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上錦樓陪日月,
曾邀山筆寫風雲。
風偷筆墨書生氣,
心香一瓣醉停留。
在金山,
藏著一個古香古色的小樓,
天井居中,雕梁畫棟,
房間裡還能看到
百年前引入的西洋彩色玻璃。
這棟具有晚清風格的江南民居,
是金山現存唯一
完整的木結構走馬樓。
現在,
這裡滿是茶香、書香、咖啡香,
任你靜享美好時光。
……
百年滄桑
百年走馬樓
這座走馬樓俗稱「陳家走馬樓」,位於金山區張堰鎮政安弄26號,始建於晚清,由裡人陳中一之母所建,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系二層呈回字結構樓房,前後二進二層樓房,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內間數十二間,樓上四周有走廊可貫通,具有上通下達、一團和氣的文化象徵。
在金山近代史上,這座走馬樓有著重要的意義。金山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在這裡成立,同時這裡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金山黨派活動的主要場所。
百年歲月,走馬樓歷經滄桑,它曾為國民政府使用,新中國成立後作為金山縣臨時政府所在地。80-90年代,這裡租賃給居民居住,同時居住了8戶人家,幾十年間未曾修繕。
近年來,在區、鎮有關部門的努力下,2012年地方政府出資回購,重新修繕了走馬樓,2013年8月被列為金山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公布為金山區文物保護點。
老宅新生
在2013年初步維護之後,2019年10月,「金邑傳集—文創雅集生活空間」落地走馬樓,2019年底起,金邑企業再次出資對陳氏走馬樓進行整體保護性修繕,修復中保持原建築磚牆木樑結構,以及飛簷鬥拱藻井等風格,更加凸顯了明清建築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價值。
5月28日,走馬樓開放日活動拉開帷幕,標誌著走馬樓時隔百年後以嶄新的姿態向世人敞開大門,正式投入運營。當天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雅集、觀禮、觀展。
現在,這座百年小樓煥發新生,目前設有中西茶室、留溪藝術畫廊和大師工作室,樓內可同時接待40-50人,這裡將是各類文創活動的平臺,也將成為金山區四史教育基地。
中西茶室主要開展茶藝品鑑銷售,展示中國茶文化,未來將形成固定的茶文化賽事和活動。留溪藝術畫廊和大師工作室將迎來知名大師進駐,不定期舉辦藝術展、文化展和大師講座。
「老宅裡,一定要有現代的東西,有屬於年輕人的文化,年輕人走進來,老宅才有新生。」金邑企業負責人金君說,「我不想把它做成簡單的網紅,而要做文創文化的熱點,讓這座小樓成為張堰城市文化的客廳,成為人的集合、大師的集合、文化的集合。」
家鄉情懷
金君於2006年離開家鄉金山去到廈門創業,在那裡十多年,學到了很多,他覺得家鄉有很多值得挖掘和打造的文化品牌。「我50多歲了,重新回到家鄉,我想回報一下家鄉。做文創不容易,但為了文化情懷,我願意放棄一些東西,完成一些夢想。」
張堰文化底蘊深厚、商貿交通發達,被譽為浦南首鎮, 「我是金山人,小時候經常來張堰,印象中張堰是個繁華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做好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吸引更多年輕人,同時改變金山年輕人的文創理念,引導他們思維活躍,敢於承擔,這就是我想做的。」
除了走馬樓,金邑企業基於張堰的歷史文化背景,挖掘並開發「留溪佳釀」上海白酒品牌。「張堰有做酒的傳統,曾經張堰酒廠的白酒是上海白酒的龍頭。」不久的將來,「留溪佳釀」上海白酒將首發面市,為消費者提供一款體現江南文化、上海歷史發展的本土白酒,這款白酒也將成為金山的文化酒。
▲聞鶯坊文創園(張堰白酒廠)改造一期項目
當然,金君回到金山,也是受到了太太的支持。他的太太是北方人,一直生活在大連,剛開始她對留在這裡十分猶豫。後來在丈夫的鼓勵下,她留下來協助布置走馬樓。「開始很猶豫,住了一段時間後,感覺這裡是典型的江南小鎮,雖然不像市區高樓林立,但底蘊很深,生活悠閒自得,任誰都會喜歡。」
南社紀念館、盧家祠堂、
張堰「第一樓」、百年走馬樓…
近年來,
隨著越來越多古建築拂去塵埃,
張堰將迎來更多文人墨客、藝術名流,
未來,這裡將打造成長三角地區
各界名人隱居之所、各類智庫聚集村落、
青年才俊創客創業之地。
也許有一天,
你來到這個地靈人傑的文教小鎮
走在古街上,
就可能與哪位藝術大師
擦肩而過、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