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揚州點心記憶(純粹主觀)

2021-02-16 某蟬的碎碎念

不在揚州久居已經十五年了,當另一個揚州美女跟我說寫寫揚州點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沒有資格去推薦和描繪了……但是,家鄉始終是我想停下喝杯茶的地方,讓我寫我記憶裡那些讓我駐足,讓我眷戀的回味吧~~

我的爺爺是個老揚州,他對美食的愛好甚至固執到都要跟節令掛鈎,比如春分過後要吃燒野鴨子,端午要吃十二紅(十二種帶有紅色的食物,比如莧菜、鴨蛋黃等等),大冬(冬至)要吃炒十香菜(什錦蔬菜醃製後分別過油炒制,很費工夫)。他喜歡去揚州的各個茶社吃點心,享受「皮包水」的愜意時光,他也會講揚州茶社的掌故給我聽。 揚州的茶社喜歡用一個「春」字,這和小說杜撰的韋小寶的麗春院可是毫無關係,事實上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上說「玉壺買春,賞雨茅屋」,春就是酒的代稱。揚州的茶社也是這樣,茶算是其次,吃點心才是重點。


富春

富春是相當老字號的一家,1885年就開張了,老店在國慶路的得勝橋,他家原來的特色應該是翡翠燒麥和千層油糕。翡翠燒麥是用小白菜的綠葉和豬油糖稀為餡,看起來青翠欲滴,千層油糕要層次分明,表裡如一。但這家茶社最大的問題就是今昔落差極為明顯,味道早已在揚州排不上前列,而且基本不接散客,來了都得點套餐,像某蟬這樣你非讓我咋樣我就偏不要咋樣的非常不喜歡這態度。老店身處舊市中心,交通不便,有時有遠方慕名而來的朋友,某蟬就去來鶴臺的富春新店招待,反正也是套餐,還不如新樓看著敞亮。自己是不會特地去吃了。

富春對我來說,最深的回憶已經不是點心,而是茶。這種茶不是單獨品酌,而是揚州點心的絕配,名叫「魁龍珠」——魁針取其色,龍井取其味,珠蘭取其香。珠蘭過去是富春花局自己蒔花窖制的。這種茶能四泡而味道不減,是和中國菜一樣講究色香味俱全的。單吃點心未免油膩,配上這茶,一道道點心細品,茶葉消食解膩。真是相得益彰,1+1大於2的效果。好在這1921年就創下的配方雖如此獨特,但在上世紀的特殊年代也沒有什麼商業秘密的意識就對外公布了,揚州的綠楊春茶葉店都可以買到。我就再沒有非去富春的理由了。揚州的茶社並不拒絕自帶茶葉,白開水也大多免費,所以各位大可與某蟬一樣自攜佳茗,擇善而大吃呢。


2. 怡園

怡園地理位置極好,窗戶正對著四望亭,如果好朋友要去瘦西湖公園,又愛熱鬧的,我一定是推薦怡園飯店吃早茶,吃完消消食十分鐘就沿著柳湖路分花拂柳去賞景啦。

怡園的點心水平一直比較穩定,推薦三丁包(雞丁肉丁加筍丁)、月牙蒸餃、香菇包,春天加推薺菜包;胃口特別好的儘管嘗試大五丁包(三丁基礎上加海參丁和蝦丁)和蟹黃湯包。他家的早茶我還愛一樣特別的,就是蝦仁煨面,可惜的是不賣小份,一點就是一大盆,想吃必得四五人起啊。沒關係,回揚州一趟總能叫上同道中人的嘛。

因為他家的地理優勢和點心水準如一,所以去吃的首要就是趕早啊趕早!7點半之後還想有空桌子的可能性極小。而且人多的代價就是熱鬧嘈雜免不了。筒子們,為了吃只能犧牲點點懶覺了,然而還是值得的。

怡園也賣午市晚市,獅子頭、清炒蝦仁和炒軟兜乃是淮揚菜的必點,有機會不要錯過。附近不多遠藍天大廈我記得還有個玉玲瓏餐館,是推的新派揚州菜,我覺得也算是改良得不錯的可選。

另外,從怡園沿著四望亭路走不到五分鐘的十字路口,老媽火鍋店門口有家鹽水老鵝的攤子,是我每次回揚州都要跑去買的。爪翅尤佳,鵝血買來燉豆腐鮮是鮮的來~~


3. 冶春(綠楊邨)

冶春名字更有來歷,是取自王士禎的《冶春》絕句二十首。但現在局面有點複雜了,在問月橋西和橋東各有一家,在我看來是西邊的點心味道似乎更好一點,但是東邊的臨水樓臺,風景又更有韻致。兩邊原是為冶春的名號爭執不休,如今西邊的靠花鳥市場的已經改名綠楊邨了,也是無奈。如果來旅遊的朋友住在西園飯店的,又打算第一站去個園賞綠竹猗猗、四季假山的,就選冶春最方便。兩家店哪家有位子就搶哪家吧。

冶春的點心除了慣常的包子外,要數四色徽餅,分別是豆沙、棗泥、水晶、蔥油四味,表皮酥香,鹹甜俱備。這是別家早茶點不到的。另外,他家燙乾絲也非常清爽。揚州的乾絲可謂淮揚菜刀工展示的最平民化代表。我特別喜歡的高郵作家汪曾祺老先生是這樣描述的:

乾絲是淮揚名菜。大方豆腐乾,快刀橫披為片,刀工好的師傅一塊豆腐乾能片十六片;再立刀切為細絲。這種豆腐乾是特製的,極堅緻,切絲不斷,又綿軟,易吸湯汁。舊本只有拌乾絲。乾絲入開水略煮,撈出後裝高足淺碗,澆麻油醬醋。青蒜切寸段,略焯,五香花生米搓去皮,同拌,尤妙。煮乾絲的興起也就是五六十年的事。乾絲母雞湯煮,加開陽(大蝦米),火腿絲。我很留戀拌乾絲,因為味道清爽,現在只能吃到煮乾絲了。乾絲本不是「菜」,只是吃包子燒麥的茶館裡,在上點心之前喝茶時的閒食。現在則是全國各地淮揚菜系的飯館裡都預備了。

本人深以為然,早茶吃大煮乾絲是有點油膩的,汪老所說的拌乾絲也就是燙乾絲,是我的個人偏好。實事求是地說,我感覺現在泰州的乾絲水平甚至在揚州之上,口感更滑更韌。所以揚泰分家簡直是令人髮指啊,連揚州八怪大部分都劃到泰州去了哇!泰州的好基友,別忘了帶我去吃魚湯麵~~人在異鄉的冬天晚上,如果翻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我的眼眶和嘴角都是溼潤的~~大家懂的,減肥的美女們以我為鑑!


4. 趣園

趣園是揚州迎賓館的附屬茶社,前幾年還不是對外直接營業的,只做迎賓館的住客生意。所以來揚州旅遊的筒子,如果直接住迎賓館,建議不要吃西式早點了,直奔趣園。其他也可以直接打車去迎賓館賞味。迎賓館算揚州官方接待的最高規格,早茶也不像上面幾家茶社那麼人間煙火氣,更偏向雅一點。園內曲水流觴,綠樹扶疏,亭臺飛簷,杯碟也精緻秀麗。他家點心外形在精不在大,口味在香不在濃,因為「藏在深閨」所以人也不算多,我是特別喜歡在他家消磨時間的。打從第一次開吃就想著如果戀愛的話,應該非常適合帶對方來品嘗,然而歷經數載,人世變幻,悲夫!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啊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剛才劇情有點亂入,略去略去。

他家的菜包、豆沙包、三丁包都中規中矩,精緻可口。尤為難得的是,他家有樣其他茶社不提供的揚州小食——油端子。這原是揚州人吃下午茶的好選擇,原料一般是蘿蔔絲,也有用藕絲或黃芽菜(大白菜)的,加麵粉雞蛋調成稀糊,放鹽、蔥花味精,連著模子放在油鍋裡慢慢地炸到金黃。我吃著這個就感覺看到了育才小學放學的舊時光啊~~

迎賓館與瘦西湖僅僅一牆之隔,去大明寺瘦西湖都是特別方便。蠻適合外地的筒子遊玩居住的。


5. 花園茶樓

這家是揚州西區(新城區)最有名的茶社了,總店在興城西路上,也已經開了兩家分店,也是早中晚餐都經營,在西區的口碑相當不錯。他家整體飲茶環境也一般,好就好在南京人自駕遊揚州的話,回去的路上正好帶著外賣的點心回家。他家做得好的真的都是大眾品種,豆沙包啊、菜包啊,尤其是肉包子,哈哈,據說老闆對豬肉和麵粉的原料把關相當嚴。所以走的就是實惠性價比路線咯。實話說味道還比富春的基本款包子味道更好呢。


6. 盧氏鹽商宅邸

這個宅子的來頭不小,建於晚清,前後共有九進,200多處房間,是揚州現存的最大的鹽商住宅建築,地址離東關古渡、個園、何園都不遠。這家吃飯就不收門票,如果隨便進去逛逛一個人20塊。基本款的蒸餃、包子、油糕等等不說了,他家餚肉倒真不錯。水晶餚肉算鎮江揚州一帶的名小吃,配上鎮江醋,味道那個爽啊。他家還有豆腐皮包子,就是紅樓夢裡賈寶玉特特的為晴雯留的點心,後來被李嬤嬤嘴饞,吃了惹了場風波。晴雯那個風流靈巧的俏丫鬟,嘴還真是刁呢。

這家的特色是經常有揚州清曲的演出。清曲曲牌特別多,形式有點類似蘇州評彈,已經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如果是文化風雅之士,不妨來領略一二。


7.蔣家橋餃麵店

揚州人也不是天天都清茶細點的節奏,其實餃麵店還真是揚州普通主流早飯選擇。所謂餃面就是一半餛飩一半麵條,又是主食又是點心了。餛飩的講究是必須是蝦籽餛飩。蝦籽在《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曬制過程,我就不羅嗦了。早先最有名的餛飩店應該是共和春,有道是「共和春的餛飩,小覺林的菜包,翠花春的火燒」,遺憾的是這幾家老字號日漸式微了。蔣家橋作為後起之秀,這幾年名聲大了起來。這家的鍋貼也很不錯,但是我感覺還比不上南京的李記。揚州人還愛吃乾拌麵,豬油、小蔥、醬油、蒜泥、辣油,麵條現下現拌,再配上一碗腰花湯,吃的額頭上冒汗,放下碗才說一句——爽!不過對我現在的口味,我著實覺得——真的是鹹了點~~

同樣的餃麵店,我倒是最習慣去梅嶺的嘗嘗看餃麵店。因為四五歲的時候,我就坐在外公的自行車後座跟著他去這家吃下午茶。「有的人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替代不了」。沒辦法,這就是臺灣人所說的古早味吧。嘗嘗看的老闆脾氣很倔,說是決不開分店,就做這麼大門面生意,自己知足。一晃二三十年過去,老闆的兒子都添第二個娃了,我還是回揚州就堅持自買兩根油條去吃餛飩,他都還記得,跟我打招呼。

這就是我慢節奏的家鄉,粵式的早茶儘管精緻,我還是會懷念揚州點心的傳統風味。我像鳥兒一樣為了生活遷徙忙碌,但我的舌頭我的胃,還是最習慣小時候的味道。或許等我真的老了,也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回到這座宜居的小城,只是不知道那時候,這些店家還會不會一直傳承保留我想念的味道~~

PS:歡迎揚州的各位筒子帶我去吃新館子,爭取明年寫個創新篇,大家抬石頭抬石頭,哈哈~~

(本號都是辛苦碼字,歡迎轉發,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相關焦點

  • 團禧,揚州教場裡的寶藏點心店
    「我到揚州來,你要請我吃團禧。」最近,總有外地的朋友這麼向揚州人提出這樣的要求。據了解,新開不久的團禧在大眾點評揚州麵包甜點熱門榜排名第一,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心嚮往之,甚至前來打卡。美炸了這家點心堪稱藝術品荷花酥、榴槤酥、核桃酥、梨子窩窩、鮮肉月餅、粽子酥、銅鑼燒以及各種和菓子……走進團禧,所有的客人都會首先被這些點心的顏值折服,用美炸了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 一個東北女人有關揚州獅子頭的記憶
    「腰纏三千貫,騎鶴下揚州」的傳說,當然不及楊誠齋說的「卻將一臠配兩蟹,世間真有揚州鶴」實在。這份實在,就是十到二十元一個的「獅子頭」。試想怎樣的美味,可以與揚州鶴的逍遙媲美呢?細雨飄飛的二月,梅花綻放,綠竹幽寂。個園的清晨遊人寥寥。我卻是生怕來得晚了,沒有吃早飯就換乘著公共汽車來到園門前。
  • 二分無賴是揚州
    不但味道鮮美,顏色也清麗悅目」來概括揚州菜,所言非虛,我看它清、雅、鮮,自成一格,當得起「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譽。飲食方式就是生活態度。揚州人「皮包水、水包皮」(白天品茶、晚上泡腳)的日子過的那叫一個閒適。有人說揚州人過小日子,不思進取,我倒覺著,這進取是用在享受生活上罷了。還有什麼比揚州人能更好詮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追求?
  • 揚州一味
    3月時,在超市的冷凍櫃裡發現了揚州富春茶社的速凍點心 -- 千層油糕、豆沙包做早餐,燒麥、鮮肉包做午晚餐 -- 一周中至少兩天的夥食有了著落。到8月底,這種搭配還沒吃膩。9月去到揚州,跟一位茶藝師姑娘聊到被富春點心拯救的經歷,她面帶戲謔,伸直一隻胳膊做出推拒的姿勢,頭擰向另一側:「我們過年時都是這樣子求親友,『快把我家收到的速凍點心拿走吧。』」
  • 揚州茶食
    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那盒內一樣是一寸來大的小餃兒……」就是這個賈母讓大家「隨便吃些」的點心,可讓劉姥姥開了眼,「因見那小面果子都玲瓏剔透,便揀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道:『我們那裡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麼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捨不得吃,包些家去給他們做花樣子去倒好。』眾人都笑了。」第六十二回,寶玉生日那天,柳家從廚房送來的餐食中,有「四個奶油松子卷酥」。
  • 【我的北京記憶】自製點心
    我是1963年出生,70年代初時物資匱乏,家家條件有限,而我正是什麼都想吃、什麼都缺嘴的年齡。也不光是我,象我這麼大的孩子都虧嘴。通常我母親買了好吃的要放到掛在屋頂的籃子裡,而我當時已經長到一踮腳就能摘下籃子的年齡,於是每天放學進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下籃子看看裡面有什麼好吃的。無論是一包桃酥、還是排叉,或是動物型餅乾都能讓我欣喜若狂。而我最最心儀的還是香腸。
  • 吃在揚州
    ——我很懷疑後來鳳姐餵給劉姥姥的那幾口茄鯗,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可惜自來君子遠庖廚,這份菜單,現在留下來的大概只有文思豆腐——到底還是因為廚師是個和尚。三還有一個會吃的揚州人,朱自清先生——他有個名篇《我是揚州人》,親切可愛。朱先生旅居北方多年,心心念念卻是淮揚風物。「揚州是吃得好的地方。
  • 揚州廚師不是你想像的廚師
    好多研究揚州飲食的文章在這裡常出現兩個錯誤,一是說這是鹽商研製出來的;二是說這是兩種揚州名菜。把吳一山說成鹽商顯見不準確,說這是兩種揚州名菜也是不對的。先說「肉笑靨」,這是宋代的一道名食,它的有名與秦檜有關。話說秦檜晚年,大肆迫害忠良,其中有一個叫趙汾的人被逮入獄。趙汾囑附家人:「如果皇帝赦免我,你們就在送飯的食盒裡放一個肉笑靨。」
  • 揚州「寶藏大廚」巴西戰「疫」 硬核 新華社關注了
    為滿足當地中資企業人員、華僑華人對中餐的需求,也為了儘量減少餐廳虧損,陸躍軍與從揚州帶去的三個大廚一起製作揚州包子、如意涼卷等,通過諮詢老友,跟來自揚州的麵點師傅一起研究自學蘇式酥皮月餅……昨天,記者了解到,旅居巴西聖保羅的70後揚州大廚陸躍軍在疫情影響下堅持開餐館,通過外賣的形式供應揚州包子、蘇式月餅、如意涼卷等淮揚點心,用美食幫助當地華人華僑戰「疫」,受到新華社的關注
  • 讓城市留下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揚州古城保護日宣傳活動多彩紛呈
    該宅前後共九進,擁有揚州目前保存最完整、體量最大的全楠木廳,同時它也是中國大運河遺產點之一。2017年起,揚州以大運河鹽商文化為核心,通過文字、圖片、影像、實物等多種展示手段對該宅進行布展利用,全面展示揚州鹽業發展史。其後舉辦了《揚州教場》新書首發儀式及揚州古城傳統民居修繕利用優秀範例頒獎。活動現場,舉辦方向揚州市檔案館、揚州市圖書館等6家單位贈送《揚州教場》一書。
  • 吃不飽的小點心,讓你從日到夜都滿足
    豆沙方糕是很多人小時候的記憶,如今的糕團店比之以前少了許多,人們對於糕團的熱情也不如以往,方糕之類的點心自然也逐漸在市場上少見了起來。一碗餃面慢揚州@鹿園揚州這座城市,總歸是跟吃關係緊密,揚州三把刀之一就有廚刀,而「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則很好地道出了這座城市刻在骨子裡的悠閒與享受。名字叫做「紅湯陽春麵」的這碗麵條,其實頗有些餃面的精髓。
  • 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一種叫主觀唯心主義,認為個人的主觀意識是世界的本原,世界只存在於「我」的意識之中,是「我」的感覺、觀念的產物。如中國宋朝的陸九淵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英國的貝克萊說,事物是「感覺的組合」。另一種叫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個人的主觀意識之外獨立地存在著所謂「客觀」的「世界精神」,這種「世界精神」就是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宋朝朱熹說的「理」,德國黑格爾說的「絕對精神」,就是「世界精神」。
  • 揚州扦腳
    原創 朱成墜 上海老底子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揚州扦腳朱成墜到今天為止,我的腳趾甲已近兩月沒有扦過了近十多年來,我只認準了兩家店,一家是「熱石足道」,地點在虹口區同心路上,靠近中山北路。另一家就是上述「揚州扦腳」店。前一家生意太好了,每次去扦腳,非得等上2到3個小時。扦腳師傅是揚州江都市丁溝鎮人,五十來歲,技藝了得,顧客紛至沓來。後來,為了避免過長的等候時間,我就另劈蹊徑,尋找較近較好的扦腳店,作為自己的定點店。由於常去琪琪麵館吃麵,一轉彎,就能夠看到這家店。
  • 揚派糕點,是揚州人精緻的底氣
    以揚州和鎮江地區為代表的揚派糕點,麻香風味突出,餡料以黑麻、蜜餞、芝麻油為主。盛產「六禽六畜、海鮮河腥、百果蜜餞、菱藕蔬瓜、竹葉荷葉」的揚州,以豐饒的物產為淮揚點心的製作提供了基礎。所以呀,揚派糕點,是揚州人精緻的底氣!
  • 烘焙圈子:探尋中式點心美的秘密,盤點北京10家餐廳的精緻中式點心!
    那些美妙的味道,在我們的童年記憶中永難忘卻,而由糕點生發的許多故事在不同的年代裡,也總紛紛演繹,意趣悠久。如今的中式點心,越來越精緻,在視覺和味覺上達到了全新的融合。,三丁包、五丁包、豆腐皮包,味道鮮香油潤,帶著淡淡的甜味,和別處的包子不太一樣;也有揚州特色的蟹粉湯包,麵皮裡只有湯,沒有餡兒,真真正正的「皮包水」;另外還有蒸餃、燒麥和餃面,味道都很不錯。
  • 揚州,我想你了
    這是一個悠長的寒假, 這是一個我們都幻想著能夠重啟的2020, 這個時候,朋友圈裡都在說, 再不會嫌棄堵車的時光, 再不會嫌棄人山人海…… 是的,這個時候,好多人都想說, 揚州
  • 百年傳承的溫潤味道——揚州眾順和
    揚州地處長江中下遊地區,溫文爾雅的江南水城自古就出美食,揚州炒飯、三丁包子、清燉蟹粉獅子頭、翡翠燒賣,揚州鹽水鵝……各種名目的美食五花八門,數不勝數。2019年10月31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官宣,揚州正式入選「世界美食之都」。美食隨處可以遇見的揚州城,能掛上「百年傳承,淮揚名廚」牌匾的店,必須是實力與底氣並存的。
  • 煙花三月下揚州 —記江南水鄉揚州 之行
    當然,下揚州看江南風景,領略江南水鄉清爽之情是每一個北方人的心願。「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詩句裡寫的雖然是離別之情。而我卻把它看作陽春三月裡旅遊勝地文化名城揚州的召喚,江南水鄉美麗船娘的盛情。有幸和單位的同事一行同去揚州鐵道部療養院療養幾日,此時正是「煙花三月」。
  • 盤中窺天地——揚州美食
    那言歸正傳,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揚州美食》,其實我是個地道的北方人,我的家人也都是北方人,但我總說自己上輩子一定是個南方人,我對南方菜的印象,從很小的時候就存在了。我爺爺因為工作的關係,去過很多地方,每到一地,都會抽時間儘量品嘗當地的美食,最後留下最深印象的,也都是關於吃的記憶。我小時候,最喜歡聽的,也是這些關於吃的故事。
  • 關東糖、點心匣子、雜拌兒……70後北京人的私家年貨美食記憶
    隨著小年的到來,今年的春節越來越近了,一年又一年,歲月流轉,很多記憶逐漸變淡,但是,於我而言,關於美食的記憶是永遠不會褪色的。每年過節,很多人四處尋找年味兒而不得,慨嘆年味兒越來越淡。關於點心匣子的愛恨情仇打開點心匣子那個瞬間狂喜的心情我現在依然記得,一層層碼放整齊的點心散發出誘人的光澤和香甜的氣味,那種衝擊大腦的強烈的幸福感便是最鮮明的關於春節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