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在傳統思想和實際國情的雙重加持下,老人帶娃成了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再回想起這段溫馨歲月時,心頭盡顯暖意,但作為年事已高還要照顧孩子的老人來說,雖有欣慰,也少不了艱辛。
爺爺「陪」孫打點滴,自己卻去「見周公」,孩子:這屆家長真難帶
臨近年末,多數地區的氣溫還是比較低的,正是孩子們容易感冒生病的時候,鄰居秦女士的寶寶也沒能躲過冷空氣的「侵襲」,上午不停打噴嚏,下午就有些發燒的症狀了。
第二天一早,秦女士覺得還是要給孩子檢查一下,打針也好、輸液也罷,只要能讓寶寶健康,「短痛」總比「長痛」強。
但話又說回來,馬上就要過年了,公司也離不開人手,不要說休息了,整整一個月秦女士和丈夫都處在加班的狀態。
無奈之下,夫妻倆商量不如讓孩子爺爺過來,起碼先帶著孩子卻打個點滴。隨即,寶爸接來爺爺,之後帶著孩子和父親去了醫院才匆匆趕去上班。
寶爸心想雖然父親也快七十了,可帶著孩子身在醫院總還是比較方便的,醫生護士也能幫襯著,只要看著孩子的液,如果沒了就按個鈴,應該也沒啥大問題。
但讓寶爸沒想到的是,中午下班趕到醫院卻看到了這樣一幅哭笑不得的畫面:陪著孩子打點滴的老人竟然躺在病床上,身上還蓋著被子,也不知道啥時候就去和周公下棋了。而一旁的孩子卻乖巧地坐在小板凳上,自己安安靜靜看著點滴,好像在由衷感慨:這屆家長真難帶啊!
寶爸走進孩子,問兒子爺爺為啥睡著了,小寶淡定地說:「爺爺給我看點滴,越看越覺得困,我說讓爺爺先睡會兒,沒了液我自己也能按鈴。」聽到孩子這麼說,再看看熟睡著的老爸,寶爸心頭一緊,老爺子都這麼大歲數了,也真是吃不消了。
的確,老人家年過半百,不管是體力上還是想法上都不能跟年輕人比了,退了休還要替兒女操心,幫兒女帶娃,實在不易。只是身處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個人都在為了家庭和未來努力奮鬥,不敢停歇,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也多數無奈之舉,但不管怎樣,老人帶孩子還是有必要注意一些問題的。
老人帶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照顧孩子也要看自身情況,避免得不償失
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不便,生病難受也是常事,既然是逃不掉的自然情況,在照顧寶寶時就要多加注意了,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即便是心疼兒女、愛惜孩子,也不要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個家裡只要有老人在就有主心骨,一家人在一起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不要因為照顧孩子而過於操勞,如果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好了,也就成了得不償失,對兒女們更不好。
2)帶孩子不要去人多眼雜、危險的地方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老人們也有喜歡熱鬧或清閒的時候,有時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出門溜溜彎、找點事情做,但不管怎樣,一些危險的地方還是不帶孩子為好。
比如人多眼雜的商場和有水的地方,不得不說,老人年紀大了,不管是注意力還是體力都和年輕人沒法比,如果在人多的地方遇到壞人,緊急之下很有可能犯錯,進而導致不可彌補的結果。
而且,一些老爺爺都喜歡到河邊釣魚、甚至遊泳,這些活動可能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是個人的喜好和興趣,可帶著孩子最好還是不去的好。
3)以舊觀念或錯誤觀念教育孩子
「隔代溺愛」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老人看到孩子喜歡的不得了,什麼事都依著,什麼事都順著。寶寶跌倒了埋怨地板的不是,寶寶磕著了埋怨桌子的不是,有的老人甚至都要參加孩子的穿衣吃飯。這樣的帶娃方式對孩子來說也是百害無一利的。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