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2020-12-14 川北在線網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時間:2020-02-08 11: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吃著湯圓又代表著一家團圓的意思,除了吃湯圓外,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元宵節割三不割四,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元宵節割三不割四 俗話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裡面的割字,代表的是製作的意思

  原標題: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吃著湯圓又代表著一家團圓的意思,除了吃湯圓外,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元宵節割三不割四」,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元宵節割三不割四」

    俗話「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裡面的「割」字,代表的是製作的意思,而這裡表示的是製作團圓燈。那麼,這句俗語怎麼解釋呢?

    因為在古時候,從13就要開始上燈了,13那天上3個燈,14上4個燈,而15要滿燈。這不僅僅寓意著一家團圓,也表示新的一年日子要亮堂堂。

    整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製作蘿蔔燈要在正月十三裡做,不能一直等到正月十四,如果在正月十四裡做了蘿蔔燈,這家人裡就會出現一個禿子頭。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關於原因也是有兩種,一種說是正月十四不宜動剪刀之類的銳器,如果在這一天割蘿蔔燈,就會受到懲罰。

  據說正月十四是包黑老婆包子的日子,這樣的日子不宜動剪刀,刀子之類的銳利器具,所以這天如果誰家裡割蘿蔔燈,就會受到懲罰,而黑老婆明顯是慈善的,她的懲罰只是讓割蘿蔔燈的人家裡出兔子頭。

 

  到了十四日晚上,要點"四燈",在家中點上幾盞蘿蔔燈。真正點燈是在正月十五那天,家裡各個角落都點上蘿蔔燈,寓意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二、「割三不割四」怎麼來的

    說起元宵節的「割三不割四」,就牽扯到元宵節的送燈風俗。「三不做」說的也就是在正月十五當天有什麼忌諱的事情,首先第一個不做就是「殺生」。

    首先大家在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所想的就是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不應該宰殺生擒,又或是說,在正月十五當天不能吃肉,因為這是傷害動物。

在這裡說的「殺生」指的是不能「見血」,就此如說我們看到一隻很普通的壁虎,但是因為個人的害怕將其打死,那麼這是無謂的殺生。

不管是正月十三割蘿蔔燈還是正月十四割蘿蔔燈,現在的人基本都很少有親手「割燈」的了。這句俗語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先輩們留下來的傳統。

    如今,人們物質生活豐富啦,「元宵割三不割四」的習俗很多人已經不記得啦,所以「元宵割三不割四」也就沒什麼人信了,就連元宵節點團圓燈這一習俗都忘得差不多了。

    在元宵節裡那天還有很多活動與習俗,比如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等。今年疫情問題,情況特殊,您那裡元宵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各位看官,您說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
  • 農村老人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
    春節,給人一種非常期待的感覺,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但是今年的春節卻有一點不一樣,我們今年響應著國家的號召,都是實行「家裡蹲」,有時候宅在家也是一種潮流,轉眼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在我們農村當地,關於正月十五的俗語也是非常多的。
  • 農村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像「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就是農村人的經驗總結,大體意思就是槽頭肉和鯽殼魚再便宜也不能購買,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還非常的不划算。1 割肉不割槽頭肉這裡說的「槽頭肉」是指豬身和豬頭連接部位的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豬脖子。
  • 俗語:「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啥意思?
    一般人在聽到這句俗語時,還真的看不出來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呢?這裡的三寸或者四寸實際上指的是人們睡覺時枕頭的高度。那麼整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睡高三寸的枕頭,這樣更有助於健康長壽。三寸、四寸說的是什麼?
  • 農村俗語:「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不過除了床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物件,那就是枕頭,可以說枕頭比床還重要,如果枕頭不舒服,第二天脖子都會疼,肯定是不舒服的,時間久了甚至會得病。因此農村有句俗語叫:「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貞婦愛色,納之以禮」,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江梳留影)「貞婦愛色,納之以禮」,一個讓人產生誤解的俗語。意思是說貞婦即使愛美,也只接受符合禮儀的服飾,而不會亂打扮。在這兩句之前,還有一句眾人都聽過的俗語,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一期就說下這句俗語,看有沒有道理。
  • 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為何女人怕十五?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讀到這句俗語有些摸不著邊際,初一十五都是中國農曆的日子,為什麼要怕呢?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都是好日子,有什麼可怕的呢?後來細讀之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來這是指男孩或女孩出生的日子。
  • 俗語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啥意思?蘊含現實人情世道
    俗語說: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啥意思?蘊含現實人情世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禮儀之邦,我們從小就被長輩們教導,在什麼場合要說什麼話,做事要有禮有節、得體等等。比如農村流傳的一句俗語「肩挑四兩為客,幫人一日為奴」,說的就是人情世故,大家知道什麼意思嗎?這話表達的意思說來也簡單,手裡拎著禮物拜訪別人,哪怕禮物很輕、只有四兩,那也是尊貴的客人,而若是幫人家打雜,那在別人眼裡就跟奴隸差不多。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一、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在農村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堂親和表親的差別:「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理解,意思是堂親關係非常持久,而表親卻關係非常疏遠。同樣都是具有血脈親戚,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首先來說一下堂親。在過去農村,一個姓氏的家族大多住在一個村子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家族內的人經常走動,互相之間也會在各種大事上幫忙。
  • 俗語「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有些俗語在乍一聽到時讓人很摸不到頭腦,在知道俗語的意思後才會恍然大悟感嘆老農的智慧,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俗語中的尺寸指的是什麼啥呢?有沒有道理呢?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聽起來很簡單,卻另有一番寓意,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說的是人的生辰和命數,它的意思是男人出生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不好,而女人出生在正月十五命硬。反過來則很好,老話有:「初一的太太十五的官」,意思是說女人出生在正月初一,一輩子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人出生在正月十五,以後就是當官的命。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過實,女過虛;男不三,女不四,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到隨著中國的發展,現在有非常多的農村小夥子都在城市了謀生,在農村這個地方就只剩下了幾個老頭子老太太和幾個小孩子了,生活是非常的孤單,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氣氛才能熱鬧一點,但是在平常的時候還是非常安靜的,於是那些老人為了活躍一些氣氛就聚在一起聊聊天,或是說上幾個農村經常聽到的俗語。
  • 俗語:「女人菜籽命,好壞都靠碰」,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說?
    導語:俗語:「女人菜籽命,好壞都靠碰」,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說?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女人菜籽命,好壞都靠碰」,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人生的四個階段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人生的四個階段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首先我們來看前半句,這裡面的「不三」和「不四」可不是我們平常說的不三不四,而是指的一個年齡段。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在這個日子裡經常舉辦一些隆重的活動,比如祭祀或者是集市的開市等等。所以在人們心中,初一這一天與以往不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
  • 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牛」,是什麼意思?
    我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以「短小精悍,意義深刻」的特點,廣受人們的喜歡。比如「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到現在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好女不觀燈」的意思是指:在古代,名門閨秀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為美德,以「笑不露齒,行不露足」為風範。也就是說,好女人的標準是安靜、穩重,不拋頭露面,在家相夫教子。古代觀燈一般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進行,是一個熱鬧的節日,觀燈場面人群熙攘,各色人等摩肩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