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鴻傑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由農村走向城鎮,或者由城鎮走向大都市,並逐步聚集在城市及周邊地帶。在走向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地方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同時,人們也感覺內心有某種失落,鄉愁漸濃,鄉音難聞!
我的故鄉位置偏僻,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經濟落後,於是人們大多外出發展。一個戶籍才一百多人的小山村,村裡人現在分布在全國多個省市,過去朝夕相處的鄉親,現在多年都難得一見。我經常回去看看這個荒蕪的山村,心裡不禁感慨萬千。每一個農家小院過去人聲鼎沸,那被人們侍弄的酥軟的土地,現在都已荒蕪。現在村裡只住著十來個不願意離開這裡的留守老人,守候著最後的故園。我想過不了多久,這裡也許就是一個無人村了。那曾經雞鳴犬吠、炊煙嫋嫋、瓜果飄香、莊稼蔥蘢的山村一去不復返了,守候山村的只有那些古老的樹木、亂飛的鳥雀和那一片片悠閒飄蕩的白雲。
其實走出去的人們還是不能忘記這一片熱土。這裡有他們快樂的童年,有他們美好的記憶。當他們在喧鬧的都市安頓下來的時候,他們常常會想起這些寂寞的小山村。於是,為了追尋故鄉的記憶,留住鄉愁,守護鄉情,他們舉行各種活動以表達對故鄉的留戀之情!
回鄉集體過年是他們留戀故鄉的一種形式。新春時節,他們從五湖四海相約回到故鄉過年。「一夜鄉心五處同。」當他們聚集在故園的時候,那激動的場面真是讓人感動,恨不得把多年對家鄉、對鄉親們的思念一下子全部傾訴出來,恨不得把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裝進自己的行囊帶在身邊,讓故鄉永遠伴隨著自己。
去年以來在陝北這塊大地上,好多個村子都舉辦了「女客回娘家」活動。在過去,女客回娘家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但是現在回娘家卻成了「奢侈」的事情,因為娘家人基本都外出了,所以好多女客都無「娘家」可回了。有道是「八十老還想娘家了」,娘家是她們的根,是她們心裡永遠的的思念。多年不見的姐妹們、發小們,拉不完的家鄉話,訴不完的過去事。
其實,「女客回娘家」也就是這個村子的大聚會,因為女客回來了,「男客」們也自然會回來。全村的大聚會讓人異常激動,濃濃的鄉情充溢著整個村莊,他們殺豬宰羊,載歌載舞來慶祝這難得的聚會。濃濃的鄉愁牽動著每一個遊子的心。他們留住鄉愁、守護鄉音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回村裡參加鄉親們的紅白事。
歲月無情,時間的流逝將每一個鄉村推向歷史。鄉村的老人們逐漸一個個老去,一個個荒草萋萋的墳塋也許是人們留給鄉村最後的紀念。試想若干年以後,這些墳墓也許將和鄉村一起荒蕪在歷史的長河中。
留住鄉愁、守護鄉音是鄉村這一代人最後的努力。鄉音是他們的根,雖然生活在城市,但只有想起故園,他們的心好像才得到從容和安寧。新生代的鄉親們,對故鄉沒有太多的記憶,也沒有多少感情,鄉村也許在他們心裡淡如雲煙,逐步消失在他們的生活中。
歷史的車輪在不停地向前,雖然我們努力守住鄉愁、留住鄉音,但終將難免會被歲月遺忘。鄉愁也許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特殊饋贈,讓我們既熱愛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也懷念鄉村的悠閒自在。或許我們的心很多時候還遊蕩在鄉村的青山綠水間。每當明月高懸的夜晚,「月是故鄉明」大概是多少懷有鄉愁人們的共同心聲。留住鄉愁,守護鄉音,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