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一名患者因右側肺部腫塊進入海口市人民醫院求診,經診斷為「右肺癌」及縱膈淋巴結腫大,需接受8次化療。因該名肺癌患者上腔靜脈壓迫無法從上腔置入PICC導管,為建立一個長期、高效、通暢、便於管理的靜脈通道,呼吸內科醫護人員邀請醫院靜療小組、介入科、血管科進行了多學科術前討論,最後選擇從下腔置入。
植入過程先由靜療門診護士長林海燕採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進行穿刺和置管,在右側大腿股靜脈穿刺結束固定好導管後,用DSA機確認導管頭端位置;最後由血管外科林方明醫師採用鈍性分離鑿出一皮下口袋,用於安放注射座,包紮固定。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又稱植入式中央靜脈導管系統(CVPAS),簡稱輸液港,經下肢大腿中部股靜脈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是將輸液港座埋置在下肢大腿中部(距離腹股溝10cm)皮下的導管系統。該技術為國內近幾年發展的靜脈輸液最新技術,跟目前常用的經胸壁植入式輸液港相比,手臂港及下肢股靜脈具有創傷小,操作難度低,輸液港座位置隱秘等優點,還能有效預防穿刺置管引發的血胸、氣胸和導管夾閉綜合症等併發症發生。
為保證患者化療的給藥安全,對輸液港的維護和規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港座完全埋植於皮下,其留置時間可長達5年以上,期間每4周維護一次,可避免頻繁換藥,並有效降低因維護不當引起的導管相關性感染率,也能減少患者維護管道的經濟成本;體表沒有外露導管,避免導管脫出和誤拔的風險;病人洗浴不受限制,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經下肢大腿中部股靜脈輸液港植入術在海口市人民醫院的成功開展,解決了部分肺癌、惡性淋巴瘤、雙側乳腺癌術後等上腔壓迫患者的輸液難題,標誌著醫院靜脈輸液治療水平踏上了新臺階。通過聯合多學科協作,改進了靜脈輸液治療方式,為需要化療的患者們帶來了福音。(記者 鍾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