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老師
畢老師,我被一個很要好的同事背叛了。
我把她當成朋友,可沒想到人家不當回事,還背叛了我,害到我現在都在考慮要不要辭職了。
我跟她是同一批進來公司的,前陣子領導安排了一個項目讓我倆共同負責,如果完成得好就會升職加薪,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她為了貪全部功勞,竟然把我以往跟她抱怨領導的話全捅到了領導那,我被領導狠狠批了一頓。
我是把她當朋友,才會偶爾跟她吐槽幾句。
我把這件事跟我閨蜜說了,閨蜜說我活該,職場上就不該把同事當朋友,不能什麼話都跟同事說。
真的職場上就不該和同事做朋友嗎?職場上就沒有真友誼嗎?
@匿名粉絲
在職場中待過的人,都有同樣的困惑:
「到底能不能和同事做朋友?」
01
職場中的友情最脆弱
其實,誰也不能否認,職場中同樣有真朋友存在,同事之間也有真友誼。
畢竟出來工作後,我們除了與家人生活的時間以外,與同事相處的時間最多。
平時一起上班加班,一起拼單外賣,一起團建放鬆,一起為項目奮鬥……
如果遇到三觀相合,人品不錯,玩得也來的同事,並且在自己能夠有能力處理好關係糾葛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和同事成為朋友。
但是如果不能,那麼做盟友而非朋友,情況就會簡單很多。
畢竟,職場是既現實又殘酷的,多個朋友不見得能有多條路。
畢老師有位朋友,她在一家銷售公司工作,在部門裡,她結識了一位老鄉。
因為大家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成長背景也差不多,所以格外的親厚。
那天,她剛剛談完了一個客戶,客戶說好第二天上午就過來籤合同,可到了第二天,客戶卻遲遲不來。
她就問客戶為什麼沒來?客戶說,昨天你們那邊有個女同事晚上打電話給我,說從她那裡買的話能優惠些。
她再細問,原來是老鄉搞的鬼。她當場就奔潰了,因為這個客戶是她花了很長時間跟進的,沒想到老鄉居然在後面捅了她一刀,搶走了客戶。
有人曾說,別對職場友情想得太美。
因為職場的本質就是一個利益場。
在利益的驅使下,每個人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即便你曾經對他們很好,為他們付出了很多,但是在他們各自的利益立場上,他們可能會選擇傷害你的利益。
沒有利益關係都是朋友,一旦有利益衝突,那就是敵人。
02
最好的同事關係是保持距離
也許有人會質疑,職場中難道就沒有交友自由嗎?
其實,不是職場限制交友自由,而是作為成熟的職場人應懂得:
同事言「事」,朋友言「友」。
說白點,就是要分清工作和友情的界限。
職場上和同事相處是需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的,即使關係再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總之,和同事相處,一定要注意三個原則:
一、有限暴露
很多人認為,關係越好,越是要真誠相待,有啥說啥,這樣才能顯示出關係的特殊性。
但實際上並不是,恰恰相反,關係越好,越是要注重交往方式,該說則說,不該就一定不要說。
汪峰老師曾說:「你可以告訴別人你的夢想是什麼,但是絕對不要告訴他你為什麼來到這個舞臺上。」
在職場上和同事相處,絕對不能什麼話都說,要有所保留。
二、無關緊要
暴露的東西要和職場沒有關係,絕對不要跟同事吐槽職場中的一些人。
抱怨領導、抱怨同事、抱怨工資等等,千萬不要說。
如果你是一個糾結的人,對一件事情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很簡單,那就是不當講,控制自己的傾訴欲。
三、換位思考
有句話說得好: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
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要懂得去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問題,不要只考慮到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別人。
有時候,懂得了換位思考,就知道職場上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不能說。
總之,適當的保持距離,才是真正的同事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