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施一公團隊揭開阿爾茲海默症重要蛋白γ分泌酶與藥物結合全過程

2021-01-12 中國生物技術網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痴呆症」,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患病最廣泛、病情最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以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減弱為主的症狀,並伴有情緒調節障礙以及運動能力喪失,極大地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發展。

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症。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增長,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斷上升,預計到2050年,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將增加至1.52 億。

令人遺憾的是,科學界至今仍未破譯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具體機制,更不用說開發相應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γ分泌酶是個蛋白酶,它的功能是去切割或水解其它蛋白質,澱粉樣蛋白就是它的水解對象之一,這類蛋白的斑塊沉積與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關係非常密切。許多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也直接以γ-分泌酶作為靶點。然而,以γ-分泌酶為靶點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慘遭失敗。

2020年12月28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團隊在 Cell 雜誌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γ-secretase inhibition and modulation by small molecule drugs 的最新研究論文。

研究首次報導了γ-分泌酶(γ-secretase)結合三種小分子抑制劑(Gamma-Secretase Inhibitor, GSI)和一種調節劑(Gamma-Secretase Modulator, GSM)的4個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闡明了γ-分泌酶識別不同種類抑制劑及調節劑的分子機理。

該研究首次完整展現了γ-分泌酶結合底物與藥物的全過程,為了解γ-分泌酶活性調節機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藍圖,也將極大地推進下一代γ-分泌酶抑制劑及調節劑的設計與優化。

研究人員首先解析了γ-分泌酶與其抑制劑Semagacestat的3.0 解析度結構,發現Semagacestat形成的「位阻」是其發揮抑制作用、產生副作用的機制。接下來,研究人員解析了γ-分泌酶結合另一種抑制劑Avagacestat的3.1 的結構。Avagacestat由百時美施貴寶(BMS)研發,目前已進入臨床II期試驗階段。

結果出乎意料,Avagacestat結合在與Semagacestat幾乎一致的位置,也存在『位阻』,但其相互作用呈現更為『鬆散』的狀態。這提示我們Avagacestat的底物選擇性或許和這些相互作用形式的不同有關。同時,為更全面的闡述所有類型抑制劑的作用機理,研究人員還進一步解析了γ-分泌酶結合過渡狀態類似物(TSA)抑制劑L685,458的結構。

該研究揭示了三種不同的γ-分泌酶抑制劑的作用機理,分析了其共同點,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三者之間的區別,為未來優化和設計具有底物特異性的抑制劑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項研究更清楚的揭示了這些調節劑和抑制劑是怎樣抑制底物進入的,為之前臨床藥物的失敗提供了解釋,也將極大地推進下一代γ-分泌酶抑制劑及調節劑的設計與優化。

據悉,施一公院士為該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楊光輝(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周瑞(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助理教授)、郭雪飛(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621-4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人γ-微管蛋白環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人γ-微管蛋白環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8 15:51:35 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Tarun M.
  • Cell丨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完整的轉錄周期模型
    流感病毒的基因組由8個單負鏈RNA片段(病毒RNA,vRNA)組成,共編碼了11個蛋白,其中,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由前3個片段所編碼的。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由酸性蛋白(PA)、鹼性蛋白1(PB1)和鹼性蛋白2(PB2)三個亞基組成的異源三聚體複合物,PB1亞基主要參與病毒基因組的複製過程,而PB2亞基主要負責與宿主pre-mRNA帽狀結構結合,協助完成內切酶的剪切過程。
  • 新冠重要藥靶RNA複製酶怎麼結合瑞德西韋?上海科學家聯合團隊搞...
    圖說:新冠肺炎病毒的RNA複製酶結合RNA和抑制劑瑞德西韋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疫攻關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等多家單位,首次解析新冠肺炎病毒重要藥靶RNA複製酶和抑制劑瑞德西韋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 ...團隊合作揭示單羧酸轉運蛋白的質子偶聯轉運機制和候選抗癌藥物...
    人體內的單羧酸轉運蛋白有兩種類型:質子偶聯的單羧酸轉運蛋白(MCTs)和鈉離子偶聯的單羧酸轉運蛋白(SMCTs)。 MCTs屬於溶質轉運蛋白家族16(SLC16)或MFS超家族。在14種已鑑定的MCT中,MCT1-MCT4在多種組織中表達,催化一元羧酸的質子偶聯雙向轉運。而MCT1是最早被發現且廣泛分布在各組織細胞中、維持細胞基本穩態的重要亞型。
  • 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機制和後續重塑動力機制
    在這一系列狀態轉換過程中,剪接體的蛋白和snRNA組成及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轉酯反應的催化活性中心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1-3】。剪接體是一種核酶,特定摺疊的U6 snRNA催化轉酯反應【4】。2020年11月27日,德國馬普研究所Reinhard Lührmann教授團隊和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團隊發表在Science上的兩項工作,分別解析了剪接體pre-Bact complex和包含Prp2和Spp2的Bact
  • 施一公實驗室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就在一天前,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曾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將有重大突破。西湖大學研究團隊稱:「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 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招募酵母端粒酶到端粒上機制
    在細胞中,一種被稱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延長端粒。當胎兒細胞在早期發育期間快速地增殖時,存在於這些細胞中的端粒酶阻止DNA過度縮短,但是隨後這些酶被關閉,端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縮短,這是細胞自然老化過程的一部分。眾所周知,老年人往往比年輕人具有更短的端粒。另一方面,癌細胞劫持端粒酶,讓這種酶重新表達來維持端粒長度,從而讓它們不受衰老相關死亡的影響。
  • Cell Metabolism八月刊 脂代謝研究亮點
    在面臨細胞能量壓力時,關鍵代謝調節因子ACC2(乙醯輔酶A羧化酶2)被AMPK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顯著磷酸化,從而關閉其對脂肪氧化的抑制作用。ACC2也可以被PHD3(脯氨醯羥化酶3)羥基化,但其生理後果尚不清楚。我們發現ACC2的磷酸化和羥基化是反向發生的兩個過程。在能量充足情況下,ACC2發生羥基化並抑制脂肪酸氧化。
  • 《神經與大腦健康》-阿爾茲海默症的預防
    阿爾茲海默症至今沒有倖存者,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保養腦部得提前20年…值得大家花點時間了解,不要讓這塊「大腦的橡皮擦」破壞了全家的幸福!我整理了一篇我聽過的很詳細全面的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科普,內容可能有點詳細,請大家耐心看哦。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2020年1月15日,與戈寶學教授團隊在Nature發表文章首次發現結核分枝桿菌的重要毒力因子Rv0222分泌蛋白只有在被宿主泛素連結酶ANAPC2催化發生K-11泛素化修飾後,才能招募抑炎蛋白分子,從而阻斷宿主抗結核免疫通路,以此揭示了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治病的新機制(詳見BioArt報導:Nature丨戈寶學/饒子和合作團隊揭示結核菌逃逸抗結核免疫新機制
  • 調控PD-1蛋白水平穩態的新機制
    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表達於活化T細胞表面,並能傳導免疫信號抑制T細胞的增殖、生存和效應功能,影響T細胞的抗腫瘤效果。PD-1表達上調是T細胞活化的正常結果,也是終止免疫反應所必須的,但其異常高表達會過度抑制T細胞活性,因此維持PD-1蛋白水平在合適範圍內是非常重要的。
  • Cell封面之外的徐華強教授:結構生物學家的新藥創製夢
    其中糖皮質激素是一種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甾類激素,可以影響糖類、蛋白質、脂肪等物質代謝,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則可以用於普通抗生素無法醫治的感染、結締組織疾病、糖尿病、風溼過敏等治療。最為常見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包括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福的可松等。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Roth博士說,「數以百萬計的人為了消遣而服用這些藥物,如今它們正逐漸成為治療藥物。首次了解它們在分子水平上如何發揮作用真地很重要,這是了解它們如何起作用的關鍵。鑑於裸蓋菇素對抑鬱症的顯著療效(在II期臨床試驗中),我們相信我們的發現將加速發現快速起效的抗抑鬱藥,並有可能發現治療重度焦慮和物質使用障礙等其他疾病的新藥。」
  • Mol Cell | 治療肥胖新曙光:阮麗蓉團隊發現促進米色脂肪細胞的產熱效應並抑制肥胖的新機制
    責編 | 兮 N-端乙醯化是真核細胞最常見的蛋白修飾之一,常見於可溶性細胞質蛋白以及跨膜蛋白
  • 酶促不對稱合成雙手性中心γ-或δ-內醯胺研究獲進展
    手性內醯胺是藥物和天然生物鹼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骨架結構。目前,手性內醯胺主要通過基於C-C鍵生成的Michael反應和貴金屬催化不對稱氫化反應的化學方法進行合成,此類方法反應步驟較多、合成成本較高,難以大規模推廣。
  • Cell丨代謝標記法研究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過程
    即使將這些策略結合在一起,也無法輕鬆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如組裝動力學或結構成熟過程的順序。核孔複合物(NPC)是真核細胞中最複雜的蛋白質結構之一,由500到1000個核孔蛋白(NUPs)組成分子質量為50-100MDa的蛋白結構。
  • 腦科學日報|最大規模的AD蛋白組學研究;AI追蹤心臟血流
    1,Nature Medicine重磅突破,報導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阿爾茲海默症蛋白組學研究來源: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研究人員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共表達網絡分析、和靶向蛋白質組技術(PRM)對健康人和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2,000多個人腦組織樣本和近400個腦脊液樣本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確定了反映大腦生物過程的關鍵蛋白質共表達網絡,為阿爾茲海默症的臨床診治提供了新的治療靶標和生物標誌物。
  • CELL 最新代謝研究集錦(4篇)
    Mg2+是細胞內無數代謝酶的輔助因子,如DNA/RNA聚合酶;2. 凡是涉及NTP或者dNTP的酶促反應,都需要Mg2+參與其中,這其中就包括ATP的合成。線粒體作為ATP合成的主要場所,可想而知其內含有的Mg2+含量,能夠直接影響線粒體中ATP的產出;當線粒體中Mg2+濃度降低, 線粒體就會發生腫脹, 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過程因而受到影響, 甚至導致氧化磷酸化停止。
  • .& eLife:科學家成功揭開細胞分裂的奧秘 並闡明特殊蛋白水平...
    分支微管成核過程依賴於多層分子機制,第一層稱之為γ-微管蛋白環複合體(γ-TuRC,gamma-tubulin ring complex),其能開啟微管蛋白分子組裝形成微管,同時另外一種名為augmin複合體的分子能將γ-TuRC招募到已經存在的微管的側面,蛋白TPX2在超過25%的癌症中水平都會升高,其同樣也參與到了分支微管的成核過程,TPX2水平的升高會導致細胞中異常微管的組裝以及癌症患者不良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