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句老話叫「人紅是非多」。
近日,在全國擁有3200家門店的屈臣氏和法國高端瓶裝礦泉水巴黎水,因二者名字響亮人盡皆知而被國內廠家山寨。
01
真假美猴王,一眼便識破
近期,由「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生產及銷售的「巴荔」蘇打氣泡水在市場流通,屈臣氏表示,「屈臣氏」是其關聯公司依法申請的註冊商標,屈臣氏享有此商標的使用權。「巴荔」蘇打氣泡水並非屈臣氏生產、銷售或授權的產品。「巴荔」蘇打氣泡水的生產商「中山市海心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與屈臣氏從未有任何合作關係,亦非屈臣氏關聯企業。
我們發現,「巴荔」蘇打氣泡水產品採用整體白色包裝,與元氣森林相關產品類似。某網站網友稱,該產品是「包裝抄襲元氣森林,名字抄襲巴黎水,公司不是真正屈臣氏,山寨感滿滿的飲料」。企查查信息顯示,這家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4月4日,註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張洋中,該公司經營範圍為食品、日用品、辦公用品、體育用品銷售等。
公開資料顯示,真正的屈臣氏集團1994年在廣州設廠,並成立廣州屈臣氏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目前,屈臣氏飲料產品包括飲用水、花物飲料、蘇打汽水系列、菓汁先生冷凍果汁、沙示汽水、新奇士果汁及汽水等。公司表示,「屈臣氏」是關聯公司依法申請的註冊商標,公司享有此商標的使用權。「對於任何以「屈臣氏」品牌名義冒充公司產品的不法企業和個人,我司將依法採取一切必要之法律行動追究其法律責任。」
02
傍名牌、打擦邊球,
食品飲料市場觸目驚心
近年來,央視315晚會曝光最多的就是山寨產品。
山東省棗莊市多家企業大量山寨核桃露、核桃花生飲料、杏仁露等市面上流行的飲品,有的甚至連包裝設計也一併模仿。
一些生產廠家負責人告訴央視記者,這些產品一般銷往農村市場。這些地方的收入往往低於城市,可以說每一分錢賺的都不容易。而當他們拿出自己的血汗錢準備進行消費的時候又常常被這些假冒偽劣產品坑騙。請問這些企業良心何在?
除了在產品配方上跟風模仿,有的公司在外包裝上也是煞費苦心,產品都和正宗品牌非常相似。
左邊這是某品牌的紅牛飲料,右邊這是有的企業模仿的帶有紅牛字樣,外包裝設計相似的跟風產品。
左邊是某品牌的椰汁產品,右邊是模仿的,都冠以正宗海南字樣
03
山寨產品利潤豐厚,賺了錢卻黑了心
想吃「康師傅」,買到手的竟是「康帥傅」;想喝「娃哈哈」,拿到的卻是「娃恰恰」;還有「思念」變成「恩念」、「奧利奧」成了「粵利粵」……
這些似曾相識又覺得哪兒有點不對的山寨品牌,給販售者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比如,小瓶山寨營養快線每箱15瓶,售價50元,1瓶單價4元,一個月能賣上千箱。這種山寨營養快線從批發商那裡拿貨價是每箱22元,即每瓶山寨營養快線經銷商所獲利潤2.5元。而娃哈哈的營養快線出廠價每箱45元左右,平均每瓶3元,零售價格4元,每瓶利潤只有1元,與山寨產品利潤相差兩倍多。可以計算出,假如經銷商每月賣出1000多箱山寨營養快線,利潤就能達到4萬元左右,而廠家的銷售量和利潤還可以大得更為驚人。
這些山寨產品不僅讓消費者混淆、上當受騙,也不少被山寨的廠家蒙受損失,這幾年知名品牌在保護自己智慧財產權上的投入越來越大,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遞增,但是效果卻並不明顯。
據納食輿情監測系統發現,雖然這些年來全國各地工商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針對山寨食品的查處行動已達百餘次,但治標難治本,這些價格低廉的「山寨食品」往往另謀出路,往一些偏遠或農村地區進行轉移。而很多村民並不了解這些食品,且價格遠比城裡賣得便宜,看上去又都差不多,所以往往會買,甚至成為當地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隨手禮,截止目前山寨之風依然猖獗。
圖源:納食輿情監測系統
其實,食品行業出現打擦邊球的山寨仿冒,根源是食品行業內的「浮躁之氣」太重,「走捷徑,掙快錢,弱化自主創新」等思想嚴重侵蝕著食品行業的正常發展。如若在食品領域,一味追求用低成本追求高利潤,必然導致不少人爭相模仿,促使侵權的事情頻發。
而山寨食品如此泛濫無非三點原因:一是成本低、利潤高,有高回報;二是監管觸角少有下手,存在監管不力問題;三是偏遠鄉村農民鑑別識假能力有限,難以引起重視。提升農村消費者的產品質量意識,分辨真假商品能力,也是一項重要但是需要長期來做的工作。
只有堵疏結合、專項治理和長效管理結合,才能把「康帥傅」「雷碧」們趕出鄉村,讓農村的消費者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本文綜合於新京報、央視財經、中國網財經等 ||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