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教程|賈又福:我們到大自然中寫生,要懂得靜觀妙悟

2020-12-13 水墨畫家陳莊

寫生之前的觀照(之一)

文/賈又福

我們到大自然中寫生,要懂得「靜觀妙悟」。不要坐下來就畫,要多看多想,觀察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思考不深入,再看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將你能觀察到的山峰搜索一遍。

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中的「搜」字很要緊,「搜」不是一般地看,不是看看就過去了。是用眼睛搜索,是用心靈掃描,一個一個地搜索,像過海關一樣,一個一個地檢查,一個都不放過。

不然,怎麼能叫搜盡呢?就是要將看到的大自然的每一部分,都要過心靈這一關。要過濾,要感悟,要跟她發生情感的交流。跟大自然索要,索要大自然的那一部分跟我自己的契合點,大自然的生命跟我的生命的契合點。所以,搜索是寫生中要命的問題,可以說搜索就是「索命」。

我們一進山裡,眼睛就不夠用,要搜盡每一個山峰,一個不落。找好的東西,找它的精華,找它的生命所在,找它的生命與我的生命合一的所在。這個太要緊了,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懂得了怎樣到大自然中淘金,怎麼去尋寶。如果這一關過不了,你到大自然中,你就會戴著別人的眼鏡看問題,戴著某位大師的眼鏡看問題,你就不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賈又福

1941年生,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禪、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壽、石魯。苦心力學,矢志不移,致力於中國山水畫的教學與創作,如今將哲學引入化學,開創了觀化山水。繼黃賓虹、李可染之後,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開拓與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賈又福在文化事業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特殊津貼;獲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授予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紀成就獎」。

在北京榮寶齋出版社出版《賈又福談畫篇》、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山水教學體系》、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集:苦修集、懷鄉集、觀化集》。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教學匯報展》、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師生作品展」等。

1993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1994年中國文化部授予賈又福優秀專家稱號。1997年國家人事部授予賈又福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並頒證。2010年,北京大學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大家入史研究與傳承工程成立: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基金、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會和北京大學賈又福工作室。

相關焦點

  • 賈又福:我們到大自然中是來相親的
    寫生之前的觀照(之二)文/賈又福打個比方,我們到大自然中是來相親的,我看哪個山和我最有緣分。你相的那個親,它一輩子跟著你。你想一想,某一位大師的皴法也好,風格也好,是他在大自然中某個地方找到了最有緣的東西,找到了某種筆墨語言,找到了藝術精神,找到了某種風格,然後跟他一輩子。黃賓虹也好,李可染也好,其他先生也好,均是如此。 我們相這個親要跟自己一輩子,你不要小看這個事情。你如果本領高,就相一個好的,本領不高,相一個醜八怪跟你一輩子。
  • 藝術大家|賈又福:感悟大自然
    感悟大自然文/賈又福要學會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即所謂蒙養自我的浩然之氣。我強調對景寫生之前,先觀察、觀想、觀照,花一兩個小時不算什麼浪費時間。要學會沉浸在大自然中,用心靈傾聽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對自己生命的呼喚。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聲音,都是為自己生命的歌唱。正是這種呼喚,煥發了我們對景寫生的熱情、激情,使我們陶醉其中。神秘是大自然的迷人之處,和諸妙之處。對景寫生時要學會感悟大自然的神妙之處和無窮無盡的未知世界。
  • 山水畫教程|賈又福:用眼睛看是觀察,用心靈看是觀照
    寫生之前的觀照(之三)文/賈又福當然,處理起來,各人有各人的處理手法,比如我看了以後就覺得,哎呀,好像一個美人在對鏡梳妝。你們看這個山的走勢非常好,它們之間的關係也好,其餘的部分就要省略,省略到零,要集中精華。每個同學坐到這裡觀察,認真去想,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那麼,你再畫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你就不會說,這個山像古人的披麻皴,那裡像古人的什麼皴。你就會產生一種新的啟發,產生一種新的生命感。你相好了親以後,它就跟你走,跟你過一輩子。
  • 美術研究|荊浩圖真說與素描理念在現代山水畫中相映成趣
    這種超越現象界的特殊內覺,使畫者直入客觀本體,使主體精神與萬物客體和合升華到無限與永恆。畫者在從大自然固有形態中挖掘理法尋求新的言語之時,運用現代學科知識——素描——師造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這比故紙堆裡討生活要真誠得多。
  • 「藝術中國」——顏士恆山水畫欣賞
    2011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山水畫創作高級研究班。中央美院賈又福藝術研究中心教學助理、河北省美術家協會青年美術家委員會委員、河北工藝美術家學會會員、陳少梅藝術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儒學會理事。作 品 欣 賞
  • 中國傳統山水畫寫生觀
    中國山水畫受老莊及禪宗思想的影響非常深,也是最心靈化的藝術,注重個體心靈的體悟。靜觀是一種精神。在靜觀中,用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靈節奏與宇宙內部的生命節奏相應和;在靜觀中,將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用筆墨升華為一種境界。莊子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因此,畫家應時刻重視「觀照」的體驗。在生活中不能只用身體感官去看、去聽、去感受事物,還應更多地用心眼去看,用心耳去聽,用內心去感受,做到應目會心,用筆墨把內心獨特的感受強化、表達出來,並在境界上有所升華,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
  • 劉驍純: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高遠意象
    山水畫根本沒有固定視點,作畫時畫到哪裡視點便可以隨機地移到哪裡,這種作畫狀態直接影響著觀畫狀態——眼睛觀到哪裡便可身臨其境到哪裡,於是,看中國山水畫特別是立軸山水畫的主峰,不僅是遙觀主峰更是神遊主峰。這就是我所說的「遠而近」。歐洲風景畫的遠景以推遠為能事,中國立軸山水畫的主峰既要高又要遠還要近,不近何來居遊之樂?
  • 林國華:印象的邏輯與妙悟的自然
    很榮幸17年與他一起去廬山寫生,因此對他的藝術算是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受恩師王家儒先生的影響和薰陶,他常年出去實景寫生,光陰荏苒他寫生的步伐也由南海邁到北疆。林國華油畫作品在印象派的藝術裡,在一個色塊中,最大的困難不是纖毫畢露地畫出輪廓,而是要畫出內在的東西。
  • 王永旭:淺談青綠山水畫的認識與實踐
    沙龍現場,王永旭指出,青綠山水呈現的是中國人對大自然山水之美的審美感悟,通過主觀創作結合繪畫形式將畫家觀察體會到的視覺經驗提煉成山水畫景象,在畫面中表現真實的自然。因此,它對畫家筆法的要求高,更對畫家個人色彩審美要求高。它源於其必須承載的適度裝飾性韻味,又需要在仿古繪畫中直接沿襲傳統畫法,更有先賢們已經開創的高度。
  • 許俊的青綠山水畫,有著來自自然山水寫生的原型
    我作為此展的藝術主持在畫集的序言中寫道:「風格見精神也就是風格見性情,在已經有了生活積累和一定的筆墨功夫之後,畫作的格調高下、品味濃乏與否就成為評價的尺度。匆忙和粗率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上經常出現的問題,既然山水畫的宗旨是與純淨的自然精神相接,那就需要畫家這個中介保存一份透明的、集中的和內在的性情,所謂人品即人的品性總會在具體的畫跡中顯現出來。」
  • 浙江畫院|孫永:30年如一日,山水畫的堅定探索者!
    ——孫永在近30年的藝術道路上,浙江畫院院長、山水畫家孫永始終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藝術創作方法體系及其理論的建構,並注重提倡寫生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孫永養成了一邊在家臨摹傳統,一邊去實景寫生的良好創作習慣。
  • 研究|畫家要脫離一草一木的據實刻畫,應追求山水畫的精神理想!
    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機》一文中將山水提高到世界觀的高度,應引起藝術界的思考。宗炳「澄懷觀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禪喻畫」,都在試圖以山水畫這一藝術載體表達一己之情感,社會之文明,自然之運化。「道」就是自然界的總規律,山水畫觸及這裡,自然就離不開哲學了。所以我一直堅定地實踐著探求山水畫哲學空間的開拓試驗。山水畫要適應時代發展並與古人拉開距離,這就是一個突破口。
  • 解析山水畫中樹的畫法
    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的高山、平原, 都有樹木生長的條件和環境,與人類生 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樹也是山水畫 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山水 畫家無論是從理論方面,還是進行創作 的過程中,都對樹木的表現做出了極大 的努力。因而總結出許多具有規範化與 程式化的表達方式,這一規範與程式的 建立,促進了山水畫在有序的軌道上前 行,歷經數代,逐漸趨於成熟,總結出 更為豐富的可供參考的經驗。
  • 張大千潑彩山水畫,師古人師造化完成自我創新,增加山水畫新語言
    潑墨潑彩是張大千的藝術頂峰,既實現了師古人師造化又實現了創新自我的審美要求,突破了傳統繪畫的語言,對山水畫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呈現出多種圖式,早年的他有傳統功底,在圖像的表現上並沒有脫離傳統,到了晚年之後他開始走向抽象畫的山水道路,也有人說張大千的晚年山水畫,真正達到了得其環中,超以象外的藝術效果。
  • 【墨寶藝術網籤約藝術家】張英才——山水畫作品鑑賞
    進入成熟期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論規約給山水畫帶來巨大的發展。進入封建社會後期,對筆墨形式語言的極端關注與士大夫階層「林泉之志」相結合,在給山水畫帶來越來越穩定、完滿的圖式同時,也將其引向停滯與僵化。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中國山水畫領域產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革,從出世到入世、從隱退到進取、從遠離現實到親近生活,山水畫完成了審美取向和創作方法上的時代轉向。寫生無疑是這個轉向中至關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 國畫入門教程:國畫山水畫的基本功,太全面了!
    山水畫寫生(一)山水畫寫生的意義「師造化」是歷代有創造性的山水畫家的必由之路。是山水畫發展創新的前提條件。「生活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寫生是山水畫基本或訓練中最關鍵的訓練。(二) 山水畫寫生的方法步驟1、方法:(1)、速寫 ( 2)、憶寫 (3)、慢寫(1)選景 :自然界不是什麼都能入畫的,要有選擇。(2)靜心觀察:選取生活中最生動、最有代表性的東西。(4)意匠加工 ①剪裁 ②誇張 ③組織(經營位置)(5)落墨作畫:①起稿。②鉤線。③皴察。④點染。⑤收拾整體。(6)著色。
  • 山水畫丘壑空間,乃蘊於凹與凸、隱與顯、虛與盈的波瀾起伏之中
    二 風景可演變為山水畫山水去寫生師造化,是每位山水畫家的必修課。可是,許多畫家都會遇上的苦惱,是到山水中去對景寫生或拍照,所見到的差不多都是滿滿的風景,而並非空靈的山水。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山水畫所表現的是非常規視覺。而這個結論,肯定會使山水畫家頗為氣餒。我發現有的山水畫家,一開始還熱衷每年跑名山寫生,後來便大失所望,懶得再到山水中去,乾脆靠借鑑來閉門造車得了,——而這,亦正是現在大量山水畫看去面目雷同的緣由之所在。那古人為何能發現畫面空白那麼多的非常規視覺山水?
  • 【國畫周刊】何海霞丨談中國畫的傳統與寫生
    現在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也叫又快又好,怎麼做呢?國畫也有它一套造型的規律,你要懂得這套造型的規律,不是只知道練筆、用墨、用各種顏色。我幾十年所走的路,現在我回過頭來一看也沒那麼神秘。國畫是傳統繪畫,這是一般的概念化的說法,沒有說到實質,我要說的是,國畫有創作的規律,同時有筆墨,有用筆用墨的功夫,國畫有一套構思,有一套表現方法。我們學習畫畫,往往局限在一談就是怎麼用筆,是中鋒還是側鋒,還有溼墨、幹墨、烘染,只談這些,這是在我們前進過程中的第一個彎路。我們要分析傳統,哪個是優秀的傳統,哪個不是優秀的傳統。
  • 靜觀師太讓食材充滿禪意與靈性
    靜觀沉默不語,從山間採來最新鮮的蘑菇,放入油中小心煎炸,最後點綴幾滴釀造幾載的醬油,呈到父親面前。父親向靜觀三鞠躬後,長嘆一聲,獨自下山了。一周後,他在家中安然離世。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扭轉乾坤,堅信人定勝天,殊不知有時順其自然,才能在時間的流轉中醞釀出最純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