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揚州

2021-02-27 群學書院



| 吃在揚州 | 

小遠

揚州人實在是會吃。

揚州的吃,是鹽商培養起來的。

康乾之間,兩淮的鹽商,幾乎每一家都養著頭等好廚師,就是所謂「家庖」。每個家庖,都有一兩樣拿手名薦。昔日鹽商宴貴客,到各家借廚師,每一個廚師,做一個菜,這樣湊成的一整桌,御膳房都要退避三舍。

《揚州畫舫錄》裡點了十幾家最有名的家庖:「吳一山炒豆腐,田雁門走炸雞,江鄭堂十樣豬頭,汪南溪拌鱘蝗,施胖子梨絲炒肉,張四回子全羊,汪銀山沒骨魚,江文密蛼螯餅,管大骨董湯、鮆魚糊塗,孔訒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馬鞍橋,風味皆臻絕勝。」

不要小看這菜單,炒豆腐、豬頭肉、魚糊塗、螃蟹面,名字越是尋常粗賤,背後或許越是大費周章。比如徐凝門問鶴樓的「螃蟹面」,鰉魚、烏魚、蟹螯、羊肉大煮,作為麵湯,一碗麵的價錢,夠小康之家一天的夥食費。


更有矯情的,康熙朝揚州人說笑話,鹽商丫鬟人老色衰,下嫁窮書生。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書生說,就炒一碟韭黃肉絲吧——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東西不貴,卻很雅致,到底是書生,也算會吃。不料丫鬟搖頭:這菜,你怕是吃不起,當年老爺家中,每頭豬的臉肉只取二錢最精華者,合十頭豬才能湊二兩肉,炒一碟肉絲!——我很懷疑後來鳳姐餵給劉姥姥的那幾口茄鯗,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

可惜自來君子遠庖廚,這份菜單,現在留下來的大概只有文思豆腐——到底還是因為廚師是個和尚。


揚州的吃,還得本地人寫。比如高郵汪曾祺。

汪先生有個短篇《金冬心》,寫揚州第一號大鹽商「程雪門」,宴請新放的兩淮鹽務道「鐵保珊鐵大人」,金冬心先生作陪:

涼碟是金華竹葉腿、寧波瓦楞明蚶、黑龍江燻鹿脯、四川敘府糟蛋、興化醉蟶鼻、東臺醉泥螺、陽澄湖醉蟹、糟鵪鶉、糟鴨舌、高郵雙黃鴨蛋、界首茶幹拌薺菜、涼拌枸杞頭。

熱菜也只是蟹白燒烏青菜、鴨肝泥釀懷山藥、鯽魚腦燴豆腐、燴青腿子口蘑、燒鵝掌。

甲魚只用裙邊。鮕花魚不用整條的,只取兩塊嘴後腮邊眼下蒜瓣肉。車蟲敖只取兩塊瑤柱。炒芙蓉雞片塞牙,用大興安嶺活捕來的飛龍剁泥、鴿蛋清。燒烤不用乳豬,用果子狸。頭菜不用翅唇參燕,清燉楊妃乳——新從江陰運到的河豚魚。


隨飯的炒菜也極素淨:素炒蔞蒿薹、素炒金花菜、素炒豌豆苗、素炒紫芽姜、素炒馬蘭頭、素炒鳳尾——只有三片葉子的嫩萵苣尖、素燒黃芽白……

最傳神的是接下來的一句,「金冬心嘗了嘗這一桌非時非地清淡而名貴的菜餚,又想起袁子才,想起他的《隨園食單》,覺得他把幾味家常魚肉說得天花亂墜,真是寒乞相,嘴角不禁浮起一絲冷笑」。 

汪先生是最末一代士大夫,能詩善畫,據說廚藝也神乎其技——他自己說,聶華苓到家裡做客,他隨便弄了幾個時令小菜,楊花蘿蔔什麼的。聶華苓朵頤大快,最後端起盆來,把煮乾絲的湯喝的乾乾淨淨。


還有一個會吃的揚州人,朱自清先生——他有個名篇《我是揚州人》,親切可愛。

朱先生旅居北方多年,心心念念卻是淮揚風物。「揚州是吃得好的地方。這個保你沒錯兒。北京平常提到江蘇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吃了淮揚菜,才知道並不如此。真正油重的是鎮江菜。揚州菜,讓鹽商家廚師做起來,雖不如山東菜的清淡,卻也滋潤、利落,絕不膩嘴膩舌。不但味道鮮美,顏色也清麗悅目」。

更叫朱先生想念的,是揚州的面點和早茶——揚州的面,好在湯味醇厚,是所謂白湯。由種種湯的東西如雞鴨魚肉等熬成,好在它的厚,和熊掌一般;也有清湯,就是一味雞湯。

《畫舫錄》裡說揚州人吃麵,有「大連」、「中碗」,「重二」之分,這是分量不同;「夏用半湯,謂之過橋。冬用滿湯,謂之大連」,這是湯頭不同;「面有澆頭,以長魚、雞、豬為三鮮」,這是澆頭不同;「大東門有如意館、席珍;小東門有玉鱗、橋園。西門有方解、林店」,這是名店,可惜寒來暑往,已不可尋覓。


朱先生又說起在揚州吃茶館,更叫人神往:

在茶館裡坐定了沏上茶,便有賣零碎的來兜攬,手臂上挽著一個黯病的柳條筐,筐子裡擺滿了一些小蒲包分放著瓜子花生炒鹽豆之類。又有炒白果的,在擔子上鐵鍋爆著白果,一片鏟子的聲音。得先告訴他,才給你炒。炒得殼子爆了,露出黃亮的仁兒,鏟在鐵絲罩裡送過來,又熱又香。還有賣五香牛肉的,讓他抓一些,攤在幹荷葉上;叫茶房拿點好麻醬油來,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賣零碎的買些白酒(揚州普通都喝白酒)喝著。

這才叫茶房燙幹些。北平現在吃乾絲,都是所謂煮乾絲;那是很濃的,當菜很好,當點心卻未必合式。燙乾絲先將一大塊方的白豆腐乾飛快地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放在小碗裡,用開水一澆,乾絲便熟了;逼去了水,摶成圓錐似的,再倒上麻醬油,擱一撮蝦米和幹筍絲在尖兒,就成。說時遲,那時快,剛瞧著在切豆腐乾,一眨眼已端來了。燙乾絲就是清得好,不妨礙你吃別的。


接著該要小籠點心。揚州的小籠點心,肉餡兒的,蟹肉餡兒的,筍肉餡兒的且不用說,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燒賣,還有乾菜包子。菜選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點兒糖一點兒油,蒸得白生生的,熱騰騰的,到口輕鬆地化去,留下一絲兒餘味。乾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點兒糖和油,燥溼恰到好處;細細地咬嚼,可以嚼出一點橄欖般的回味來。

這麼著,每樣吃點兒,也並不太多。要是有飯局,還盡可以從容地去。但是要老資格的茶客才能這樣有分寸;偶爾上一回茶館的本地人、外地人,卻總忍不住狼吞虎咽,到了兒捧著肚子走出。

作為一個「偶爾上一回揚州茶館的外地人」,理想大概就是「忍不住狼吞虎咽,到了兒捧著肚子走出來」罷。

配圖:(清)高翔:《平山堂八景圖冊》

相關焦點

  • 江蘇揚州,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揚州本地人
    揚州菜餚名揚天下,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揚州菜也叫淮揚菜,是淮揚菜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揚州地入運河和長江的交匯地域,長期以來為南北交通的要衝,其腹地又是魚米之鄉,物產豐盛。這些優越的條件,使得揚州在歷史上曾是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當地的烹調技藝也因此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風味菜。揚州、淮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揚菜係指以揚州府和淮安府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形成於揚州、淮安等地區。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
  • 揚州一味
    「九月上揚州」(南往北去是為「上」)的心思始於「吃現蒸淮陽點心」,臨行前的主要準備工作是閱讀「美食介紹」。朱自清先生《說揚州》中關於泡茶館的描寫,最讓我心馳神往:「坐定了沏上茶,便有賣零碎的來兜攬。。。又有炒白果的,在擔子上鐵鍋爆著白果,一片鏟子的的聲音。得先告訴他,才給你炒。炒得殼子爆了,露出黃亮的仁兒,鏟在鐵絲罩裡送過來,又熱又香。。。
  • 揚州老字號餃麵店,便宜又好吃,食客:我們吃的是情懷
    揚州老字號餃麵店,便宜又好吃,食客:我們吃的是情懷!說到揚州,大家估計都能想起來一句話,陽春三月下揚州,春天的揚州是非常美麗的,但是,揚州除了有美景,還有很多美味的特色小吃,比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餃面,在揚州是非常出名的一個特色美食,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體驗一下這個揚州老字號的餃麵店,便宜又好吃,食客:我們吃的是情懷。
  • 【揚州法苑】吃了這塊團圓餅,中秋才算圓滿了
    【揚州法苑】吃了這塊團圓餅,中秋才算圓滿了 2020-10-01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分無賴是揚州
    美食通常是開啟一段未知的密碼,城與人的許多特質都能從中發現線索,所以我們從吃開始。咱也算是在粵地的湯湯水水中泡大的人,但對揚州淮揚菜的高妙仍是嘆服的,幾天時間滿打滿算也只是吃個皮毛,但足以驚豔。光包子都吃不過來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朱自清曾以「滋潤,利落,決不膩嘴滑舌。不但味道鮮美,顏色也清麗悅目」來概括揚州菜,所言非虛,我看它清、雅、鮮,自成一格,當得起「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譽。飲食方式就是生活態度。
  • 百年老字號入駐揚州東站 走!打個高鐵吃早茶
    記者昨從揚子江集團了解到,為了打造好高鐵上的揚州味道,展示好揚州「世界美食之都」的獨特魅力,該集團全新打造的冶春揚州東站店即將開業,這也是該站點入駐的唯一一家揚州本土特色餐飲品牌。打個「高鐵」來揚州就能吃早茶到底什麼樣?記者進行了探訪。
  • 舌尖上的江蘇十三太保,逛吃煙花三月最美的揚州篇
    十七、高旻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 十八、關東街,揚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條老街,市井繁華,商家林立,遊客眾多,十分熱鬧。 曾經為了吃一口三丁包,和朋友好多次傍晚驅車去吃,可見鍾愛程度。
  • 揚州早茶香
    2020年最後一個月,驅車揚州。小雨霏霏的早上,到冶春茶社御碼頭店吃揚州早茶。揚州早茶最有名的就是富春、冶春。蟹黃湯包:揚州名吃,28元一隻,吸管吸食。三丁包:揚州名吃,很好吃的,15元一隻。豆腐皮包:油豆腐皮做餡,新穎。煮乾絲:揚州名菜之一。中份25元千層油糕:米制的發糕,表面青紅絲,一份三塊。
  • 揚州扦腳
    另一家就是上述「揚州扦腳」店。前一家生意太好了,每次去扦腳,非得等上2到3個小時。扦腳師傅是揚州江都市丁溝鎮人,五十來歲,技藝了得,顧客紛至沓來。後來,為了避免過長的等候時間,我就另劈蹊徑,尋找較近較好的扦腳店,作為自己的定點店。由於常去琪琪麵館吃麵,一轉彎,就能夠看到這家店。遂去嘗試了一回,卻不料一炮打響,師傅的扦腳手藝不凡,堪稱上乘。
  • 39分鐘到揚州!鐵路常州站首開揚州、淮安、連雲港方向高鐵
    39分鐘到揚州! 小夥伴們 想去揚州吃早茶? 想去淮安品嘗淮揚菜?
  • 揚州炒飯改良版
    作者 ▏蓮子炒飯,估計每個人都熟悉,而揚州炒飯是炒飯中的貴族,它很有名氣,現在用手機百度一下,只要輸入揚州兩個字,一定會出來揚州炒飯的詞條。我在很多年前從書上看到介紹揚州炒飯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興趣並投入實踐。
  • 【一份色彩斑斕的揚州炒飯】揚州炒飯又叫揚州蛋炒飯,在謝諷的《食經》中有寫道:「越國食碎金飯」,即是揚州蛋炒飯的前身.
    揚州炒飯又叫揚州蛋炒飯,在謝諷的《食經》中有寫道:「越國食碎金飯」,即是揚州蛋炒飯的前身。相傳最早是由大運河的船夫在船上煮稀飯時,撈些未煮熟的幹米,烘煮成乾飯,再加雞蛋和小香蔥炒制而成。後經歷代廚師的逐步創新,並融合江蘇菜的特點,現在已經形成風味各異、品種繁多的揚州炒飯,如蛋清炒飯、金裹銀蛋炒飯、月牙蛋炒飯、蝦仁蛋炒飯、火腿蛋炒飯、三鮮蛋炒飯、什錦蛋炒飯等。欲做一份上好的揚州炒飯,米的選用、米飯的熟製程度、蛋液的用量,以及炒制的時間和火候,這些都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李大鋒是揚州食味鮮酒家的廚師長,他在製作揚州炒飯時,還是運用最為常用,又最傳統的方式去炒制。
  • 揚州的茶食,各有各的含義!
    書中寫揚州的茶食,有棗糕、玉帶糕、火燒卷子、團圓月餅等,其中各有民俗的含義。第十三回寫主人公小雲麟第一天到學堂,師娘美娘伶伶俏俏地捧出一碟棗糕,說是給小雲麟取個吉兆。「棗糕」取其諧音,「棗」通「早」,「糕」通「高」,蒙童入學,寄語吉祥,希望在功名上能「早早高中」。後來雲麟果然中了秀才,又娶腹有詩書的柳氏為妻,成為揚州城裡大才子,在官府謀職,令雲家揚眉吐氣。
  • 人人都吃過的揚州炒飯,簡單的做法卻不一樣的美味,味道贊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這道揚州炒飯了,因為學校裡面的食堂飯一點也不好吃,吃著吃著也膩了,所以我們都經常去外面的小店裡面吃,或者是學校門口的小攤裡面。學校對面就有一家小吃店,裡面有涼皮,冷麵,炒飯,炒麵,炒餅之類的,我們經常會在那裡面吃,最懷念的還是那個老闆娘,經常跟我們開玩笑,他家也是非常的受歡迎,去的晚了,米飯都有可能被賣光。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是江蘇揚州經典的小吃,揚州也是我的家鄉!主要食材有米飯、海參、乾貝、香菇、火腿、雞蛋、蝦仁、雜菜等。
  • 你知道揚州,但你知道「揚州瘦馬」嗎?
    提起揚州,就不能不說一下「揚州瘦馬」。14年寫妓女故事時,從資料裡得知了「揚州瘦馬」的存在,很驚訝揚州曾經竟然還有這種營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什麼是「揚州瘦馬」。「揚州瘦馬」,雖然名為馬,但實則與馬無關。「瘦馬」指的是一群人,一群女人,一群漂亮的女人,一群才藝出眾的漂亮女人。
  • 吃好上海小籠包,一個多小時後就能吃到揚州獅子頭了!
    一句唐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道盡了人們對於揚州這座古城的嚮往。而一句宋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從一個側面說明早年間揚州交通倚重水運,陸路交通並不十分發達。且不說「三月煙花」,冬季飄雪的瘦西湖、銀裝素裹的個園,也是極美的;還別忘了揚州是「世界運河之都」,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遺蹟星列、人文景觀眾多,中國四大禪宗之一的高旻寺,宋代伊斯蘭教的普哈丁墓園,1600多年歷史的邵伯古鎮,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站盂城驛……統統值得一遊。吃,當然也是上海人喜歡揚州的一大理由,揚州也的確「養胃」。
  • 盤中窺天地——揚州美食
    我小時候,最喜歡聽的,也是這些關於吃的故事。那麼,今天,我以一個北方人的心態,來講講我眼中的揚州美食,其中不免以偏概全,還請大家多包涵。我記得,小時候總聽爺爺說,江南物產豐富,江南人民能吃會做。比起上海菜的濃油赤醬,他更欣賞淮揚菜的精緻細膩,濃淡相宜。「 說到這裡,爺爺談起淮揚美食眉飛色舞的樣子就浮現在我眼前。      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曾經說過:「揚州最著名的是茶館;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滿滿的。吃的花樣最多。」 朱自清出生在在江蘇省東海縣,後來隨父親移居揚州,因此他自稱「揚州人」。
  • 揚州被聯合國授予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炒飯火了,本地人最愛卻是它
    揚州被聯合國授予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炒飯火了,本地人最愛卻是它揚州火了,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要知道目前全球僅8座城市入選,揚州是國內的第四座入選的城市,另外三座國內的城市分別是成都,澳門,
  • 坐著高鐵下揚州:以揚州東站為起點開啟四季美食美景之旅
    揚州發布記者 屠明娟繪圖 沈江江連淮揚鎮高鐵通車在即。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前來揚州旅遊、參與美食打卡的遊客將越來越多。那麼,出了揚州東站,有哪些值得遊玩和打卡的地方呢?揚州發布帶你一探究竟。阿紫介紹,吃貨們下了火車,如果不想吃快餐,可以到杭集的土菜館打個卡,欣欣酒家的朱老闆從業25年,最擅長做鱖魚湯、紅燒鰻魚、剁椒魚頭、燒魚雜、紅燒海魚肚、蟹黃斬肉等農村土菜,其中蔬菜都是他的老媽媽自己種的,完全做到了淮揚菜的不時不食;夾江水上人家烤全羊是一個很有些年頭的小農莊,不過烤全羊需要預定;知味觀樓上下只有7桌,每天一餐只備7桌菜的分量,保證新鮮,食客都需要提前預定
  • 我的揚州點心記憶(純粹主觀)
    不在揚州久居已經十五年了,當另一個揚州美女跟我說寫寫揚州點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沒有資格去推薦和描繪了……但是,家鄉始終是我想停下喝杯茶的地方,讓我寫我記憶裡那些讓我駐足,讓我眷戀的回味吧~~我的爺爺是個老揚州,他對美食的愛好甚至固執到都要跟節令掛鈎,比如春分過後要吃燒野鴨子,端午要吃十二紅(十二種帶有紅色的食物,比如莧菜、鴨蛋黃等等),大冬(冬至)要吃炒十香菜(什錦蔬菜醃製後分別過油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