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飲料發展可謂波瀾壯闊,出現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如統一、康師傅、娃哈哈等等。當然其中不乏一些以單品嶄露頭角,而被載入史冊的品牌如六個核桃、紅牛、王老吉、農夫山泉等等。在這些品牌知名度響徹中國甚至衝出世界之餘,知名飲料品牌被山寨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山寨傍名牌不僅在飲料界肆虐,而且蔓延至各個領域,這使得不少消費者中招。想吃康師傅,買到手的竟是「康帥傅」;想喝六個核桃,拿到的卻是「六大核桃」,買可口可樂一個不留神就可能帶回「可喜可樂」………..
山寨品牌的大量出現,這不僅幹擾了正常市場秩序,對其「蹭流量」的品牌形成了不正當競爭,同時山寨產品品質也直接影響著消費者體驗與口碑。作為植物蛋白飲料龍頭品牌,六個核桃在經歷了山寨產品輪番「蹭名牌」之痛,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六個核桃正形成維權+高端化創新組合拳來應對。
大品牌大流量時代抄捷徑 六個核桃維權進行時
去年天貓雙11推出了一系列的熱銷品牌榜,不難發現,在取得新一輪交易量奇蹟背後是無數品牌強大市場號召力。數據顯示,蘋果、美的、海爾、華為、榮耀、耐克、小米、阿迪達斯、格力、歐萊雅等近300個品牌創造近500億交易量。這也顯示了,消費時代品牌所帶來的巨大推動力。
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市場號召力。為此,這也成為了一些山寨產品蹭名牌的重要動因。對他們來說,「抄作業」無疑是快速進入市場的不二法門。
提起六個核桃,如今在國內可謂家喻戶曉。這個從當年默默無聞瀕臨破產的衡水小工廠到成為核桃乳細分市場王者。盛名之下,也引來了無數山寨者們的「覬覦」。近幾年來,市場上出現了諸如六大核桃、六個鐵核桃、大個核桃等等不勝枚舉的系列山寨品牌。這些山寨品牌通過包裝甚至商標的近似來混淆消費者視線,從而混跡於各大銷售場景之中。為此,六個核桃也開啟了其智慧財產權保護之戰。
品牌效應越強,就越容易被別人搭上「順風車」。據了解,六個核桃品牌所屬公司河北養元先後起訴市場上與其相似的「六個慧仁核桃」和「六個原漿核桃」兩種飲料生產商,經法院認定侵權,判定兩家生產商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其中,「六個慧仁核桃」生產商被判賠償15萬元,「六個原漿核桃」被判賠償12萬餘元。
當然,這只是六個核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一個縮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六個核桃商標」,檢索出500餘篇文書。
在正面迎擊山寨產品的同時,六個核桃產品生產商河北養元相繼搶註了六個核桃、七個核桃、八個核桃等等商標權。雖然,保護性註冊並不能完全阻止山寨者們的行動,但卻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畢竟如米家、無印良品、江小白、喬丹等商標爭奪戰的啟示不可謂不令人警醒。
營造山寨壁壘 多層次創新助力破局
「蹭名牌」一方面借品牌之力,降低營銷難度;另一方面,則是看中了市場潛力。就如六個核桃所在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健康、綠色等標籤正成為未來消費的集結點,對於山寨品來說,藉助六個核桃這樣的品牌進入市場是個不錯的出路。但蹭品牌容易,要真正佔據有效市場份額恐怕沒那麼簡單。
作為已經在植物蛋白飲料行業深耕20載的養元六個核桃,對於市場需求有著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創新力,為應對未來的新消費格局以及對山寨品牌形成有效壁壘,多年來六個核桃一直著力於產品、渠道以及品牌創新。
六個核桃是以單品稱霸核桃乳細分市場的,但隨著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攀升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六個核桃不斷尋求單品矩陣的不斷豐富,形成了全階性的產品矩陣。
面對日趨多樣化的消費群體,養元六個核桃分別針對老年人、學生、兒童對現有產品進行了營養、功效、口味的細分。不僅如此,六個核桃還陸續推出了潮牌「六個核桃+」系列、抗焦慮、助眠「卡慕寧」系列、綠色健康「植物奶」「植物酸奶」系列、智慧分享「1L利樂裝」系列等多款「創新型新品」。
豐富產品口味、營養、功效的同時,六個核桃在包裝上也進行了創新性設計,如高考加油罐, 12款「罐身」,從「一罐穩過」到「門門問鼎」,從「C位出道」到「666穩穩的」網際網路流行語構成獨特的畫面,同時原創的加油手勢也相當亮眼,成為傳遞品牌溫度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