窟即「大佛窟」是雲岡石窟保存造像較多的洞窟之一高大巍峨 令人敬畏是雲岡石窟最高的造像
  • 省政府參事室考察團蒞臨雲岡石窟調研
    12月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考察團一行蒞臨雲岡石窟景區考察調研。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業務司司長耿識博、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主任王安祿、省政府參事張有喜等參與調研。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陪同調研。
  • 從大同到平遙,沿著G55高速自北向南自駕遊山西,你該去哪兒玩
    近現代以來,山西大同因雁也在北方而被稱為「雁北之地」,歷代朝鮮抵禦遊牧民族南下,成為北京城邊關的駐紮地,從北京到大同的距離是340公裡,駐防在古時,邊關遇有緊急戰事要報奏,北京騎馬一天半就能向皇城傳送最多的信息,現在,有了高速公路,兩個汽車只佔工業的四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