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借光」的動機很純粹,但匡衡的故事不足以勵志

2020-12-26 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無疑,讀書改變命運這是正解。西漢大經學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發奮苦讀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偷光」看起來是一樁小事,但「偷」的性質是一樣的,何況還破壞了公共物品,也許正是小時「偷光」,才釀成了大時「偷地」,最終匡衡迷失了初心。從三個維度來分析。

匡衡畫像

一、 從「鑿壁偷光」說起

匡衡是西漢時期大經學家,他自幼喜愛讀書,尤其愛鑽研《詩經》。當時選官制度主要是察舉選官,但也可以通過考試走入仕途,匡衡雖然喜歡讀《詩》,但九次考試仍然不中,也許是與「高考」無緣吧。匡衡雖然沒有通過考試走進仕途,但他對《詩》的喜愛卻有增無減。

匡衡世代貧農,祖輩、父輩都是貧苦農民,清苦度日,到了匡衡這一代,更是窮困不堪。雖然匡衡喜愛讀書,可他白天卻不得不跟隨大人下地幹活。所以他只能利用晚上的一點時間來看書學習。「鑿壁偷光」說的就是他晚上「偷」光看書的故事。

因為當時家裡窮,買不起蠟燭,而隔壁鄰居家境還算可以,至少人家晚上有蠟燭點。於是匡衡便在自家與鄰居家共用的牆上鑿了一個洞,借著隔壁的蠟燭光照明來讀書,「鑿壁偷光」由此而來。鑿壁偷光的故事傳頌千年,這是有志兒郎發奮苦讀的真實寫照,我們也經常用來教育我們身邊的孩子們,學習不光是大人給我們創造條件,而是我們自己要排除萬難,想盡辦法去發奮苦讀,如此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鑿壁偷光:匡衡勤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少年匡衡在清苦的歲月裡,只剩下耕田與讀書,並伴隨著自己的毅力,時刻想著等待走入仕途、改變命運的那一刻。

二、 權力與本心的博弈

前文已述,雖然自己數考不中,但匡衡從來不放棄、不言敗,因為他是由衷地熱愛知識。隨著漢元帝繼位,他也聽說了匡衡的才氣,加上自己也喜歡《詩經》,就拜匡衡為師,並封他為安樂侯,賞地31萬畝。所謂「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就這樣,匡衡憑藉自己的學識,照樣走入仕途,走上人生的巔峰。漢元帝時期,匡衡一度官至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時間權傾朝野。

匡衡任職期間,經常上疏漢元帝,並引用《詩》大談治國之道和自己對朝廷的意見。漢元帝對於匡衡的一些經世治國的提議,大加讚賞,可以說是漢元帝成就了匡衡,匡衡也有幸際遇明主。

匡衡與漢元帝

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隨著漢成帝即位,匡衡失寵,後來又加之被人彈劾,匡衡一下子從丞相的位置上被擼下,隨即返回鄉裡繼續做他的安樂侯。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匡衡的權力和私心最終導致自己跌落神壇。

劇照:匡衡遭彈劾

三、 讀書明智,堅守初心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讀書與耕讀在匡衡早年時期已經臥嘗,如果說讀書可以明智的話,於匡衡來說,也許發奮苦讀的抱負心志,更是他的早年願景。隨著自己權力的無以復加之後,他的初心已經發生了悄悄的變化。

如果說匡衡在安樂侯之位,能相安無事地做他的官,不搞蠅營狗苟之事,那麼得以善終應該是很順其自然的事情。

然而,匡衡迷失本心,還是在一個「偷」字上,欺上瞞下,佔用公地,這跟中飽私囊、貪汙腐敗沒有兩樣。從位極人臣到跌落神壇,匡衡已經在迷失本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最後也沒能得到善終。

民間評價:「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唐代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劇照:匡衡偷光苦讀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很多成語都蘊含著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言行舉止的行為規範,更是幫助我們成長、完善的進步階梯。這些成語是先輩們通過勞動和親身實踐,而高度凝練的錦繡字句。例如「鑿壁偷光」就是一個典型的勵志苦讀的寓言故事。如果您對成語感興趣,不妨入手下面這套注音彩繪版《中華成語故事》。全套叢書共計6冊,囊括了人物、生活、修身、市井、智謀、戰爭等6個系列,是老師傾力推薦的兒童讀物。目前官方活動價只要8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品讀,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匡衡年幼時期勤學,發奮苦讀,但其鑿壁來借光的行為,不值得提倡,對此您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當年那個「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結局如何?老師絕不會告訴你
    而眾多「勸學」故事裡,最經典也最被國人熟知的自然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從小酷愛讀書,可惜祖上世代務農,家境貧苦。白天他只得幫家裡幹農活,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 匡衡幼時鑿壁偷光,長大後怎樣了?難怪老師沒告訴你他的下場
    成語「鑿壁偷光」的典故,如今已然家喻戶曉。典故中的主人公匡衡,更是無數媽媽用來激勵自家孩子的正面教材。確實,在西漢那個一代窮代代窮的動亂年代,一貧如洗的少年靠自己的拼搏奮鬥成功逆襲為百官之首的故事,確實夠勵志,也值得千古傳頌。
  •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最終結局如何?老師不敢告訴你真相
    另外,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稱得上家喻戶曉,可以說無人不曉,那麼匡衡最終結局如何?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匡衡作為古代勵志人物的典型,鑿壁偷光的事跡流傳兩千餘年,還被選入課本。《漢書》中對匡衡有長達數千字的記載,開頭便詳細介紹他的家庭背景:「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 小時候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偷」了啥讓他晚景悽涼?
    鑿壁偷光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漢朝。有個叫做匡衡的少年,雖然家裡一貧如洗,但是勤奮刻苦,愛好讀書。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看書,但是家裡貧窮,點不起油燈,所以小匡衡就在牆壁上鑿開一個小洞,借著隔壁的燈光看書(也不知道這樣看是不是比較容易近視)。也因為鑿壁偷光的事情,匡衡被大人、老師們拿出來樹立勤奮學習的榜樣。但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晚年卻「偷」了四百頃地,被人彈劾,罷官之後沒幾年就病死在家。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以後幹什麼了?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
    就像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古代的小故事,主人公是鑿壁偷光的匡衡,他為了讀書不惜以這樣的方式,那麼他長大以後怎樣了?是否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的結局,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因為匡衡終究是讓大家失望了。二. 匡衡鑿壁偷光匡衡出生在西漢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中,因為家境的原因,匡衡雖然能夠勉強進入學堂上學,但卻無法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畢竟家鄉的學堂肯定是比不上京城的。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
    長「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小時候,大人總是給我們講鼓勵的話,這些故事大多是古人的事跡,目的是為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最了解的是,比如」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故事是將頭髮吊在梁上,用針扎大腿的孫敬,另一個故事是鑿壁偷光,因為自己家沒有蠟燭,所以為了學習把隔壁的牆壁鑿穿了,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年長的人會聽這些話給我們聽,可以培養我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你知道嗎?
  • 【睡前故事】鑿壁偷光
    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送出去的故事是《匡衡鑿壁偷光》,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
  • 鑿壁偷光的勤奮讀書典型,放到現在還能信嗎
    話說有一個成語,在中國長大的孩子,估計應該都聽過吧,來,我們先來看這個故事,看完故事請大聲說出這個成語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西漢匡衡,據說家境貧苦上不起學,白天要做農活看不了書,晚上想看書了但家裡又沒光了,怎麼辦呢,鄰居家居然有光!於是,匡衡把牆鑿了個窟窿,借鄰居家的蠟燭光線照明讀書,終成一代丞相。沒錯,請跟我一起喊出這個成語:鑿壁偷光!
  • 故事新編:鑿壁偷光
    這個故事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鑿開牆壁借來光亮。形容人刻苦好學。西漢時,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幼時喜歡讀書,家裡又很窮,沒錢上學。他就跟著親戚學認字,這樣才識字,有了看書的能力。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時間:2020-11-12 11: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時間:2020-11-12 00:17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螞蟻莊園11.12正確答案解析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2日答案是什麼呢?
  • 123匡衡:鑿壁偷光的寒門少年,一步步淪為你們想像中的大漢丞相!
    鑿壁借光的奮進少年,淪為品行兩虧的混帳老頭。匡衡用一生走出大大的圓,只賺來無盡的嘲諷和惋惜。眼看生命即將步入終點,卻發現註定要死在起點。匡衡望著空中北雁南飛,仿佛聽見它們衝著自己悲鳴。秋日悽悽,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秦皇掃六合,漢武開疆土,背後都有老匡家的影子。
  •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時間:2020-11-12 0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2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鑿壁偷光」那孩子後來怎麼樣了?還是不知道的好
    語文書上有篇課文叫做《鑿壁偷光》,講述的是漢朝時期匡衡小時候因為家裡窮,連油燈都點不起,只好偷偷的鑿通鄰居家的牆壁,依靠投射進來的油燈光亮讀書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什麼?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們!
    這個故事在漢代有個叫匡衡的孩子,因為家裡窮,所以沒能買蠟燭,我在隔壁家的牆上開了個洞,偷鄰居家的光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從那時開始繼承,很多課的時候語文老師會給我們舉個例子,但是,語文老師用他小時候的事情教導我們,為什麼他長大後的事不說呢?
  • 【剪紙】鑿壁偷光、懸梁刺骨(苦學的古人你認識幾個?)
    鑿壁偷光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音《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鄰居「鑿壁偷光」?哈爾濱一市民回到家,發現牆上多了一個「大洞」!
    編者按: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鑿壁偷光的故事,說的是漢朝的匡衡為了學習,在牆上鑿了個小孔,利用鄰居家燈光讀書的故事。哈爾濱的夏晶家中最近也多個洞,夏晶家一關燈,就能看到隔壁鄰居家的燈光。但要說這個洞可不是夏晶家鑿來借光的,而是隔壁鄰居裝修的時候出現了失誤震出來的。
  • 借光由來已久
    借光由來已久,自古有很多詭智謀略與之有關,比如狐假虎威、攀龍附鳳、借刀殺人、拉大旗作虎皮等等,略加留意就會發現,雖然傳統上對借光術評價不高,為君子所不齒,小人慣會沾光行騙,欺世盜名,狗仗人勢,但這並非借光本身的錯誤,只要動機純正
  • 巧用這一招,借光打造明亮通透的衛生間
    古時候有鑿壁借光,指的是匡衡家中沒有蠟燭無法學習,於是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入鄰居家的光亮。然而我們現在也同樣可以鑿壁借光,藉助外界的自然光來增加衛生間的採光效果。儘管玻璃磚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借光效果,但是坦白說,這種建材在國內還不是太普遍,裝修的師傅不一定有技術能夠做好,而且玻璃磚不能切割,安裝好後也無法打孔,如果做不好想補救也很難。另一方面,玻璃磚的造價會比較昂貴,不同於普通玻璃,玻璃磚的密度和厚度都要強許多,而且不太會像普通玻璃一樣有壓碎、破裂的情況發生。建議有預算的家庭可以考慮。
  • 勵志成語故事,積極向上正能量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