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提的最多的就是溼氣重的問題,溼氣重會造成身體出現很多的疾病,因此及時的祛溼才能讓我們的身體保養的更好,那麼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身體是不是溼氣重,如何才能去除身體的溼氣呢?身體溼氣太重的8個症狀,冬季簡單7招趕走溼氣。
怎麼判斷體內有溼氣呢?一旦身體有以下這些表現,大家需要注意了:
1、睡不夠、精神萎靡
即使睡足了6~8個小時,早上醒來後仍然覺得很睏倦、頭昏、四肢沉重、不願起床,甚至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包著,讓人提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動彈,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也是體內有溼氣的一大表現。
2、皮膚油膩
溼氣重的人,臉上會出很多油,皮膚發黃,還會長青春痘,嚴重時還會局部發炎瘙癢,起疹等。
3、舌苔黃中帶膩
健康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黃中帶膩,則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嚴重。
4、關節酸痛
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5、消化不良
溼邪困擾脾臟,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6、肥胖水腫
溼氣重時,女人的小肚子會顯得腫大,而裡面並不是脂肪。而是溼氣跟脂肪混在一起,造成的虛胖的症狀。這是溼氣重,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
7、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
8、婦科疾病
溼氣重的女性,會出現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症狀。這是溼邪傷及人的腰以下的部位。
溼氣太重如何調理?
1、室內保持乾爽,防外溼
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溼氣誘發內溼,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應該關窗關門,把溼氣拒於外面。
其次,別穿沒有幹透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的水分,吹乾頭髮。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溼氣包裹著身體。
一旦天氣好轉,溼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溼氣。如果外界溼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溼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溼氣滯留室內。
2、食療祛內溼
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溼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另外,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朮泡茶,同樣有祛溼之效。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溼
姜、蔥、蒜不僅是常用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薑湯,用薑湯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溼熱病症。
6、泡腳溼
說到除溼,足浴泡腳可謂最簡便實用的方法了。堅持熱水泡腳,可促進氣血運行,驅除溼氣、寒氣,舒通全身經絡,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7、中醫治療
如果自身溼氣過重,需要採取治療,可去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針灸或拔罐。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身體溼氣重的症狀都有什麼,當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肥胖水腫或者消化不良等等情況,一定要儘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及時的調理自己的身體,比如試試運動鍛鍊或者泡泡腳等等,對身體都是很好的。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