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最終結局如何?老師不敢告訴你真相

2021-02-13 史學界的9527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許多人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提醒自己一定要勤奮,不能因為年輕時的貪玩,荒廢了學業和工作。對於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功讀書,每當缺少學習的動力時,往往會以古人為榜樣,拿他們刻苦學習的事跡激勵和鞭策自己。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如何才能克服讀書的惰性呢?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拿古代名人的經歷,教育學生學習這些人的精神,比如孫敬「頭懸梁」的例子,以及蘇秦「錐刺股」的決心,無時無刻不激勵世人奮發向上。

另外,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稱得上家喻戶曉,可以說無人不曉,那麼匡衡最終結局如何?老師都不敢告訴你。

匡衡作為古代勵志人物的典型,鑿壁偷光的事跡流傳兩千餘年,還被選入課本。《漢書》中對匡衡有長達數千字的記載,開頭便詳細介紹他的家庭背景:「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從這兩句話可看出,匡衡祖上世代務農,沒有出現過光宗耀祖的牛人,祖祖輩輩以種地為生。網上曾有一句流行語:「富不過三代,窮卻會延續很多代。」

聽起來很扎心,但反映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加倍努力,不僅過不上富裕生活,而且無力改變家族的命運。匡衡出生時,家境貧寒,勉強餬口都很難,少年時期的他,便認清事實,唯有讀書能夠擺脫貧寒的命運。

古代沒有九年義務教育,儘管匡衡非常喜歡讀書,奈何父母沒能力為他提供學習條件。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匡衡為了能有書讀,給自己找了一份兼職,替有錢人幹活,且不要工錢,只求僱主把家中藏書借給他看,僱主欣然答應。

幾年後,匡衡長成大小夥,父母日漸年邁,他就成了頂梁柱,地裡的農活基本由匡衡一個人幹。白天忙於農活,根本抽不出時間看書,而匡衡又不服輸,做夢都想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

於是,他決定晚上少睡覺,從而才能補足白天來不及看書的光陰。想法非常好,卻不太容易實現,因為家裡太窮,連買油燈的錢都拿不出來,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想看清書上的字,無異於痴人說夢。

一天夜裡,匡衡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發現牆上有一道裂縫,並且從裂縫中看見微弱的光。眾所眾知,古代的牆壁的材質大多都是泥土,時間久了容易產生裂縫。

匡衡相當激動,悄悄地用工具把裂縫挖大一些,如此就能藉助鄰居家的燈光讀書,鄰居一直沒有發現。匡衡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燈光,每天都讀書到很晚才入睡。

功夫不負有心人,匡衡的學問進步神速,尤其擅長解讀《詩經》,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解讀《詩經》方面,匡衡獨樹一幟,逐漸小有名氣。後來,匡衡通過朝廷的考核,當上太原郡的文學卒史,雖然官職不高,但總算踏進仕途的大門。

酒香不怕巷子深,擁有一技之長的匡衡,名氣越來越大,不少比他官大的官員,都對匡衡比較敬重,就連太子劉奭都多次聽過匡衡的美名。公元前49年,劉奭繼承皇位,史稱漢元帝,立即對匡衡提拔重用,僅用了幾年時間,匡衡從原來不起眼的小官,晉升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對匡衡寵愛有加,經常聽他解讀《詩經》,又提拔他為御史大夫,相對於副丞相。又過了幾年,匡衡從御史大夫,一躍成為文官之首的丞相,且被封為樂安侯。

當年鑿壁偷光的窮小子,徹底改變命運,實現令人羨慕的封侯拜相,並且有了自己的封地:「衡封僮之樂安鄉,鄉本田隄封三千一百頃,南以閩陌為界。」只需要熬到退休,匡衡就能名利雙收,安享晚年,甚至有可能成一代名相。

但是,匡衡被名利遮住雙眼,迷失了自我,貪慾讓他晚節不保。《漢書》:「郡即復以四百頃付樂安國。衡遣從史之憧,收取所還田租谷千餘石入衡家。司隸校尉駿、少府忠行廷尉事劾奏。」

意思是說,匡衡本身有三千多頃封地,他卻不滿足,又利用手中權力佔有四百頃土地,被大臣聯名彈劾。根據漢代律法:「贓在十金以上,即犯重罪。」四百頃土地的收入,遠遠超過十金,本應該嚴懲不貸,但皇帝於心不忍。

況且匡衡位極人臣,最後匡衡從丞相被一擼到底,成了普通百姓,灰溜溜回到故鄉,幾年後病死家中。怪不得以前老師只講匡衡鑿壁偷光的刻苦精神,卻絕口不提他後來的事跡和最終結局,原來是因為匡衡忘記初心,變成了有汙點的貪官。

相關焦點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
    長「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小時候,大人總是給我們講鼓勵的話,這些故事大多是古人的事跡,目的是為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最了解的是,比如」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故事是將頭髮吊在梁上,用針扎大腿的孫敬,另一個故事是鑿壁偷光,因為自己家沒有蠟燭,所以為了學習把隔壁的牆壁鑿穿了,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年長的人會聽這些話給我們聽,可以培養我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你知道嗎?
  • 當年那個「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結局如何?老師絕不會告訴你
    而眾多「勸學」故事裡,最經典也最被國人熟知的自然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從小酷愛讀書,可惜祖上世代務農,家境貧苦。白天他只得幫家裡幹農活,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以後幹什麼了?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
    雖然平民子弟在某些選官制度下依然擁有入朝為官的權利,但這個過程其實非常艱難,暫且不提他們能否得到統治者的賞識,就連他們掌握知識的這個渠道和途徑,也是分外困難的。畢竟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子弟,他們天生就擁有優渥的學習條件,而出身貧寒的才子能否接受到教育都不好說。就像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古代的小故事,主人公是鑿壁偷光的匡衡,他為了讀書不惜以這樣的方式,那麼他長大以後怎樣了?是否獲得了成功?
  • 匡衡幼時鑿壁偷光,長大後怎樣了?難怪老師沒告訴你他的下場
    成語「鑿壁偷光」的典故,如今已然家喻戶曉。典故中的主人公匡衡,更是無數媽媽用來激勵自家孩子的正面教材。確實,在西漢那個一代窮代代窮的動亂年代,一貧如洗的少年靠自己的拼搏奮鬥成功逆襲為百官之首的故事,確實夠勵志,也值得千古傳頌。
  • 鑿壁偷光:「借光」的動機很純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勵志
    西漢大經學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發奮苦讀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偷光」看起來是一樁小事,但「偷」的性質是一樣的,何況還破壞了公共物品,也許正是小時「偷光」,才釀成了大時「偷地」,最終匡衡迷失了初心。從三個維度來分析。
  • 小時候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偷」了啥讓他晚景悽涼?
    鑿壁偷光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漢朝。有個叫做匡衡的少年,雖然家裡一貧如洗,但是勤奮刻苦,愛好讀書。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看書,但是家裡貧窮,點不起油燈,所以小匡衡就在牆壁上鑿開一個小洞,借著隔壁的燈光看書(也不知道這樣看是不是比較容易近視)。也因為鑿壁偷光的事情,匡衡被大人、老師們拿出來樹立勤奮學習的榜樣。但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晚年卻「偷」了四百頃地,被人彈劾,罷官之後沒幾年就病死在家。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什麼?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們!
    這個故事在漢代有個叫匡衡的孩子,因為家裡窮,所以沒能買蠟燭,我在隔壁家的牆上開了個洞,偷鄰居家的光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從那時開始繼承,很多課的時候語文老師會給我們舉個例子,但是,語文老師用他小時候的事情教導我們,為什麼他長大後的事不說呢?
  • 【睡前故事】鑿壁偷光
    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送出去的故事是《匡衡鑿壁偷光》,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
  •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還是不知道的好
    語文書上有篇課文叫做《鑿壁偷光》,講述的是漢朝時期匡衡小時候因為家裡窮,連油燈都點不起,只好偷偷的鑿通鄰居家的牆壁,依靠投射進來的油燈光亮讀書
  • 故事新編:鑿壁偷光
    這個故事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鑿開牆壁借來光亮。形容人刻苦好學。西漢時,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幼時喜歡讀書,家裡又很窮,沒錢上學。他就跟著親戚學認字,這樣才識字,有了看書的能力。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時間:2020-11-12 11: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時間:2020-11-12 00:1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答案是什麼呢?
  • 鑿壁偷光的勤奮讀書典型,放到現在還能信嗎
    話說有一個成語,在中國長大的孩子,估計應該都聽過吧,來,我們先來看這個故事,看完故事請大聲說出這個成語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西漢匡衡,據說家境貧苦上不起學,白天要做農活看不了書,晚上想看書了但家裡又沒光了,怎麼辦呢,鄰居家居然有光!於是,匡衡把牆鑿了個窟窿,借鄰居家的蠟燭光線照明讀書,終成一代丞相。沒錯,請跟我一起喊出這個成語:鑿壁偷光!
  • 123匡衡:鑿壁偷光的寒門少年,一步步淪為你們想像中的大漢丞相!
    小匡:你知道這是啥書麼?老匡:不知道,你認識嗎?小匡:不確定,看著像是《詩經》。老匡:愛啥啥,趕緊起床幹活。匡衡跟著父母幹完活,就拿著竹簡坐在家門口。他挑出不認識的生字,一筆一划從自家門前寫到隔壁牆上。老王陪著客戶往外走,一出門看見地上有個大大的吊字,轉身又發現牆上寫滿拆字,當場怒吼道:這特麼誰幹的!
  •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時間:2020-11-12 0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匡衡鑿牆偷光人盡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在長大之後做了什麼
    「在學習中,在勞動中,在科學中,在無私為人民服務中,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捷連斯基在中國的成語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叫做挖牆偷光。這個故事一定是很多人年輕時聽過的,在這個時候,媽媽告訴我們,在語文課上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的故事,古人能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學習,的學習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好好學習。在中國古代,階級水平很高,處於社會底層的農商,要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只能通過政權組織的選拔考試。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的典故,為何老師不敢告訴你,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
    秦昭王聽說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就寫了一封看似非常客氣的書信,他讓趙惠文王把和氏璧送到秦國,然後就可以得到十五座城池。 趙惠文王並不傻,他知道秦昭王不可能用城池換和氏璧,只是一個空頭支票。但是,假如趙惠文王不答應,秦國就有理由出兵攻打趙國。正當趙惠文王為此事發愁時,繆賢推薦了藺相如,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趙惠文王暫且相信藺相如,讓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 歷史名人雕塑帶你走進名人故事裡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 沉默的真相結局是什麼意思 江小樹為什麼拿著嚴良兒子送給他的球
    《沉默的真相》結局中,朱偉等一行人前往江陽的墓前,郭紅霞也帶著兒子江小樹去了。在那個鏡頭裡,江小樹手裡拿著嚴良最喜歡的球,看向了天空。其實這一幕,是一種正義的傳承,也是對劇情起承轉合。  嚴良的球,是他兒子生前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在得知事情的所有真相後,嚴良將這個球送給了江小樹,他不僅接過了江陽查案的接力棒,也照顧好了江陽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