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個縣,那麼這個縣可以說是中國存在感最強的一個縣了。這個縣就是福建的沙縣。
那麼為什麼沙縣會有這麼多小吃?
為什麼又會傳到全國各地呢?
這當然是由歷史造成的。
一、沙縣歷史背景
沙縣,古名沙陽,隸屬福建省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閩江支流沙溪下遊,位於南平和三明市之間,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歷史上中原南遷移民的著名客家歷史文化之鄉。著名的沙縣小吃,秉承了古代中原河洛食文化的豐富多彩和華夏漢民族大眾口味,因此馳名中外。
先五胡亂華、永嘉之亂,等等中原大亂的時候,中央人紛紛南遷,那麼福建就是一個重要的目的地了。沙縣這裡同樣有很多的移民,是重要的客家聚居地,中原各地的移民帶來了他們原本的小吃。根據統計,沙縣有超過100多種小吃,當然不只是沙縣有,福建其他地方同樣也有這麼多小吃,有的小吃甚至比沙縣的更正宗更好吃。
二、沙縣小吃的特點
沙縣小吃以其品種繁多、經濟實惠、新鮮可口和綠色健康而著稱,成為福建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也造就了沙縣小吃的隨處可見。
據不完全統計,沙縣各類小吃有上百種,常年供應的有幾十種,蒸、煮、炸、烤、醃,加工方法多樣,米、面、芋、豆腐原料獨具地方特色,且來源豐富,家家戶戶都能做上幾樣,城區街頭巷尾日夜24小時都有小吃應市,非常方便。
三、為什麼只有沙縣的小吃紅遍了全國呢?
1、那麼這就要說到中國90年代一場突發事件了,在90年代初,福建一帶的標會崩盤了,那麼什麼是標會呢?
所謂標會就是一種民間實質的借貸行為。首先有個會長帶領會投,然後找一群吃瓜群眾稱為匯繳。那麼這些會腳當然一般是親戚朋友之類的人,會手招持一個會議,然後提一個方案出來,每個人出多少錢,然後會手得到這筆錢,那麼這筆錢是要還的,但是剛開始屬於無息貸款,會手可以拿去做生意或者投資。
2、為什麼要定期的舉辦這樣的會議?
如果有的人不來或者交不出錢,那麼這個會手就有責任替他出錢。第2次的錢就不歸這個會手了,需要大家競標,誰出的利息高誰就拿走這筆錢。當然也要按照說好的付利息,如果你付不出來,那麼會手就要自掏腰包墊上這麼一筆錢,這個就是福建以以浙江一帶十分流行的一種民間借貸方式,那麼這裡面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一個不慎就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福建沙縣這裡就非常流行這個標會,那麼這其中屬沙縣城關區搞標會搞得最兇。
3、那麼到了90年代初,這些會手們拿不出錢,或者有得過標的人還不上,就只好跑路了。那麼你跑到外地你也是要生存的。
雪球崩了,老闆們四處躲債,滿世界的跑路。
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不知道落到那個角落。
不過,不管落到哪裡,總要落地生根,沙縣人很是強悍,他們落地生根的核武器就是沙縣小吃。
我們不要忘了,跑出來的這些沙縣人都是中過標的,或者說是會手,他們手上或多或少還有一些會費,手以有一定的啟動的資金。
那麼再加上沙縣本地的小吃製作非常的方便,石材很容易就找到,他們很容易就支起了一個棚子,開始做起了小吃生意,然後一做就發現小吃生意太好了,當時改革開放,外出打工人員非常多,他們都要解決吃飯問題。沙縣的小吃價格便宜,開店非常的方便,很快的成為了主流。那麼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3000甚至數千塊,那麼在當時來說,這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收入了。
4、這些人賺了錢了,回到家,債主上門討債,發現對方很容易就把這個債還了。
一打聽原來是賣小吃賺的,於是沙縣人紛紛跑出去開店、做生意,政府一看不錯,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好路子。於是政府也開始扶植,你沒有錢我可以借錢給你,你不會的話呢我可以培訓。據說現在全縣有5萬人在外面開店,可以說沙縣小吃開遍了全中國。
四、政策大力扶持
沙縣小吃之所以風靡全國和當地的政策推動是息息相關的。在九幾年的時候沙縣就建立了沙縣小吃發展領導組,這個小組是縣委書記親自掛帥的,而且每年都舉辦「沙縣小吃文化節」。
沙縣小吃的店主基本上都是沙縣人,但他們整體上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盟。他們開店沒有加盟費,沒有品牌使用費(品牌被當地政府註冊),也沒有人監控餐飲店的質量,全靠自覺。
他們的發展歷程基本是這樣的:少數幾個沙縣人在政府的資助下到一個城市開店,站穩腳跟後,就把親朋好友,同村的村民一起組織來開店,所以現在每個城市的沙縣小吃店主基本上都是一個村子裡出來的
五、沙縣小吃發展規模
全國沙縣小吃店鋪超過2萬家,沙縣小吃的年營業額也高達70億元,隸屬於沙縣小吃產業鏈的從業者高達6萬多人。沙縣小吃數量遠遠超過國外的快餐企業肯德基。
沙縣小吃可謂是中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發源於美國遍布於全球的快餐店,主要是從美國高速公路邊的漢堡店興起,因為它滿足了「快速」和「實惠」這兩種需求。
我們沒有公路文化,沒有快餐文化,但沙縣小吃當之無愧是中國標準化餐館的推廣者。沙縣小吃傳承了古代中原華夏民族漢族的食文化,沙縣小吃確實很普通很平凡,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其實很「偉大」。
參考資料《中國地理典藏》《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