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幼時鑿壁偷光,長大後怎樣了?難怪老師沒告訴你他的下場

2021-01-08 遇史坊

成語「鑿壁偷光」的典故,如今已然家喻戶曉。典故中的主人公匡衡,更是無數媽媽用來激勵自家孩子的正面教材。確實,在西漢那個一代窮代代窮的動亂年代,一貧如洗的少年靠自己的拼搏奮鬥成功逆襲為百官之首的故事,確實夠勵志,也值得千古傳頌。但奇怪的是,大家都似乎只對少年時的匡衡耳熟能詳,而對他成功逆襲之後的故事,卻少有人問津。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這些教科書之#匡衡#外的故事。

年輕時的匡衡,雖飽讀詩書,卻對當時的科舉考試制度不甚了了,乃至屢考不中。不向命運低頭的匡衡,屢試屢敗,屢敗屢試,終於在第九次考試後榜上有名。雖然這個名次有點靠後,只封了個小小的文學卒吏,但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深諳《詩經》精髓的匡衡,最終受到了同樣喜愛《詩經》的漢元帝的賞識,一路加官進爵,直至坐到了丞相高位。

自古以來,官場上的明爭暗鬥就從未停止過。樹大招風,無家世無背景的匡衡受到如此重用,自然招到一些同僚們的嫉恨,其中不乏陰險狡詐小人。中書令石顯就是這樣的一位。為免遭小人迫害,匡衡竟反其道而行之,主動迎合小人胃口,與其一拍即合,共同聯手,欲彈劾當時戰功赫赫、為漢元帝立下奇功偉業的大將軍陳湯。在這件事上,匡衡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即使多年石顯失勢後,依然孤軍奮戰,直至把陳湯弄得丟官罷爵。目的達到了,人設也塌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匡衡這波操作的動機,大家都心照不宣。之前的「匡石二人組」,是匡衡對小人石顯的阿諛奉承,目的是免遭其害;之後的「孤軍奮戰」,是為了與小人石顯劃清界限,表明自己是真心看不慣陳湯,彈劾陳湯與小人無關。為證明自己是君子,不與小人同流合汙,在成帝繼位後,匡衡抓住機會,大上奏章,又彈劾了昔日盟友石顯。石顯可謂是罪有應得,但匡衡見風使舵的兩面派行為,也為人所不齒。

最後壓死駱駝的,往往只是一根稻草。匡衡為官幾十年,做過好事,為皇帝建言獻策,在文學上的造詣更是登峰造極,但大大小小的不義之舉他也沒少做。最後摘掉他烏紗帽的,竟是區區400頃土地。話說匡衡受封樂安侯時,已受到漢元帝3000頃土地的封賞。在之後的土地丈量事務中,匡衡利用丈量方法上的技術漏洞,又給自己多劃了400頃土地。這事直到漢成帝繼位之後才被人揭發,按理說貪了400頃土地,對於一名多年身居高位且才華橫溢的丞相而言,雖有罪,但也不是什麼大罪,但匡衡卻偏偏因此丟了官,被貶為庶民。這也是多年的不義積攢出來的結果。被打回原形的匡衡,回到故地,多年的奮鬥打拼,仿佛一場黃粱美夢,氣不過、悔不該,最終鬱鬱而終。

回顧匡衡的一生,少年勵志,中年精彩,卻晚節不保。越是位高權重名利雙收,越要警醒,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步步踏錯。人無完人,所幸後人記住的,多是他留給子孫後代的文學瑰寶,以及傑出文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的頭銜,他這一生,也算值了。

相關焦點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以後幹什麼了?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
    就像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古代的小故事,主人公是鑿壁偷光的匡衡,他為了讀書不惜以這樣的方式,那麼他長大以後怎樣了?是否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的結局,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因為匡衡終究是讓大家失望了。二. 匡衡鑿壁偷光匡衡出生在西漢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中,因為家境的原因,匡衡雖然能夠勉強進入學堂上學,但卻無法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畢竟家鄉的學堂肯定是比不上京城的。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
    長「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小時候,大人總是給我們講鼓勵的話,這些故事大多是古人的事跡,目的是為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最了解的是,比如」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故事是將頭髮吊在梁上,用針扎大腿的孫敬,另一個故事是鑿壁偷光,因為自己家沒有蠟燭,所以為了學習把隔壁的牆壁鑿穿了,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年長的人會聽這些話給我們聽,可以培養我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你知道嗎?
  • 當年那個「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結局如何?老師絕不會告訴你
    語文課本裡,「鑿壁偷光」的故事講到這裡戛然而止。而我們也僅只知道匡衡最後通過勤學苦讀改變了命運,「勸學」的效果也達到了。至於他成為宰相後的人生軌跡,無從所知。
  • 小時候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偷」了啥讓他晚景悽涼?
    鑿壁偷光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漢朝。有個叫做匡衡的少年,雖然家裡一貧如洗,但是勤奮刻苦,愛好讀書。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看書,但是家裡貧窮,點不起油燈,所以小匡衡就在牆壁上鑿開一個小洞,借著隔壁的燈光看書(也不知道這樣看是不是比較容易近視)。也因為鑿壁偷光的事情,匡衡被大人、老師們拿出來樹立勤奮學習的榜樣。但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晚年卻「偷」了四百頃地,被人彈劾,罷官之後沒幾年就病死在家。
  •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最終結局如何?老師不敢告訴你真相
    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拿古代名人的經歷,教育學生學習這些人的精神,比如孫敬「頭懸梁」的例子,以及蘇秦「錐刺股」的決心,無時無刻不激勵世人奮發向上。另外,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稱得上家喻戶曉,可以說無人不曉,那麼匡衡最終結局如何?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匡衡作為古代勵志人物的典型,鑿壁偷光的事跡流傳兩千餘年,還被選入課本。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什麼?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們!
    這個故事在漢代有個叫匡衡的孩子,因為家裡窮,所以沒能買蠟燭,我在隔壁家的牆上開了個洞,偷鄰居家的光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從那時開始繼承,很多課的時候語文老師會給我們舉個例子,但是,語文老師用他小時候的事情教導我們,為什麼他長大後的事不說呢?
  • 鑿壁偷光:「借光」的動機很純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勵志
    西漢大經學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發奮苦讀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偷光」看起來是一樁小事,但「偷」的性質是一樣的,何況還破壞了公共物品,也許正是小時「偷光」,才釀成了大時「偷地」,最終匡衡迷失了初心。從三個維度來分析。
  • 故事新編:鑿壁偷光
    這個故事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鑿開牆壁借來光亮。形容人刻苦好學。西漢時,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幼時喜歡讀書,家裡又很窮,沒錢上學。他就跟著親戚學認字,這樣才識字,有了看書的能力。
  •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還是不知道的好
    語文書上有篇課文叫做《鑿壁偷光》,講述的是漢朝時期匡衡小時候因為家裡窮,連油燈都點不起,只好偷偷的鑿通鄰居家的牆壁,依靠投射進來的油燈光亮讀書
  • 【睡前故事】鑿壁偷光
    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送出去的故事是《匡衡鑿壁偷光》,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
  • 鑿壁偷光的勤奮讀書典型,放到現在還能信嗎
    話說有一個成語,在中國長大的孩子,估計應該都聽過吧,來,我們先來看這個故事,看完故事請大聲說出這個成語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西漢匡衡,據說家境貧苦上不起學,白天要做農活看不了書,晚上想看書了但家裡又沒光了,怎麼辦呢,鄰居家居然有光!於是,匡衡把牆鑿了個窟窿,借鄰居家的蠟燭光線照明讀書,終成一代丞相。沒錯,請跟我一起喊出這個成語:鑿壁偷光!
  • 123匡衡:鑿壁偷光的寒門少年,一步步淪為你們想像中的大漢丞相!
    小夥伴們喊他下河也不去,兩眼盯著隔壁老王家出來的人。老王是村裡最有文化的人,對外承接喜帖和訃告業務。匡衡見過人家寫的對聯,字認不全卻心裡很喜歡。然而兩家互不往來,因為老匡沒支持過老王的事業。老王的產品遠銷十裡八村,但始終拿不下隔壁的門框。為打消陌生客戶的顧慮,他特意給老匡捐贈對聯。兩個光屁股長大的玩伴,早已在貧富差距裡走散。
  • 這些小時候教科書式的歷史人物,長大後才知道他們全是壞人
    然而很多我們小時候被視為教科書式的歷史人物,在我們長大後才知道這些他們全是壞人。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應該沒人不知道吧,想當初老師就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們好好學習,人家匡衡條件這麼差還想著學習,我們有著這麼好的條件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很可惜,匡衡學習是很好,但卻不是好人。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時間:2020-11-12 11: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匡衡鑿牆偷光人盡皆知,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在長大之後做了什麼
    「在學習中,在勞動中,在科學中,在無私為人民服務中,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捷連斯基在中國的成語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叫做挖牆偷光。這個故事一定是很多人年輕時聽過的,在這個時候,媽媽告訴我們,在語文課上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的故事,古人能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學習,的學習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好好學習。在中國古代,階級水平很高,處於社會底層的農商,要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只能通過政權組織的選拔考試。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時間:2020-11-12 00:1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答案是什麼呢?
  •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時間:2020-11-12 0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課本裡被吹捧的正面人物,後來都變成了壞人,你知道幾個?
    鑿壁偷光匡衡匡衡小時候家窮白天要幹活養家,只能在晚上看書,可是他又沒不起蠟燭,就在牆壁上鑿開一個小洞,偷用鄰居家的燭光看書匡衡因為刻苦讀書的精神被選入教材,後來他混得怎麼樣教材就沒提了,小編今天就來告訴你他這麼喜歡讀書混得怎麼樣。他讀書還是有點用的,因為講解《詩經》好被《詩經》愛好者漢元帝欣賞,他還引用《詩經》裡的話勸漢元帝勤政愛民,漢元帝深受鼓舞提拔他為太子少傅。
  • 鄰居「鑿壁偷光」?哈爾濱一市民回到家,發現牆上多了一個「大洞」!
    編者按: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鑿壁偷光的故事,說的是漢朝的匡衡為了學習,在牆上鑿了個小孔,利用鄰居家燈光讀書的故事。哈爾濱的夏晶家中最近也多個洞,夏晶家一關燈,就能看到隔壁鄰居家的燈光。但要說這個洞可不是夏晶家鑿來借光的,而是隔壁鄰居裝修的時候出現了失誤震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